學習高中語文的經驗
一、復習
1. 書寫習慣
1.1字
如果你的字被老師說過很多次太潦草/不好看,請注意,貫穿在你整個復習過程中的,是練得一手工整干凈的好字。為什么?高考閱卷時,每位老師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審查你的答案并給分。如果你的字難看,老師可能連你的陳述都沒怎么看完,就會根據你的前幾句話看是否踩到點,依此給你分數。所以騷年,如果依此下來每個小題都這么被扣個0.5或1分,整個主觀題區域集中下來,你的分數就會比同等水平但寫得一手好字的人低8分上下,就是因為你的字不如人家,你甘心嗎?但是為什么不要求你練好字呢?因為你時間不夠了(當然高一高二的嫩草們還是可以嘗試專門找字帖練練),所以只能盡量寫整齊,不亂畫不跳上跳下。其次,養成寫錯字輕輕在字中間劃一橫(禁止劃斜線,不工整得太明顯),然后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寫下去。沒錯!不劃斜線!因為只要下面寫得對的話,老師跳著看那么快,是不會注意到這些寫錯字的細節,他們主要在乎他們看你這句話看得爽不爽!養成這個良好習慣,你會在語文高考中得到很多優勢。
1.2陳述
平時練習,多在主觀題中有效使用12/(1)(2)/第一第二,一步步改善你的陳述。第一,試卷上列出你要說的關鍵詞;第二,按邏輯/輕重/踩點成功概率理清順序;第三,組織語言,套入專業術語;第四,按點工整寫在答題卡上。如果這個平時沒有很多時間刷題海,就挑最近1-2年的認真做3遍,以后即使不太熟練也能依記憶畫瓢。
2. 背誦
常見誤區:1)背書不背名字和作者。2)老師給你的背書計劃沒有可操作性,但你依然照著她的要求背下去,導致你前面記得很牢,后面記得混亂。3)你的背書計劃常被老師打亂,她突然告訴你哪天要檢查哪里,過幾天這樣子的檢查又不了了之,導致你有一些文章特別熟,有一些因為缺乏督促而不熟練。→你被老師坑了。背書的是你,不是你老師。
2.1總記
先大概記得所有高考篇目,大部分不要求熟練。
2.2每日完善
每天堅持把一篇不是很熟的長文記熟,累的話,就記一兩段,其中穿插2-4首你最熟悉的古詩詞。
2.3做標記
背記最熟的古詩詞時,一邊背一邊在腦海里寫字,記不清字詞的用鉛筆在小甘上打圈,背完一兩首就翻到目錄處,在那首詩上打個小鉤,背過每一首最熟悉的,近段時間就不要再浪費時間背了。如果最熟悉的都過了一遍,但不熟悉的還沒有背完,那就把熟悉的再來一遍,也要記得打小鉤。打過的鉤不要擦去,這會增加你的成就感。
2.4熟練
背記不熟的長文和古詩詞時,語速要快,上下文銜接要感到完全沒用腦子,達到順嘴說出的程度。不要覺得背完全文就是背熟的意思,背熟的真正感覺是,你能邊背它,邊毫無壓力地做其它事;退一步的程度,也是背它的時候不經大腦,像是嘴巴記住它一樣。
2.5如何處理老師的背書進度
老師畢竟是老師,你可以在TA面前做樣子,但是絕對不要讓TA干擾到你背書的進度。我當年在背小甘的時候,老師每次經過我的身旁,我都會及時改口在假裝背TA要求的篇目。不過,如果老師要求背誦的篇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甚至不會背的,先跟著老師搞定吧。如果你的老師對背誦熟練度要求不高,那你就自己提高。背完了那一篇,記得在小甘目錄上打個小鉤。
2.6提升
按正常的進度下來,你可能半年就熟悉了小甘上所有要求必背的篇目,而且非常熟悉。此時,你的小甘上可能已經打了2-3遍鉤了,這時,你可以開始強調默寫,或者想想挖空填時怎么背。
2.7*進階
如果你覺得不過癮,就背背不要求必背的篇目吧,除了有勝人一等的快感,也許會有其他驚喜。
3.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正確使用方式
因為53普及率和好評率都蠻高,所以高考總復習推薦這一本。語文高考的復習資料只要這一本,再加上老師平日發的成語積累、歷次??荚嚲?、作文資料書。
使用53時,需要分辨:
1)哪些是需要在考試前做,可以改善答題思維的?
2)哪些是在考試中需要記住,屬于做題技巧類的?
3)哪些是考試后,跟考題對比分析后讓你有所感悟的?
3.1考試前
文言文和閱讀題是必須要做的,成語解釋看一看,就當看小說,覺得無聊可以自己編一個語境或者小說到處套,這個不必詳講。文言文的做題技巧會在考試環節中提到。
3.2考試中
病句的幾種表現形式的總結務必背記下來,考場上一個個套用,總會中招。剛開始可能不太熟悉,但之后會越來越順手,麻麻就再也不用擔心你的病句題對不了啦。
3.3考試后
病句如果出錯,請對照53;成語如果出錯,請對照53,如果53上成語不全,你需要自己補上去,平時看成語題就當看小說,但考試后看成語,不僅要手動用紅筆寫上,還要把這題黏到53上。
其實53還有很多科學使用方法,但據我推廣之后,除了以上3條,其他條數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人群,所以其他就不專門提出來,想要詳細了解的歡迎提問。
4. 如何提高作文分數?
作文應該算是高考語文里占分最大而又最容易提分的地方了。
如果你距離高考不到一個月,強烈建議先搞定作文!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應試作文因為具有強大可變性,導致它的核心考查內容具有強大的不可變性,所以能使你的復習更有效率。因為,如果某東西表里都變的話,對于出題人/考生/閱卷官,都是一個強大的挑戰,必將導致不同年份出卷做卷閱卷的不可借鑒,這會使得大多數勤奮備考的考生失去表現他們努力的一個指標,這是高考里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作文審題非常重要,主題是作文的靈魂。想要學會如何審作文題?請移步53。然后,在它的審作文題技巧頁細讀,用它的方法對著高考作文題進行揣摩。
所以,在以下方面:議論散文、議論文、記敘文、抒情散文、小說、其他格式。這個舉例的排名有分先后,在你不是對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別特別有自信心,同時資質又不是特別特別高,也不愿意花特別特別多時間去研究如何拿作文高分之前,就按照這個的排名先后,及早確定你的行文風格,建議前兩項,不要聽信語文老師的多嘗試各種風格,浪費時間。
我的分類主要是針對風格來說的,所以分類可能不是很標準,你們懂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好啦。
先略說后幾項。記敘文只在初中寫過,高中嘗試不多,所以在此不賣弄拙見了;抒情散文主要是看閱卷老師和你的審美匹配度高不高(開玩笑啦其實我也不懂),雖然我嘗試的幾篇分數都不低,但是覺得在考場上很拼腦力和情緒狀態,所以還是不建議嘗試;沒敢嘗試過小說;其他格式比如用藥說明書,但是這個取巧程度的代價太大,風險高收益高,不建議高考考場使用。
整體上,語文老師們也會比較推薦寫議論文,文科僧寫議論散文,理科僧寫議論文。如果僧們看了如何寫排比句等修辭題的大招后,一通百通,就都可以寫議論抒情散文了。
寫議論文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橫向、縱向。
詳講橫向。
4.1橫向議論文
初等模板:主題排比句+舉例一、二、三+呼應主題排比句。
1)主題排比句可以使用比喻、對仗、夸張、象征,三句為好,最好能跟下面舉例有關(不是每個批作文的老師都會看中間的舉例,所以開頭至關重要;2)舉例最好舉一個大家熟悉的緊跟時代的人/事件,一個大家不熟悉的緊跟/不緊跟時代的人/事件,一個半邊緣的教科書上的人/事件。用到的書依次是:最新素材大全,新穎素材大全,文言文翻譯書。3)改變比喻對象,繼續寫排比句,而且要升華+正能量+更好的文采。
中等模板:題記+主題排比句+舉例一、二、三、四、五……+呼應主題排比句+一句升華/呼應題記。
1)題記是個挺好用挺奇葩的東西,大家多翻翻53上的優秀作文就知道了,不過題記要么深刻,要么非常有文采,共同特征是:簡潔。2)當你搞定小甘的古詩文背誦,或者文言文翻譯書上古詩詞的翻譯后,主題排比句對古詩文的引用可以信手拈來了,逼格瞬間上漲。3)當你熟記/分類很多作文題材了,在三大段舉例中,你可以將三個事件略寫,放在第一段做正面舉例,渲染出宏大的氛圍;第二段就放一個詳寫的反面例子;第三段再來一個詳寫的正面例子。→制造不平庸而波瀾起伏的議論效果。4)這個同第二點。5)呼應題記可以用對仗,但是同樣需要話語的簡潔,含有滿滿正能量的升華最好來個感嘆號,如果是個反問句也不錯,找到你擅長的升華風格,這個很容易做到。
高等模板:從頭排比+議論+抒情+渲染氛圍到尾。(俗稱從頭“矯情”到尾)
可以去看看高考滿分作文,那就是終極目標。抱歉的說一句,我只是中級程度,沒有練到這個境界。但比較游刃有余的中級模板,外面再多些文采修飾和一手工整的字,也可以保證你怒刷到55分左右了,不要追求太高,到個54/55就夠了,再往上練就是浪費時間,不如拿這時間去刷文綜理綜呢,嗯哼。
4.2縱向議論文
橫向說的是圍繞一個主題,找幾個人和他們的事件來包裝。那么縱向就是對一個人的深度挖掘包裝。各有難易,但考慮到高考作文中要求貼合時事的要求偶有出現,以及審題套題不到位的情況,我建議選擇橫向議論文。
縱向的話,需要選學生中半邊緣化的人物來挖掘。比如孟浩然、阮籍、狄更斯、但丁、聶魯達、馬奎斯、巴金、穆旦等。既要讓老師知道有這么號人物,又要讓老師知道你深入了解/研究過此人。
縱向議論文對文采的要求程度更高,因為你描述一個人在許多事中做的抉擇時,既不能與自己前面說的雷同,也不能與其他同學說的雷同,而且更需要你體現出自己的思想深度。
想寫好作文需要做到:字跡工整(練字),涂改痕跡不明顯(字中輕劃橫線),頭尾文采佳(比喻象征排比),具體不空洞(舉例子并議論),感情豐沛(大量運用排比句)。
P.S.
1)使用素材大全時需要注意到,不要所有事件都有印象而一件都不能敘述。你需要:記住5件時事既可以詳細展開又可以略寫的;記住5件新穎而偏僻的事,同樣要做到詳略都運用自如的程度;記住5件教科書上半邊緣的人事,達到略寫程度即可。
2)如何寫排比句?詳見附錄第三條。
5. 如何正確使用初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譯書?
按我從前的觀察,這本書基本只有在背書時、老師布置文言文課內作業時才會被偶爾使用,可惜。而這本書優點至少有以下幾項:1)有作者生平介紹,可以拿來搞作文素材;2)有較詳盡的解釋,可以拿來提高文言文積累;3)古詩詞翻譯水平不低,可以拿來豐富文采,特別可以用在作文的開頭結尾的排比句里。
重點說2)的使用步驟,其余兩者可以自己發掘,比較容易。
5.1自己想辦法挑出一篇中上難度的文言文,然后全文翻譯,不懂的字詞句用鉛筆畫圈圈,一邊畫一邊吐槽(提高興趣),或者自問自答,想辦法記住這個畫圈圈的時刻,在腦海里留下印象。這樣子是為了將來遇到類似字句時,能夠通過情緒/問答,拉開記憶的抽屜,讓自己可以回憶起來之后的解釋是什么。如果你牢固記住了解釋,那這個環節可以省去。
5.2反復看、反復讀弄錯的地方。弄完整篇文章,圈圈不劃去。
5.3兩天后再來全文翻譯一次,錯的繼續畫,對的擦去。這次翻譯注重培養句讀能力,因為第一次可能不熟悉,第二次翻譯速度會明顯提升,這時候,你已經可以較快分辨出古代專用名詞,所以這一邊注重句讀。
5.4隔幾天后再來第三遍,同上。如此往復知道這篇文章不僅翻譯上基本沒有問題,就連句讀的節奏也拿捏的很準。
5.5如此效仿,搞定難度更大的兩篇。這三篇過后,你的上層建筑已經略穩固了,然后就可以回過頭來,以淡定的心情,邊看邊翻譯邊吐槽完一些簡單的古文了。
二、考試
1. 語文考試有以下誤區,請自覺對號入座,獲得相應療法:
1.1做題太快
排除你是又快又好的高手后,一般是由于你懶得去思考,很可能是你覺得自己即使思考,分數也不會提高,或者覺得語文這東西毫無邏輯,思考無用。
對于前者,要么是你從來沒有真正思考過,要么同后者一樣,是你思考的方式不對。如果是你從來沒有思考過,那下次練習/考試,無論如何請想一些與前后文有關的思考(當然這在應試里不是很有用,但至少你要感受一下這過程哈)。語文的思考,除了特別有天賦,能夠句句踩點的人;一般思考方式是體現在文句表達上。這就是為什么你覺得即使思考了,覺得仍然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