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考試歸納概括題指導
公務員申論考試歸納概括題指導【篇1】
一、前提條件——了解熱點發生的背景
學習熱點的前提是了解最近發生了什么、怎樣發生以及發生的結果是什么,沒有對最近新聞熱點發生背景的了解,就不可能對新聞熱點進行綜合分析進而站在政府立場上提出相應的對策。了解熱點的來源主要是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新聞聯播、新聞1+1等電視節目;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新聞,同時隨著無線端的發展,一些新媒體,如微博、微信。
二、基礎保證——分析熱點背后體現的本質
學習熱點的基礎保證就是要站在政府立場運用辯證分析的方法分析熱點,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正是命題人通過命制給定資料考查分析能力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考生應盡量在熱點學習過程中多思考、多分析、多總結進而提高熱點綜合分析能力。
三、根本歸宿——針對熱點體現的問題提出措施
隨著公務員考試命題的成熟與完善,申論學科越來越重在考查考生日后從政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當前考試中著重體現在熱點問題的應對之策上。在熱點學習中,針對問題分析根源,進而依據根源辯證地站在政府立場提出對策,這是關鍵。
例如,“節能減排”這一主題,可依據如下思路學習:
[現狀背景]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造成資源供給緊張,環境污染加重,直接影響到投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在“十一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單位GDP能源消費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這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減緩為發展綠色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綠色經濟不僅可以成為渡過目前經濟困難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確保在中期經濟持續增長最可行的手段。
[意義分析]
節能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而綠色經濟不但可以迅速拉動就業、提振經濟,還能有效調整全球經濟結構,理順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從長期來看,更有利于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對策措施]
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
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技術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三要強化技術創新,組織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四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研究制定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保障機制,將降耗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和干部考核體系。
公務員申論考試歸納概括題指導【篇2】
單純堆砌材料,內容呈現無條理。
考生經常出現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找到要點,但是不進行整合,將所有要點抄寫下來。這就導致了閱卷老師在閱卷時難以找到要點,并且答案呈現沒有條理,得分不會太高。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做到有歸納要點的思維,將相同的要點按同義、同范圍、同主體整合在一起并且提煉出關鍵詞;其次在字數限制的較少時學會把重要的要點留下,把與之相同意思但不重要的語句去掉;最后,進行分條書寫并標出序號即可。
不重要的內容抄一堆,該體現的要點不全面。
一提到歸納概括很多考生都覺得抄材料就行,確實,歸納概括就是抄材料,但如果只是單純的抄材料不做概括的話就會導致把不是要點的部分超一堆,重要的要點卻寫不下。這也是很多考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
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堆砌材料,又能把要點找全呢?
一是要做到精確審題,在審題時抓住題干的關鍵詞,明確需要找的要點;如題干要求概括的是問題,那么就去材料中找和問題有關的關鍵詞,并且在讀材料的過程中將表示問題的詞匯進行標注。二是要學會對要點進行概括,將重要的句子留下,少寫一些修飾性的詞語。
公務員申論考試歸納概括題指導【篇3】
一、公文概念
議案是由具有法定提案權的國家機關、會議常設或臨時設立的機構和組織,以及一定數量的個人,向權力機構提出進行審議并作出決定的議事原案。每個國家的議案提交程序和規定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是行使國家權利的重要手段。議案,在人大《辦法》中給的定義是:“適用于根據法定程序,有關機構向人大及其常委會提請審議的事項”;在行政《辦法》中給的定義是:“適用于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審議事項”。這兩個議案定義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圍繞人大這個中心進行行文的文種。所不同的是,人大議案的行文主體是多元化的,適用范圍廣泛;行政議案的行文主體只政府一家,適用范圍單一。
二、公文特點
1.制發機關的法定性
議案的制發機關只能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職能部門無權制發。
2.內容的特定性
人民政府所提議案的內容,必須屬于該人民代表大會或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有關事項。
3.時效的規定性
各級人民政府的議案,應當而且必須在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規定的限期前提出, 否則不能列為議案,超過期限提交的議案一般改作“建議”處理,或移交下次人大會議處理。提交大會審議的議案,必須限期審議表決或提出處理意見。
4.行文的定向性
議案只能由各級人民政府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行文,不能向其他部門單位行文,主送機關也只有一個。
5.事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適合提交人大議案審議的事項, 必須是重要事項, 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 而且議案中提出的方案 辦法措施, 也必須是切實可行的, 才有可能獲得通過。
三、格式、寫法及內容要求
(一)格式
“議案”一般由公文常規的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落款亦分上、下款。
1.標題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提請審議事項)、文種三部分構成。如《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的議案>的議案》,發文機關是國務院,“事由”是“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草案)》”,“文種”即“提案”。
2.正文
從內容上看,由提請審議內容、說明(緣由、目的、意義、形成過程等)和要求組成。從形式上看,除多以“要求”結尾外,可以從提出審議事項開頭,然后加以說明;也可以在開頭說明議案的緣起或目的意義或形成過程,然后再提出審議事項,再結尾。
3.落款
上款,即收文機關,某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有的要寫明某次或第幾屆第幾次會議。下款,發文機關和行政首長簽名,另行寫提請審議的年月。
(二)寫法
1.標題和主送機關
(1)議案的標題
議案的標題采用常規公文標題模式,有兩種寫法,一是發文機關+案由+文種,二是省略發文機關,案由+文種。前者如《市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議〈市鄉鎮企業條例〉的議案》;后者如《關于提請審議修改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議案標題一般不能采用發文機關加文種或者只有文種的寫法。
(2)議案的主送機關
議案的主送機關,只能是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不能有其他并列機關。要采用全稱或規范化簡稱,不得隨意簡化。
2.議案的正文
(1)案據
議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據,顧名思義,這部分要提供提出議案的根據。由于內容不同,這部分的篇幅長短在不同議案中會有很大差異。下面是《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組織動員全市人民綜合治理開發建設渾河沈陽城市段的議案》的案據部分:渾河是遼寧省第二大河,流經沈陽規劃城市段50公里。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渾河沈陽城市段河槽亂采亂挖,河障雜亂繁多,不僅直接影響城市安全防汛,而且嚴重污染城市環境。為了認真貫徹國家關于渾河綜合治理的重大決策,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緩解地表和地下水缺乏的矛盾,促進生態平衡,改善城市功能,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建設高科技、大生產、大流通、現代化、國際化的沈陽,根據外地經驗和近幾年的充分準備,組織動員全市人民對渾河進行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的條件已經成熟。為此,市政府向市十一屆人大第三次常委會提出議案,請大會審議并作出相應的決議。
這個案據和常規的根據、目的、意義式的公文開頭很接近。有時案據部分內容很復雜,文字也很多。如《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案據部分超過全文的一半,對于這樣一個耗時耗資十分巨大的工程,將理由闡述的充分一些,是很有必要的。有時案據可以寫得很簡短,如《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草案)〉的議案》,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目的式”寫法,不過三四行、百余字而已。
(2)方案
方案部分,就是對提請審議的事項或問題提出解決的途徑、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請審議已制定的法律法規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規之中,這部分只需寫明提請審議的法律法規的名稱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規的文本作為附件。如果是任免性議案,要將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擬擔任的職務寫明。如果是提請審議重大決策事項的,要把決策的內容一一列出,供大會審閱。如果是建議采取行政手段解決某方面問題的,要把實施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詳細列出,以便于審議。不能只指出問題,而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
(3)結語
結語是議案的結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審議請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寫法,言簡意賅。如“ 這個草案業經市政府同意,現提請審議。”
3、簽署和日期
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簽署的都是發文機關的名稱,而議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長簽署。國務院提交給全國人大的議案,要由總理簽署;各省、市、自治區提交給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議案,要由省長、市長或自治區主席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