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閱文章結構技巧
在省考申論備考當中,除了必須具備的閱讀理解能力外,提出對策題型中的解決問題能力也需要重點關注和提升。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國考申論閱文章結構技巧,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國考申論閱文章結構技巧(精選篇1)
(一)設置目標
以周或者天為單位,設置每周目標和每日目標。
①每日目標:即細化每天做題任務,比如今天完成一道單一題、一道公文題等。
②每周目標:可以從每周需完成的題目數量、種類及想達到目標分值出發。對于每周目標,一般我們建議大家考前四周,至少保持一周做兩套套卷,一套可以是以往的試題,一套可以是粉筆模擬題或國考近五年的題目。
(二)時間安排
對于時間安排方面,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靈活制定。
①建議大家利用起來早晚時間,比如早上7點左右,可以進行晨讀,朗讀或背誦之前積累的好詞、好句。
②國考申論考試時間為14:00-17:00,建議大家可以在下午這個時間段內集中做題。
③晚上可以聽一聽解析,總結規范詞匯,梳理材料邏輯。
(三)做題任務
做題任務方面,建議大家根據考情和自己的薄弱環節靈活的分配
國考申論閱文章結構技巧(精選篇2)
一、題型認知
在試題中需要明確提出對策題型的特點,若題干中有“針對……,提出解決建議/應對措施/解決方法”等初步可以判定為提出對策題型,但也需要結合要求中的特殊要求,如:有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所提措施具體等。
例:根據給定資料,概括當前我國立法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科學立法的建議對策。
要求:概括準確,有條理,建議合理、可行、針對性強。字數不超過400字。
二、作答思路
1、審題
雖然只有短小的題干和要求,但是審題是否全面直接決定了作答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需要重點掌握審題的細節。
(1)作答對象
在提出對策題中必須明確需要大家針對什么問題去提出對策,如果題干中出現“針對材料所反映的問題,提出你的解決建議”等類似表述時,需要到材料中去定位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作答。
例1:根據給定資料,概括當前我國立法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科學立法的建議對策。
——題干表明對象:立法存在的問題。
例2:根據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問題,提出你的解決方案。——題干未明確對象需到材料中概括。
(2)問數
提出對策題型一般會出現兩種考查方式:1問或者2問,1問基本會讓我們直接提出對策,2問會讓我們先概括問題再進行提出對策。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是否需要概括問題,如何判定:關注題干中的關聯詞:并、且、和等表示并列的詞匯;同時關注作答對象是否明確,若不明確就需要問題簡單進行概括書寫。
(3)身份
若題干中未明確作答身份,則默認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材料中的對策均可提及。
若題干限定身份時,需要關注兩個方面:
一是作答者自身的身份。例:“假如你是某教育部工作人員,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二是以誰的角度替對策/為誰提對策。例:“假如你是某市場監管局的工作人員,針對……問題,請從政府角度提出解決方案。”則只能提“政府角度”的對策。
2、找點——即對策來源
(1)直接對策
通過材料的對策詞確定要點,常見的有:通過、實施、要、需要、應該等,同時也需要注意專家學者領導人的觀點、意見和建議等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要點,可進行符號標注后直接概括成為答案要點。
例:要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
(2)間接對策
材料中有時為了增加難度或材料過于靈活,會隱晦的告知答案要點,一般對策會通過原因推導對策,也會通過其他地區的經驗教訓反推或者是借鑒,所以考生在進行備考的過程中還需要練習通過原因/教訓反推對策的能力。
3、加工
(1)內容加工:一般需要對材料的對策根據題干要求的作答字數進行字數上的壓縮或者是擴充。壓縮主要以提取對策詞的方式進行。擴充可根據“主體+對象+手段+內容+目的”的形式進行擴充,根據要求合理把控字數。
(2)邏輯加工:強調在答案書寫的過程中按照總分的邏輯進行書寫,可用“總括句+序號詞+(關鍵詞前置)+具體要點表述”的形式呈現答案。當然在題干涉及概括問題時,問題和對策需要分開作答。
4、書寫
在書寫前合理控制字數,注意卷面整潔、字跡清晰,以分條羅列的形式呈現答案。
國考申論閱文章結構技巧(精選篇3)
一、“大結構”一般思路
結構設定在前文有著比較明確的分析,主要分為分論點類的“五段三分式”、關系類型的“思辨式”和不用設定分論點的綜合分析式。而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逃不開既定的文章段落的相關標準,即段落以五段、六段為主,段落超過七段及以上則會有相應的分數扣減甚至直接打為“四類文”。另外,結構的評分核心評分標準主要為“完整”和“勻稱”,因為前有文章進行闡釋,在此不再贅述。
二、“小結構”呈現過程
在文章寫作中,“小結構”可能很多時候“不為人知”,這是因為在具體文字呈現中,很多考生是在用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帶入具體的文章寫作之中。而這個過程,很多考生都會忽略日常生活的表達用在文字表達的時候也會把生活中的語言問題代入到具體的文章呈現中去。因此,才有了具體文章寫作過程的邏輯限定。
在閱卷過程中,因為時間所限,雖然沒有辦法直接得出文章寫作邏輯的呈現。但是有一個評分呈現“簡明暢達”的要求,換言之考官可以通過閱讀辨析是否“暢達”而得出具體的文章邏輯是否通順,也就得出“小結構”是否清晰。因此,重視文章寫作的“小結構”非常重要。
所謂文章的“小結構”或言邏輯,主要還是在于分析具體的寫作思路。而議論文所謂思路,其實就是議論文寫作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組成。以開頭寫作為例,最后一步的“亮明觀點”在立意過程中已經明確得出,因此論點是明確的。那么,接下來就需要尋找相應的論據進行證明“為什么”是這個觀點,亦即尋找到相關的論據。最后運用論據證明論點這個過程,即分析論證則是順理成章。因此,才得出開頭寫作的思路個性化(論據)+分析(論證)+亮明觀點(論點)這樣寫作的邏輯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