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地理氣象知識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公務員行測考試地理氣象知識篇2
氣象是指大氣中風、云、雨、雪、霜、霧、雷電等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統稱。這些氣象因素常常與其他自然或人文景觀相融合,形成奇妙的氣象景觀。常見的氣象景觀類型很多,主要有:云雨霧景、冰雪凇景、日月霞光景和佛光蜃景。
一、云雨霧景
(一)、云
我國很多山地是欣賞云海的佳境。黃山的云海是其“四絕”之一。廬山、峨眉山、阿里山、泰山等山地的云海也是遠近聞名。古詩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只是詩人的偏愛,其實我國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山地,甚至是一些海拔較高的丘陵,都可以欣賞到云海奇觀,只是云海的氣勢、形態、濃淡等有差別。
(二)、霧
我國霧日較多的,如關中平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草堂煙霧”為關中八景之一。四川盆地的重慶,就是我國有名的“霧都”。雨季時的江南水鄉,常常煙云籠罩,迷蒙一片,給人朦朧的美感。正像王維詩中所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三)、雨
雨景在我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有“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大雨,有“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小雨,有“巴山夜雨漲秋池”的秋雨,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春雨。在古今詩人的筆下,不管是哪一種雨,都有它不同的美感。在我國各地的雨景中,江南春雨、巴山夜雨、瀟湘煙雨、峨眉山的洪椿曉雨等等,都是著名的雨景,極為國內外游人所稱道。
二、冰雪淞景
(一)、冰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冰雪在我國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冬季極為常見。在其他地區較高的山地中,也有雪景出現。在我國,著名的雪景有東北的林海雪原,還有“太白積雪”、“西山晴雪”、“玉山積雪”等,甚至在我國亞熱帶的杭州,還有“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
(二)、凇
淞分雨凇和霧凇,也是我國北方和各地山地冬季常見的一種美景。雨凇是寒冷時過冷卻的雨滴或毛毛雨碰到任何物體上很快就凍結起來的冰層。雨凇常見于冬季南方濕潤的山區,如峨眉山、九華山、衡山、廬山、黃山等都是雨凇的多發地。
霧凇又名樹掛,是在潮濕低溫條件下,霧氣遇到寒冷的物體直接凝華而成。霧凇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雪似的粒狀凍結物,一類是霜似的晶狀凍結物。“吉林樹掛”是我國最著名的霧凇奇景,它屬于晶狀凝結物,多在每年1月----2月份出現。
三、日月霞光景
日、月、霞光屬于天象景觀,但由于對它們的觀賞常常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和氣候、氣象、地理環境等因素結合在一起,尤其是氣象因素,直接決定日、月、霞光的觀賞條件和觀賞效果,因此在這里也把它們列入氣象景觀。
(一)、日
觀日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旅游活動。最美麗的日出景觀,一是海上日出,一是山地日出。我國最有名的觀日出景點大多位于東側山崖上,遠近無高山遮擋,眼界開闊。如泰山的日觀峰、榮成的成山角、蓬萊的丹崖山、北戴河的鷹角石、廬山五老峰、華山朝陽峰、衡山祝融峰等。
(二)、月
在我國各地景觀中,以月景著稱的,也如月的詩句,不勝枚舉。如泰山的“云海玉盤”,西湖的“平湖秋月”,桂林的“象山夜月”,峨眉山的“象池夜月”,北京的“盧溝曉月”等等。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就是觀月賞月的節日。
(三)、霞光
霞光多出現在日出與日落時分。無論朝霞還是晚霞,都是色彩艷麗,常呈紅、黃、橙等顏色,而且隨日出或日落變幻無窮。霞光與周圍其它景致交相輝映,常常構成一幅幅絢麗壯美的畫卷。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既是千古名句,又是天下絕景。而泰山四大自然美景中,就有“旭日東升”和“晚霞夕照”。
四、佛光蜃景
(一)、佛光
佛光和蜃景都是氣象中最神奇的景觀,都是陽光在一定的地形和濕度條件下,經過大氣折射而產生的自然現象。
佛光又稱為寶光,以峨眉山的金頂佛光最為有名,又稱為峨眉寶光。每年可出現幾十次,以12月----次年2月的冬季為多。此景常發生在下午三、四點鐘時,風靜云平,陽光斜射,人站峰頂,可見道道光環,浮在白云下面,光環色彩繽紛,中有人影浮動,人動環移,互不相失。
(二)、蜃景
蜃景是在晴空條件下,陽光穿透不同密度的大氣層,在遠距離折射和全反射時,將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而產生的一種幻景。
蜃景以海面上多見,稱“海市”或“海市蜃樓”。在干旱的內陸沙漠荒原上,也常會出現。我國山東蓬萊和浙江普陀山是此景出現幾率較多的兩個地方。廬山的五老峰,因東鄰鄱陽湖,也會出現海市蜃樓。海上蜃景奇觀古人早有覺察,因做不出解釋,便附會出蛟龍一類的“蜃”,吐氣為樓構成海上神仙住所的傳說。因此,這種奇觀就得名為“海市蜃樓”。
公務員行測考試地理氣象知識篇3
唯物主義,即是唯物派,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它與唯心主義對立,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精神是物質的投影和反映。
唯物論,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持著只有事實上的物質才是存在的實體的這一種觀點,并且被認為是物理主義的一種形式。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
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于運動與變化之中,它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辯證唯物論的代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
唯物論有兩大核心:一個是物質,一個是意識;兩大規律: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原理。
物質
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哲學范疇,是對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
物質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觀實在性。
意識
1.肉體意識的起源:它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表現;
2.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形成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3.意識的內容: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投影,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型,--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者;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就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有機統一。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原理。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原理,亦稱主觀能動原理。
其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它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所反映的哲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