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基礎文學知識
民法典按照“總—分”結構,形成由總則、物權、合同等構成的完整體系,各分編也在一定的價值和原則指引下形成了由概念、規則、制度構成的、具有內在一致性的整體,實現了形式的一致性、內容的完備性以及邏輯自足性,分別形成自成體系又密切聯系的人格權編、物權編、合同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另一方面,就外部體系而言,民法典的頒布有效銜接了民法典和單行法,有利于消除民法典與單行法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二、立法歷程
編纂民法典采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1)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
(2)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后,再與民法總則合并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三、指導思想
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四、重大意義
(1)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2)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3)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4)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公務員行測考試基礎文學知識(精選篇2)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鄭板橋、汪士慎、李?、黃慎、金農、高翔、李方鷹、羅聘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儀禮》、《公羊傳》、《?梁傳》、《左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裴注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等〗、《隋書》〖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后晉·沈?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四大名著】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漢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
公務員行測考試基礎文學知識(精選篇3)
解題技巧比較靈活,需要考生的平時積累。但還是有一定的解題技巧: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客觀題最有效的解題方法之一。考生根據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便會輕易的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掉。甚至有些題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掉,選出正確答案。如果選項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個。
即使不能直接通過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減小難度,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去同存異法。
這種解題技巧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
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現選項中有內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
這樣做的目的是縮小目標,提高答題準確率。
(3)第一印象法。
有些試題,考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讀完試題及選項的瞬間,大腦便有這樣的一個強烈的信號,此題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考慮時,卻又不知道為什么。
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確定正確選項,便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
雖然這種選法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樣選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4)比較法。
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將各個選項同題目要求進行縱向比較,并根據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
(5)大膽猜測法。
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它靠的是運氣,正確率相當小。
這種方法只有當考生運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試題的正確答案時才可使用。
猜測法的優點是可以避免考生在這種試題上過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從而耗費過多時間并影響考生的情緒。這種方法雖然是靠運氣,有時也有一定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