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復習推理題解析
一、居住權概念
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權的設立可以為部分弱勢群體提供最基本的居住保障,同時有助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沖突。比如結婚時房屋屬于一方婚前財產,可為另一方設立居住權,減少了為房產加名帶來的家庭矛盾。比如父母出資為子女買房,房屋登記在子女名下,可通過設立居住權保障父母居住的需求。比如老人立遺囑將房產留給子女,可在房產上設立居住權,以保障配偶的養老居所需求。
二、居住權性質
1.居住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制度,屬于物權,也是一種他物權。由于居住權人可以對房屋直接行使其居住權利,排除他人的干涉,故居住權屬于物權。同時居住權是在他人所有的房屋上設定,因而居住權又屬于他物權。
2.居住權的主體范圍限定為特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團體(如合伙團體)不可以成為居住權主體,其主體范圍是有限性。
3.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居住權具有人身屬性,房屋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動,居住權人可以占有使用,原則上不作為他的個人財產發生轉讓和繼承。
4.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居住權人對房屋的使用只能限于居住的目的,而不能挪作他用,比如用作商業房等。但是雙方當事人有約定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居住權人可以將少量的房屋予以出租以獲取收益。
5.居住權具有時間性,期限一般是長期性、終身性。居住權的期限可由當事人在合同或遺囑中確定或約定,如果沒有對期限作出明確規定,則應推定居住權的期限為居住權人終身。
6.居住權一般具有無償性,居住權人無需向房屋的所有人支付對價,所以被稱為“恩惠行為”。即使居住權人在其居住期間可能需要支付給所有人一定的費用,但它必然要低于租金,否則就無設立之必要。
三、居住權設立
1.書面合同或遺囑設立。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也可通過遺囑設立居住權。
2.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設立居住權,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
四、居住權消滅
居住期間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公務員行測復習推理題解析(精選篇2)
一、含義
實踐論證是指為達到一個目的而提出一個擬采取的行動方案(方法、建議、計劃),是一種從目標到實現該目標所需要的行動的論證。此類論證重點關注目標和擬采取的行動方案。
二、削弱、加強角度
削弱:1、沒有可操作性;2、不能達到預期效果;3、會產生其他不良影響。
加強:1、具有可操作性;2、能達到預期效果;3、不會產生其他不良影響。
下面我們通過幾道例題來看看這一模型的具體運用。
【例1】過年期間,學校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一方面是想為留校學生緩解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
下列選項如果為真,最不能質疑后勤處此項計劃的是:
A.留校學生大都買不起回家的車票
B.絕大多數學生過年留校都是因為科研活動十分繁忙
C.人手不足,文藝活動難以開展
D.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學校提供的餐飯很難吃,寧愿在校外就餐
答案:A。解析: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目的:一方面是想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
A項,指出留校的學生經濟上確實困難,則后勤處可以通過該計劃為這些學生減輕經濟上的壓力,支持了題干后勤處的計劃。
B項,指出絕大多數學生過年留校是因為忙于科研活動,則這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會孤獨,且也不一定經濟困難,即后勤處的計劃并不一定能達到目的,質疑了該計劃。
C項,直接指出后勤處的計劃會受到人手不足這一客觀條件的限制而難以開展,質疑了該計劃。
D項,指出絕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吃學校提供的餐飯而到校外就餐,即便后勤處為學生提供免費餐飯,也不會達到為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濟壓力這一目的,質疑了該計劃。
故本題選A。
【例2】如果向大氣排放的CO?累積超過3億噸,那么21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門檻就守不住了。有科學家認為,為了達到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僅僅限制CO?排放是不夠的,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開展大氣CO?的回收行動,使大氣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
下列選項如果為真,能夠最有力的支持上述結論?
A.全球范圍內普及關于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
B.各國政府推出有效政策來控制CO?排放量
C.科學界整合資源來支持發展地球工程技術
D.各地都建立能有效回收和儲存CO?的機制
答案:D。解析:題干結論為:要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開展大氣CO?的回收行動,使大氣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D項各地都能建立回收和儲存CO?的機制,說明科學家認為的措施是可實施的,能支持題干結論。A、B、C三項均與CO?回收行動無關。故答案選D。
公務員行測復習推理題解析(精選篇3)
和定極值問題的特點在于題干中往往會有類似于幾個數的和一定這類描述,然后讓我們去求其中最大的那個數最小是多少或者最小的那個數最大是多少,這是和定極值問題中最常見的兩種問法。大多數這樣的題都需要我們求平均數來解決。接下來我們通過三道例題來進行具體演練。
【例1】一次數學考試滿分為100分,某班前六名同學的平均分為95分,排名第六的同學得分86分,假如每個人的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數,那么排名第三的同學最少得多少分?
A.94 B.97 C.95 D.96
【解析】對于這道題來說,讀完題干之后,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問題,問題問的是排名第三的同學最少得多少分。想要讓排名第三的人得分最少,就要讓其他人的得分越多越好。由于滿分為100分,所以在這里面我們不難發現,排名第一的人得100分是第一名得分最多的情況。然后我們讓排第二名的得分為99分。由于第六名已經確定為86分,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的得分之和就應該是95_6-100-99-86=285分。然后285÷3=95,所以如果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分數相同,那就是各為95分,但三人分數相同的情況并不多見,還是要考慮分數差異,可推出第三名96分、第四名95分、第五名94分。所以排第三的同學最少得96分。
【例2】5名學生參加某學科競賽,共得91分,已知每人得分各不相同,且最高是21分,則最低分最低是( )。
A.14 B.16 C.13 D.15
【解析】這道題跟上道題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于問法。這道題問的是最低分最低是多少。想要讓最低分最低,就要讓其他人的得分越高。得分最高的人21分、第二高的人20分、第三高的人19分、第四高的18分,然后用總分把這些分數減掉。最后的結果就是得分最低的人得最低分,即91-21-20-19-18=13。所以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C。
【例3】有50顆珠子分別放入9個盒子里,要使每個盒子里都有珠子且互不相等,那么其中珠子數量多的盒子里至少有幾顆珠子?
A.6 B.10 C.14 D.49
【解析】這道題仍然要先求一下平均數,也就是說,如果平均分配的話應該是50÷9=5……5。每個人分5個還余5個。所以分配的方式從少到多可以是1、2、3、4、6、7、8、9、10。因此這道題應該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