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歷史戰役整理
有效數字是指從數值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一直數到這個數字結束,中間的數字叫這個數值的有效數字。
例如:0.035064,的有效數字為35064。
二、乘法有效數字的取舍原則
在乘法運算中,我們統一保留兩位有效數字,那么這樣取舍勢必會有些誤差,為了讓我
們的計算結果更準確,取有效數字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需要我們觀察第三位有效數字。
1、全舍
如果第三位有效數字都為0、1、2時,第三位有效數字需要全部舍掉。
【例】522.31×43.1,觀察式子發現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2和1,那么按照有效數字取舍原則,第三位應該舍掉,結果應該等于52×43。
注意,在算題過程中由于選項位數基本相同,所以可以不考慮小數點位數,只要算出數值即可。
2、全進
如果第三位有效數字均為8或9,時,第三位有效數字都需要向前進位。
【例】53.8×0.419,觀察式子發現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8和9,那么按照有效數字
取舍原則,第三位需要向前進位,結果應該等于54×42。
3、一進一舍
除了上述兩種情況之外,都是第三種情況,第三位有效數字需要一進一舍,這時我
們需要觀察前兩位有效數字,前兩位有效數字數值小的數,第三位正常四舍五入,前兩位有效數字數值大的數與其變化相反。
【例】2.31×57.49,觀察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1和4,并不滿足前兩條取舍原則,則需一進一舍,觀察前兩位數值分別為23和57,顯然23較小,那么2.31這個數正常四舍五入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為1應該舍掉,所以為23,那么另一個數的變化與其相反,應該向前進位,那么結果應該為58,最終取舍結果為23×58。在這個式子中同學們需要注意,雖然57.49的第三位是4,按照正常四舍五入原則應該舍掉,但是在乘法有效數字取舍原則中,需要跟另一個數共同考慮誤差才更小,所以即使第三位是4也仍需進位。
【例】52.5×2.336,觀察第三位有效數字分別為5和3,不符合取舍原則的前兩條,那么需要一進一舍,看前兩位有效數字的數值分別為52和23,很顯然23較小,那么2.336就正常四舍五入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由于其第三位有效數字為3,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應該舍掉,為23,那么另一個數52.5取舍應該與其相反,需要向前進位,結果為53。所以最終結果為53×23。
公務員行測考試歷史戰役整理精選篇2
言語理解與表達不僅在國考中有所考查,在省考中也是一大考點。而選詞填空又是言語理解與表達中必考的一種題目,占比較大,難度較高,所以需要考生格外關注。從考查內容來看,選詞填空主要考查語境分析和詞語辨析。具體來說,就是先通過分析上下文來推測設空處原本的意思,再通過辨析詞語最終確定最優詞語填入原文。
對于我們來說,分析上下文尤為重要,如果設空處原本的意思都不知道的話,就沒有辦法選擇出最優選項。其中,常見的上下文關系包括解釋說明、相反相對、遞進以及并舉關系,今天我們著重來看一下解釋說明關系,看看何為解釋說明關系,以及如何利用它來解題。
首先,何為解釋說明?通俗來說,解釋說明就是文段中的某些詞、句對空缺處所填詞語進行了解釋說明。例如:像你這樣的短視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此處的“短視行為”就是對“殺雞取卵”一詞進行了解釋說明。
那么,如何利用解釋說明關系來解題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例題1】統計學家告訴我們,買一張彩票正好中大獎的概率_____──比如說,英國國家彩票的中獎概率大概就只有1400萬分之一,相當于你連續投24次硬幣全是正面朝上,遠遠低于被______的隕石砸中的可能性。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微不足道 禍從天降 B.絕無僅有 不期而至
C.不可多得 不期而遇 D.微乎其微 從天而降
【答案】D。
【解析】第一空后跟破折號,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的關系,而破折號后面說的是“彩票中獎的概率大概只有1400萬分之一”,對應這句話,可以看出第一個空表達的概率非常小意思。A項,“微不足道”是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一提,不能形容概率大小,排除;B項,“絕無僅有”是指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不能表示概率小的意思,排除;C項,“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我不能用來描述中獎的概率,排除;D項,“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填入符合句意,可選。而第二空,需要選擇一個詞形容“隕石”,用“從天而降”也非常恰當。故本題選D。
【例題2】在會展場館、組展商實力和展會項目三大指標上全面領跑,使德國得以稱雄全球會展業。德國企業_______,大量中小企業從家門口舉辦的國際高品質展會中獲益匪淺,“德國制造”和“優質展會”_______,共同助推德國經濟的發展。
A.蜂擁而至 相輔相成 B.近水樓臺 相得益彰
C.不期而遇 并駕齊驅 D.摩拳擦掌 同舟共濟
【答案】B。
【解析】第一空后面的內容“大量中小企業從家門口舉辦的國際高品質展會中獲益匪淺”就是在解釋設空處的意思,由此可知,第一個空要體現這些企業因為離得近而獲利的意思。A項,“蜂擁而至”指的是許多人亂哄哄地朝一個方向聚攏,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近水樓臺”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處于首先獲得好處的地位,填入符合德國企業因接近展會而獲益匪淺的語境,保留;C項,“不期而遇”指事先沒有約定而遇見,不符合句意,排除;D項,“摩拳擦掌”形容人們戰斗或勞作前,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也不符合句意,排除。第二個空后的“共同助推德國經濟的發展”解釋說明了設空處內容,而“相得益彰”的意思是兩個人或兩件事相互配合,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能對應“共同助推”的意思。故本題選B。
公務員行測考試歷史戰役整理精選篇3
一、涿鹿之戰
發生于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雙方為了爭奪適于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而發生。涿鹿之戰對于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落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二、牧野之戰
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進行的決戰。由于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它終止了殷商王朝將近600年的統治,為西周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其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三、馬陵之戰
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發生于周顯王二十八年,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用“減灶示弱”的方法,誘龐涓上鉤,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并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四、長平之戰
發生在戰國后期約公元前260年,地點位于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攻打趙國。趙國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用離間計散布謠言,趙王信以為真,用趙括換下廉頗。趙括就是那位著名的“紙上談兵”將領,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后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圍殲坑殺了趙國40萬降兵。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此后,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五、巨鹿之戰
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40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他的決心和勇氣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個個奮勇死戰,一以擋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六、昆陽之戰
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昆陽(今河南省葉縣)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后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七、官渡之戰
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八、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九、淝水之戰
發生于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十、安史之亂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