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地貌常識
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態,也稱為地形。具有旅游開發價值的各種地表形態,就是地貌旅游資源。地球表面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只有29%的面積是陸地。因此地球表面的地貌分為海洋地貌和陸地地貌兩大類。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地貌旅游資源基本上是陸地地貌。
1、根據形態結構,地貌劃分五大地貌類型:
(1)、平原 一般是指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內部相對高差在50米以下的地形區。平原給人以平闊暢達的美感,一些河流沖積平原又往往是人類從遠古以來的主要棲息地,不僅其自然風光美麗,而且人文景觀薈萃,城鄉繁榮發展,因此多具較好的旅游價值。
(2)、高原 通常把海拔超過500米(在我國通常超過1000米),面積較大、地面起伏平坦的地區稱為高原。高原以其高亢、 遼遠 的空間美感,以及特殊的高原氣候、 自然環境和民俗特征,給人帶來特殊的體驗和神秘感,由此具有觀光 、休養、 考察、 探險等多種旅游價值。
(3)、山地 通常把海拔超過500米,坡度較陡的地形稱為山地。山地是五大基本地貌中最富有多樣性造型的自然景觀資源,雄、奇、險、秀、幽及其組合變化,是山地景觀地貌的主要審美特征。
(4)、丘陵 通常把海拔高度低于500米,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較緩的地形稱為丘陵。丘陵起伏比山地和緩,但兩者難以截然分開。
因此丘陵部分地具有山地的旅游價值,同時有可能具有更豐富的人文景觀。丘陵也容易被開發成果園和茶園,發展觀光農業條件最好。
(5)、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相對高差一般在500米以上的地貌類型。盆地往往是眾水匯集之地,多具有與沖積平原相類似的旅游價值。四川盆地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2、按照地貌的不同成因,又可把地貌分成巖溶地貌、熔巖地貌、丹霞地貌、花崗巖地貌、流紋巖地貌、風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黃土地貌等等。不同成因的地貌具有各自不同的美感,都可以被開發成旅游資源。
地貌旅游資源
一、我國地貌特點
(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陸地上五種基本地貌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而且絕對面積都很大。地貌類型的多種多樣,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地貌旅游資源,非常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
(二)、山區面積廣大
在我國,人們通常把高原、 山脈和丘陵合稱為山區。我國山區的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山區面積廣大,雖然給農業和交通運輸業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山區的地貌景觀豐富多彩,自然生態相對良好,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有利的條件。
(三)、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變化的總特點。我國地勢大致是西部高東部低,呈現出三級階梯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為第一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形區,成為“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以東以北,到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一線以西,是地勢的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米之間,主要是一些高原和盆地。此線以東的我國東部地區,為地勢的三級階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地形為主,并有低山丘陵地形分布。 我國東西這種巨大的高差,造成我國東西不同區域之間的巨大自然環境差異,也必然造成巨大的人文環境差異。另外,巨大的高差、尤其是相鄰地區之間高差的懸殊性,使我國多奇景和險景。
二、我國主要地形區
(一)、主要山脈
山脈是構成地形的骨架,也被稱為風景的骨骼,往往成為地形區的界線。山脈延伸的方向稱為走向。我國山脈以東北----西南和東西走向居多。
1、東西走向的山脈 主要有三列五條:北列是天山和陰山;中列是昆侖山和秦嶺;南列是南嶺。
2、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 主要有三列七條:西列是大興安嶺 、太行山 、巫山和雪峰山;中列是長白山和武夷山;東列是臺灣山脈。
3、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 主要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脈 主要也有兩條:賀蘭山和橫斷山。
5、弧形山系 喜馬拉雅山是一條巨大的弧形山脈,綿延于我國西南邊境,并和橫斷山脈等相連接,構成巨大的弧形山系。
公務員行測考試地貌常識(精選篇2)
我們在備考行測判斷推理的時候,不要以為的追求技巧和方法,平時對一些學科知識多做積累,在遇到相關題目的時候,可以一眼看到正確答案。在行測考試腮紅,定義判斷涉及到邏輯學的知識出現率比較高,我們今天就通過具體題目來看一看,定義判斷中的邏輯學。
邏輯學中的定義:矛盾律、三段論、直言命題、求異論證、同一律、循環論證、共變論證、聯言命題等。
【例1】“兩不可”指的是一種違反排中律的錯誤。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時間、對同一對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對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則犯了“兩不可”的錯誤。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哪項犯了“兩不可”的錯誤?( )
A.沒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上去了也沒有見回來的
B.沒有什么東西是完全真實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是完全虛幻的
C.不是全班同學都來上課了,也不是全班同學都沒來上課
D.并非有人來上課了,也并非沒人來上課
【解析】答案是D。 “兩不可”是指對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D項對“有人來上課”和“沒人來上課”兩個矛盾的命題進行了否定,犯了“兩不可”的錯誤。故答案選D。
【例2】偷換概念是指在同意思維中故意用一種概念代替另一種不同的概念,從而制造概念混亂的行為,這是一種邏輯錯誤。
根據此定義,以下選項中有偷換概念行為的是()。
A. 甲:你們通宵達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將,影響別人休息。
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
B. 某家飯店,菜名玄得離譜:小蜜傍大款,玉女脫衣,勾勾搭搭,其實一個是棗嵌在糯米團里,一個是削去皮的蘿卜,一個是黃豆芽炒綠豆芽
C. 管理學也是一門藝術,因為它也能創造出有序的美
D. 工作的時候不準吸煙!對啊,所以我在吸煙的時候不工作
【解析】答案為A。定義的關鍵是“同一思維中”,“故意用一種概念替換另一種不同的概念”,選項A故意用“別人”代替了“你”以外的其他人,將“你”從別人中排出。D項易誤選,前后兩句話一個指的是時間段,一個指的是行為,不符合定義當中的“同一思維”。其余兩項不合定義。故答案為A。
公務員行測考試地貌常識(精選篇3)
常識判斷
國考常識包羅萬象,如果題目讀完發現一點也不會,那恭喜你是個正常人。但這并不意味要放棄這個模塊。細細研究真題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常識前三題,一般都是最近的時政新聞,所以考前可以多留心一些國際,黨政,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聞。其次,備考的范圍那么大,腦子的內存那么小。這就要求我們要多樣的運用排除法,逆推法等。
言語理解
其實輔導書上很多答題技巧是很難去學習的,畢竟文字類東西很多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除了你以前就積累過的、熟悉的一些詞,很大程度上要憑感覺,但是感覺并非無法訓練。對于這一部分,做題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練出較好的語感以及做題的速度。
就個人經歷而言,一共將近40題的言語理解,我一開始需要30-35分鐘,平均錯10-15題。但是刷題多了之后,到筆試前一個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題大約只需要20-25分鐘,且錯題保持在5個左右。所以說語感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
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很多小伙伴自動放棄的一部分,其實大家自己算一筆賬,在行測如果想拿到80分以上的成績,數量是萬萬不可輕易放棄的(如果行測目標70左右,幾乎不用考慮數量,目標70-80需要適當做上幾道數量,目標80+,數量需要高準確率),而且我在這里想告訴大家,其實我覺得數量真的一點都不難(請不要打我,哎呦),我就是那種奇葩的做題先做數量的選手,因為我相信我心愛的數字是不會欺騙我的哈哈,建議大家不要學習。
數量的考點是十分十分固定的,套路也沒有那么多,而且公考里的數學題真的算是比較忠實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沒有那么多文字游戲,幾個數據就能揭示出答案。如果實在沒有太多時間去做數學的話我建議大家熟悉掌握幾個簡單的考點,不要太追求那些所謂的巧方法,因為很多巧方法都是就題而論的,當一道嶄新的題出現在你的面前時那些巧法子你真的一個也套不進去。
判斷推理
怪題最多的模塊,沒有之一。公考行測看起來像奧賽題主要是因為這個模塊。
覺得復習的時候有個誤區,有些總結了太多太多的小點。圖形推理四十種,數字推理三十類,類比推理二十招,花了大量時間總結記憶,到考試的時候基本用不上。什么全真、逆否命題,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有些人(比如我)這輩子都不會搞懂。
大類記一記,比如圖推點線角面素,素面角線點的觀察順序等等。其它憑思維感覺選,不懂就蒙。公考行測答案是不公開的,網上的都是各大機構自己做的,每年都至少有十來題答案不一樣。不公開據說主要是因為很多答案是有爭議的,糾結半天也未必能選中出題者心中那個答案。不如放棄,節省點時間把簡單的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