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測考試常考問題儲備
全中國傳統文人重視意境。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過,中國藝術意境的創成,既須得屈原的纏綿悱惻,又須得莊子的超曠空靈。纏綿悱惻,才能 ,深入萬物的核心,所謂“得其環中”。超曠空靈,才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無跡可尋,所謂“超以象外”。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往情深 羚羊掛角
B一如既往 雪泥鴻爪
C一氣呵成 神來之筆
D一見傾心 天馬行空
【解析】
通過對第一空的分析,我們會發現它的所需含義應該是纏綿悱惻的一個結果。而纏綿悱惻的含義指的是內心悲苦難以排解,所以它的結果所需的詞匯是去形容內心的這種情感。那具體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感,空后告訴我們需要深入萬物核心,那這也是在提示我們,這個情感不僅是纏綿悱惻的結果,而且也要表達深刻的含義。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分析選項,一往情深指的是對事物傾注了很深的感情,符合要求。一如既往:指的是完全和過去一樣。一氣呵成:指的是文章緊湊,語氣連貫。一見傾心:指的是雙方初次見面心生愛慕。這三個詞匯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可以排除。這就是當我們把握住整個文段當中的語境以及空缺處所需的含義,就能夠比較準確的排除一些選項,那做題如果進行到了這一步,我們就可以直接看第二空的詞匯羚羊掛角,把它帶到我們的文章中,看是否相符就可以了,羚羊掛角指的是詩的意境超脫,而我們文中需要的是表達空靈夢幻意境方向詞匯,所以羚羊掛角放在這里依然是合適的,符合整個文段的表述,故這道題的答案是A。
省考行測考試常考問題儲備篇2
一、年齡問題
例:孫兒孫女的平均年齡是10歲,孫兒年齡的平方減去孫女年齡的平方所得的數值,正好是爺爺出生年份的后兩位,爺爺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問孫兒孫女的年齡差是多少歲?( )
A. 2 B. 4 C.6 D. 8
答案:A
【解析】這是一道年齡問題。設孫兒年齡x歲,孫女年齡y歲,由題可知,x+y=20,顯然題干所給信息無法用方程式子解出來x、y的具體數值,嘗試用代入法,題干問x-y=?,(x+y)×(x-y)必須滿足40年代,代入只有A選項符合題干要求。故選A。
二、極值問題
【例】某連鎖企業在10個城市共有100家專賣店,每個城市的專賣店數量都不同。如果專賣店數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專賣店,那么賣店數量排名最后的城市,最多有幾家專賣店?
第一步題型判斷,問最后城市最多,因此容易判斷為最值問題。第一步是為誰設誰,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量為x。第二步,因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量要最多,因此其他城市都要盡量少,因此 第九、八、七、六要最少,就該為x+1、x+2、x+3、x+4。第五、四、三、二、一也該最少。但是第五城市數量題目中已經知道是12家,因此其他家數量最少分別是13、14、15、16。因此所以專賣店總數是100。x+(x+1)+(x+2)+(x+3)+(x+4)+12+13+14+15+16=100,x=4。因此排名最后城市最多有4家專賣店。
三、交替合作問題
例:完成某項工程,甲單獨工作需要18小時,乙需要24小時,丙需要30小時。先按甲、乙、丙的順序輪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時換班。當工程完工時,乙總共干了( )。
A.8小時 B.7小時44分鐘 C.7小時 D.6小時48分
答案:B
【解析】此題目中僅給出一組時間,只有一個單位,因此首先可以設特值,設工作總量W=360,則甲、乙、丙的效率分別為20、15、12。甲乙丙是一次輪流工作1個小時,因此是一個循環問題,一個循環周期時間是3小時,一個循環周期的效率和是20+15+12=47,360÷47=7…31,因此共工作了7個完整的周期,剩余的工作量31現由甲工作20,還剩11由乙來做,11÷15×60=44分鐘,因此乙工作時間=7小時+44分鐘,選擇B。
小結:在解決交替合作問題時可利用循環問題的解題方法,具體步驟包括:1.明確循環周期;2.確定一個循環周期的時間和效率和;3.分析剩余工作量所需工作時間。
四、利潤問題
在利潤問題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第一種是公式法,利用之前的公式直接代入進行計算;
第二種是特值法,題目中沒有給出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采用設特值的方法將它的成本或某個量設成特值,常設成1或100;
第三種是方程法,最核心的就是找到等量關系,只有找到等量關系才知道如何去列方程;
第四種是分類討論,題目中有多種不同打折情況供我們選擇,我們需分別計算,找到最優惠的方案即可。下面我們來看幾道例題進行體會:
例: 某種商品原價25元,每半天可銷售20個。現知道每降價1元,半天的銷量即增加5個。某日上午將該商品打8折,下午在上午的基礎上再打8折出售,問其全天銷售額為多少元?
A.1760 B.1940 C.2160 D.2560
【答案】:B。
【解析】:上午的售價為25_0.8=20元,銷量為20+5_5=45個,下午的售價為20_0.8=16元,銷量為45+4_5=65個,全天的銷售額為20_45+16_65=1940元。
省考行測考試常考問題儲備篇3
一、語義優先,排除意思明顯不符的,待排除幾個選項后再在意思都符合的選項中進行詞語辨析,選擇最優的
大家第一個思維誤區就是邏輯填空看到某一個詞感覺特別恰當,直接就選擇了這個選項。其實出題人的一種設錯思維是找一個空填的詞要比其他詞明顯更優,以此來迷惑大家,而在后面空中有某個詞與上下文意思明顯不符。這里就需要我們大家養成一個看全選項的習慣,先看語義,都符合,再看哪個更優。
例如:
冰川,顧名思義,冰之河流也。不同的是,河流動如脫兔,冰川________;河流一瀉千里,冰川卻只能往前蠕動。當然,二者也有相似之處:河流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冰川也是一樣。河流或嘩嘩流淌,像在低吟;或翻騰咆哮,像在高歌。冰川有時會劈啪作響,像在________;有時會震天怒吼,像在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鎮定自如 自言自語 大聲疾呼
B.靜若處子 鼓掌歡呼 憤怒焦慮
C.幼稚調皮 嬉戲玩耍 激憤抗議
D.純潔剔透 出聲思考 激動歡呼
解析:答案A。根據第一個空空前“不同的是”可以判斷空處語義和“動”的意思想反,應與靜有關。排除C,D選項。后半段說的是二者相似之處,則填入的形容冰川的詞語迎合形容河流的詞語一一對應。第二空對應“低吟”,應填入“自言自語”;第三空對應“高歌”應填入“大聲疾呼”。故本題選A。
此題很多同學根據第一空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搭配選擇B選項。但忽略了后空意思不符這一點,因此做錯。所以在做題時切忌只根據一空確定選項,要養成排除選項的思維。即使確定了某一空,也要驗證后幾空的正確性,以免踩入出題人的“陷阱”。
二、結合語境,切忌想當然
我們無論說什么樣的句子和詞都和我們說話的環境,方式,場合息息相關。因此一個空具體填什么,除了看空白處的句子外,還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及作者的寫作環境來判斷,往往原文都有提示的部分,切忌想當然。往往出題人會根據這點進行設錯。
例如:
每一代科學家都發現了更多的能源為人類所用,舊能源還沒用完,新的就出來了。所以,那些關于能源末日的議論和警告,很可能________。
A.大謬不然 B.眾望所歸 C.不負重望 D.不孚眾望
解析:答案A。先看空處句子表達的是對于能源末日這種觀點的看法。空處的意思,得結合第一句話。分析第一句話可知,能源現在開發的很順利,不斷有新能源被研發出來。因此能源應該不會枯竭,所以根據上文,能源末日的說法顯然就是錯的。因此后空應填“錯誤”的意思。A項大謬不然是大錯特錯的意思,符合。B項眾望所歸,C項不負眾望都是符合大家期望的意思,與文意不符。D項不孚眾望指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的意思,為迷惑項。但因為題里并沒有提及之前的期望是什么,只給出了一個事實,所以在這里A會更符合。因此選A項。
這道題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看一道題先要結合上下文去推測空白處語義,將明確不符合意思的選項排除。剩的選項再做辨析,而大部分我們題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會找到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