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新興產業知識
把握方向
也就是說首先要了解所報區域所報職位的考試題型有哪些,這些題型的分布情況是怎么樣的。其次,認真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所有題型中其中哪些是你的強項,哪些是你的弱項,并以此做為你分配復習時間的依據。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要盲目地做題、對答案、再做題、再對答案,這樣會影響你的復習效率。
掌握技巧
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真題上面,真題是經過出題專家們嚴格討論而產生的,它的秘訣不是我們花一分鐘做題就能完全領悟的,很多題也許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常規的方法也能做,但是行測考試的時間是很緊的,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把一個題目做出來,而是想到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快速把答案得出來。
比如數字運算,不同的類型題是有不同的簡便思路的,再比如概括主旨的閱讀題,雖然內容很多文字很雜,但我們只用找到關鍵詞讀懂關鍵句,而不用閱讀文字而浪費時間就能做對。再比如,資料分析題中的計算題,只用計算尾數就知道選哪個,而不用老老實實進行繁瑣的運算。當然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都需要自己加強對真題的研究,學習相關的解題技巧,從而慢慢地揣摩,熟練運用。
公務員行測考試新興產業知識篇2
1.資本的技術構成
從物質形態上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他們之間的比例是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決定。一般來說,生產的技術水平較低,每個勞動者推動的生產資料就較少;生產技術水平越高,每個勞動者推動的生產資料就越多。這種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比如,在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20個工人可以操作100臺機器,那么資本的技術構成為100:20 = 5 :1,而當生產技術水平較高時,10個工人就可以操作100臺機器,那么資本的技術構成為100 :10 = 10 :1。
2.資本的價值構成
從價值形態上看,資本又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構成,即由一定數量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構成,它們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存在。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產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將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一次或多次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不會發生增殖,因此叫不變資本(C)。以勞動力價值形態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可以使價值增殖,因此叫可變資本(V)。
因此,資本的價值構成就比如說:100臺機器要80萬不變成本,20個工人需要墊付40萬可變成本,那么資本的價值構成為80:40=2:1。
3. 資本的技術構成與資本的價值構成的關系
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一般情況下,資本技術構成決定著價值構成的變化,而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又大體上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化。
4.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并且反映資本的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的價值構成,它可以用C∶V表示。例如,某個資本家投入預付資本10000元,其中不變資本為6000元,可變資本為4000元,這個資本的有機構成就是6000:4000=3:2。
需要廣大考生引起注意的是:由物價水平變化所導致的C:V的變化,不屬于資本有機構成。這是因為 影響資本的價值構成 C :V有2種主要因素:1.科學技術進步導致需要的工人減少,從而減少可變資本V的墊付。2.物價變化導致不變資本C增加或減少 。這都會引起 C :V 的變化。但根據馬克思的概念,只有科學技術原因導致的C : V變動才叫資本的有機構成。
【小試牛刀】
資本有機構成的定義是( )。
A. 企業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B.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關系
C. 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關系
D. 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答案】D。解析:資本的有機構成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并且反映資本的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的價值構成。故本題答案為D。
公務員行測考試新興產業知識篇3
1.戰略性新興產業概述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
2.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放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突出位置。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3.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1)節能環保產業
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3)生物產業
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l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示范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
(5)新能源產業
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l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6)新材料產業
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7)新能源汽車產業
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