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測考試搭橋法運用
第二個小技巧:歸納整理知識點。
一是有明顯的時間脈絡的,可以按時間線整理: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
二是按照不同的考點整理:比如各朝代治世名稱,傳統藝術、古代年齡稱謂,科學技術等。
例如:各朝治世
西漢:文景之治——文帝、景帝
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東漢:光武中興——光武帝劉秀
隋朝: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
唐朝: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遺風——武則天
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
明朝: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仁宣之治——仁宗、宣宗
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經典例題】貞觀之治指的是歷史上哪位皇帝( )
A.李世民 B.武則天
C.李隆基 D.李淵
【答案】A。解析: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公務員行測考試搭橋法運用精選篇2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這四個人怎么記呢?先記姓,簡稱“王楊盧駱”,再來記名,一下就記住了。然后還需要我們記一下他們每一人的生平。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駢儷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久為眾口傳誦。據說他寫文章之前,把筆墨紙硯準備好,飲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時人稱為“腹稿”,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楊炯,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于顯慶四年舉神童。上元三年應制舉及第。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斗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盧照鄰的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杰”。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影響。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在四杰中駱賓王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
公務員行測考試搭橋法運用精選篇3
【例題1】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丟棄了多達10億噸塑料,這種垃圾可能存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近日,一個科研小組在亞馬遜雨林中發現了一種名為內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員認為利用這種真菌的特性,將有望幫助人類消除塑料垃圾所帶來的威脅。
科研人員的判斷還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塑料垃圾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最主要的廢棄物種類
B.內生菌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C.目前絕大多數塑料垃圾都屬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D.這種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區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長
【解析】C。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題干主線:
內生真菌 降解聚氨酯塑料
內生真菌 清除塑料垃圾帶來的威脅
從論證主線很容易看出,題干由內生真菌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推出利用這種真菌的特性,有望幫助人類消除塑料垃圾帶來的威脅,要找到題干論證的前提,先找到論據和結論間的跳躍概念,也就是我們需要知道怎么從論據的聚氨酯塑料得出結論的塑料垃圾,然后在“聚氨酯塑料”和“塑料垃圾”之間建立聯系。很明顯,只有C建立了兩者關系,所以C就是我們的正確答案。
【例題2】針對地球冰川的研究發現,當冰川之下的火山開始噴發后,會快速產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層,釋放灰燼進入高空,并且產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日前人們發現,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圓形平頂山丘也探測到這些礦物質,并且廣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們推測火星早期是覆蓋著冰原的,那里曾有過較多的火山活動。
要得到上述結論,需要補充的前提是:
A.近日火星偵察影像頻譜儀發現,火星南極存在火山
B.火星地質活動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遠古較活躍的時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這三類物質是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動后才會產生的獨特物質
D.在火星平頂山丘的巖石中發現了某種遠古細菌,說明這里很可能曾經有水源
【解析】C。
我們首先還是來分析一下論證主線:
火星 發現了沸石、硫化物和黏土這三類物質
火星 曾經是冰原且存在較多火山活動
根據文段的論證主線,我們能比較清楚的看出來,題干由在火星表面探測到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質,得出火星早起是覆蓋著冰原的且曾經有很多的火山活動。所以我們要找到前提,就要抓住論據和結論之間的跳躍概念,也就是怎么從論據中的三種物質得出結論中曾經是冰原且存在很多的火山活動的。然后在“三種物質”和“冰原火山”之間建立聯系,很明顯C建立了這種聯系。故本題答案選C。
以上兩道題都是通過“搭橋法”,也就是找到題干論據和結論之間的跳躍概念,然后建立跳躍概念之間的聯系,題目自然迎刃而解。其實除了上面兩個例子提到的,許多前提型的題目都可以通過“搭橋法”解決。希望大家認真領會“搭橋”的內涵,再配合適當的練習,將前提型題目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