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行測中國地理國情梳理
一、我國地形特征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季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于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袞袞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二、主要山脈分布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東南走向的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其特點是高俊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米,地面覆蓋著疏松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巖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于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巖,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在天山、阿爾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脈之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東高西低,中部為草原和沙漠,邊緣則是山麓和綠洲。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沿岸,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四、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
1. 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2. 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
3.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4. 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省考行測中國地理國情梳理(篇2)
有些題目即使你不會做也可能得分
首先來看行測科目:公務員行測中最為典型的一類題就是數量關系題。出現一道題,考生能根據已知條件,通過計順利解出答案當然最好。那么如果不完全會做是否就一定不能得分呢?建議考生在做單項選擇題時“怎么方便怎么來”,考生也可使用“排除法”,把各選擇套進題目中看是否成立,不成立的選項排除,余下的便一定是正確答案。通常情況下,各省省考行測真題一般會有2-3道題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直接解得,既節約時間又能保證準確率;其次,針對申論科目,建議考生答題緊抓要點,一般論述題中有關的原理、論據和判斷都是采分點。采分點就“隱藏”在字里行間,特別注意概括性高的、語言比較正式的短語或者詞匯。答題時可摘抄重點,貫穿到答卷中,或者換種方式進行表述。另外,在結句中可再次強調,加深閱卷人的印象,更有利于得分。
分值大的題目先做、會的題目先做
考生們應在動筆之前,通篇從頭到尾看瀏覽一下試卷,對題型和分值的分配做到了然于胸。可能考生初入考場時、還不能完全進入考試狀態。所以理論上來說,考生可先做值大且較簡單的題目,這樣一來可以先練手快速進入狀態;二來通過順利解題培養自信,緩解緊張。當然到了交卷前,考生或許并未做完,那么就要瀏覽下未做完的題目,有選擇性地作出取舍。即使到了筆試結束的前十分鐘也要臨危不亂(如果每道題的解題不超過60秒,這意味著十分鐘你還能再做10道題),注意把控好時間,不要在難題上浪費自己的時間,盡量拿取本該屬于你的分數,那么最后的分數一定不會差。
省考行測中國地理國情梳理(篇3)
1、心態勝利:
多數考生之所以數學運算做的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心理上害怕數學運算,覺得數學運算太難,花費十分鐘做不出兩三道題目,得不償失。在這里要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不要畏懼數學運算,相信自己肯定能在短時間做出來幾道題目。拿國考副省考試來說,考察15個題目,并不是每一道題目都是難的,一般情況會有3題左右比較簡單,7題左右中等難度,這些題目在掌握了方法以后一分鐘一道題目是很容易做出來的,我們來看下這樣一道題目:
例:一支600米長的隊伍行軍,隊尾的通訊員要與最前面的連長聯系,他用3分鐘跑步追上了連長,又在隊伍休息的時間以同樣的速度跑回了隊尾,用了2分24秒,如隊伍和通訊員均勻速前進,則通訊員在行軍時從最前面跑步回到隊尾需要多長時間?
A.48秒 B.1分鐘 C.1分48秒 D.2分鐘
【解析】答案D。通訊員從隊尾跑到隊首的連長處,相當于通訊員在追及連長,連長的速度即為隊伍的速度,速度差=600÷3=200;第二種情況隊伍休息時相當于通訊員跑了600米,時間是2.4分,通訊員的速度為250,可知隊伍速度為50,最后相當于通訊員與隊尾的同志的一個相遇過程,相遇路程為600,速度和=300,時間=2。
其實就是掌握了簡單的追及相遇后這樣的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要從心態上克服畏懼心理。
2、系統學習:
數學運算知識點很多,常考的有計算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利潤問題,排列組合,概率問題,極值問題等等。這些知識點其實通過系統的學習其實是和容易掌握的。例如計算問題里的等差數列,分解質因數,公約數公倍數,其實都是有自己的明顯的題型特征有自己的技巧,所有知識點通過系統的學習可以掌握基礎的知識,掌握一些做題技巧,系統的學習可以打好堅實的基礎。
例:將7個大小相同的桔子分給4個小朋友,要求每個小朋友至少得到1個桔子,一共有幾種分配方法?
A.14 B.18 C.20 D.22
3、攻堅克難:
在系統的學習后可以針對自己不足的環節進行強化的刷題訓練,例如行程問題、排列組合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那么每天做20道行程問題、排列組合類的題目,進行刷題,彌補不足。
4、找好狀態:
考試一方面考的是知識,另一方面也考的是心理,臨考前可以參加幾次模考來找考試的感覺,只有模擬考試才能檢驗自己的成果,才能將自己行測考試的時間分配進行優化,避免真正考試時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