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
3、聯系時代背景,揣摩重點句段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在整體把握演講辭情感脈絡的基礎上,領會演講者的深厚感情、政治主張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充分品味演講中和內容有機結合的精彩的語言藝術。
2、了解本文背景,理解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爭方式。
3、繼續學習演講辭的特點并初步學習演講。
三、書目推薦
《我有一個夢想》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辭,被稱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其聲音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們的心靈。正如他一樣,歷史上的演說家好似一顆顆流星,在天空中悄然滑過,綻放出奪目光芒。他們那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情感、富有深度的思想和縱橫捭闔的演說風采,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無窮的波瀾壯闊與奔騰不息:蘇格拉底的坦然從容,亞歷山大的強勢與詭詐,米蘭·昆德拉的機智而幽默…… 同學們想去領略他們的精妙與獨特嗎?那就去朗讀《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辭》一書吧!
四、文本教學
1、導入新課
曾經,我看過這樣一段話:盤古的夢想是開天辟地,女媧的夢想是煉石補天,屈原的夢想是救國救民,淘潛的夢想是歸園田居,杜甫的夢想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么美國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得·金的夢想是什么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我有一個夢想》。
面對這個題目,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2、文意概括
(1)怎樣劃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思路?
明確:整個演講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陳述為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斗爭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為了實現理想所具有 的決心與信念。
(2)“我有一個夢想”中的“我”指的是誰?有什么樣的夢想?
明確:不僅是馬丁•路德•金,更是千千萬萬的黑人同胞。
首先要爭取正義和公正(“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滿足?’”“我們現在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指通過黑人民權運動,要還黑人以正義和公正。在馬丁•路德•金看來,實現正義和公正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可能通過斗爭來實現的。)
其次夢想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滿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這是夢想的核心內容。)
再次是終于自由的理想境界(“有了這個信念……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如果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終有一天我們會達到自由的理想境界。)
(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想達到什么目的?
明確: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4)、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概括:實現夢想的原因和目的。(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將出現叛亂。)
3、字詞整理
(1)給下列詞中加點的字注音。
兌(duì)現 履( lǚ )行 戳( chuō )子 侈( chǐ )談 拯(zhěng )救
匿(nì )跡 祈(qí )禱
(2)成語釋義: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感到十分震驚。
義憤填膺:形容心中充滿了憤怒。
安之若素:安定鎮靜,跟平常一樣。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焦急。
搖搖欲墜:搖搖晃晃,就要落下來。比喻地位或基礎極不穩固,馬上就要垮臺的樣子。
4、語言品析。
1、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說說劃橫線的語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明確:運用恰切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解放黑奴宣言》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廣大黑奴所帶來的希望和鼓舞。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中“爽朗的秋天”和“酷暑” 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由和平等”的生活氛圍比喻為“爽朗的秋天”;把“黑人義憤填膺”的反抗情緒比喻為“酷暑”。
或:“爽朗的秋天” 比喻黑人獲得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時代, “酷暑”比喻美國黑人爭取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的斗爭精神和義憤填膺的反抗情緒。
3、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100年后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說說劃橫線的語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明確:這里運用了排比,層層遞進,感情強烈;“窮困的孤島”比喻中有對比。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有力的揭示了美國物質充裕,而黑人物質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受到白人歧視的悲慘事實。
或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充裕的物質生活比喻為“海洋”,把貧困的物質生活比喻為海洋中的“孤島”。把備受歧視不能被社會中掌握物質財富和權利的人所容納的黑人比喻為無家可歸的“流亡者”。
或:在修辭上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美國黑人地位(“角落里”)低下,物質生活貧困(“貧困孤島上”)和精神生活貧乏(“蜷縮”)。
五、課堂探究
(一)重點、難點探究。
1、作為一篇為自由、平等和正義而吶喊的戰斗宣言,它如何大量運用排比句式的?運用這樣的句式有怎樣的效果?
明確:本文語言優美,充滿激情,句法上善用排比是它的一大特點。如第2段開篇說明黑人現狀時,一連用了三個排比句,排比中有比喻,避免了呆板和單一,顯得生氣勃勃、絢麗多姿,具有強烈的動感和韻律性。第20段連用五個“一起”在分句之間排比,表達了黑人團結協作,將民權運動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在回答種族分子對民權運動詰難“你們什么時侯才能滿足”時,一連使用了5個“只要……,我們就絕不會滿足”的排比句式,既簡練生動,又全面周到,顯示出了演講者清醒的頭腦和表述功力。而在“我的夢想”處更是連用了6個“我夢想有一天”開頭的排比句式,由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暢快淋漓地從正面表達了民權運動的終極目的——建立一個種族平等的美好社會。
排比語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大力渲染了一種感人的氣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
2、《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特征是什么?
答: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辭的主線。從“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兌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夢想著”的燦爛前景;把夢幻、新曲、圣歌綜合起來,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眾的心理中回蕩,明確的斗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
(二)拓展探究
假如你是馬丁·路德·金,你會怎樣去演說這篇演講辭?
(1、播放馬丁·路德·金現場演講視頻,給同學們一點啟發。2、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誦讀,醞釀自己該怎么講)
(學生登臺演講)
(教師總結演講應該注意的方面:吐字正確清楚,語氣得當,節奏自然。聲音宏亮清越,鏗鏘有力,悅耳動聽。語調區分輕重緩急,隨感情變化而變化。聲音要有一定的響度和力度,使現場觀眾都能聽真切,聽明白。要配合一定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身體姿態等)
六、課堂總結
本文感情充沛,詞句優美,設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為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以展現美好的未來作結。全文思路清晰,富有邏輯性。整篇演講辭,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最后讓我們共同祈禱:
砸碎種族隔離的鐐銬,走出物質貧困的孤島,
結束流亡痛苦的煎熬,兌現正義銀行的支票,
攀登平等光明的大道,擁抱民主平等的美好。
讓我們期待:
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們能快樂的舞蹈,湯姆叔叔的小屋里充滿歡笑,
讓地球變成我們幸福的故土家園,讓自由之聲響徹在天涯海角!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
說【教材理解】
《我有一個夢想》是蘇教版必修四第一專題第二板塊“英名與事業”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政治演講詞,體現了“語文知識能力培養可以以演講詞的閱讀和寫作為主”的課標理念,也與與本冊教材第四專題“走進語言現場(活動體驗)”第一板塊“在演講廳”相照應,顯示了教材編寫者的匠心所在。
《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情文并茂,語言流暢,飽含激情的美文。從“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的美好期待,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的失望,到要求兌現諾言的義正詞嚴,到“我夢想有一天”的燦爛前景,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再加上比喻、排比、和反復等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使全文充滿激情,極富感染力。
馬丁·路德·金把他政治家的宣言、哲學家的思想灌注在詩人的才情之中,用美麗的言辭包裝了他的思想,使他的思想在每個黑人的心中種下了一個美麗的夢想。他用華盛頓堅毅的品格,用林肯偉大的人性,用尼采超凡的才情,用耶穌救贖的善良,詛咒現實,抨擊時弊,為黑人請命。他三次被捕而不改信念,終日辛勞而不知疲倦,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襟,構成了《我有一個夢想》的靈魂。這夢想的火種驅散了黑人心中因他們的膚色而帶來的自卑的陰影,激起了黑人心中被壓抑了一百多年的對人的尊嚴的渴望,引領著黑人一步步走上平等、自由、正義的坦途。
說【目標設定】
高一學生對美國社會制度和發展史是不熟悉的,對種族歧視、隔離政策更是生疏,因此只有讓學生了解特定的背景,才能真正讀懂馬丁·路德·金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考慮到高一學生對于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感受還不深,因而加強對修辭手法的理性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高一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比較強,可以利用演講這一動態的語言表現形式,感受演講的飛揚激情,把握文章結構,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基于對文本和學生的分析,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體悟馬丁·路德·金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獻身精神。
2、感受演講的飛揚激情,學習演講詞思想性與藝術性、鼓動性與形象性相結合的特點。
說【教、學法選擇】
以“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語文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構建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本文可以借助反復品讀,引導學生體味文本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問題探究,對美國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對種族歧視,對非暴力反抗等問題,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還可以在領會演講的魅力基礎上,通過演講的活動,在實踐中感悟應用。
當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也不能不承擔“教”的責任。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但是要有適當的預設,適當的導引,適當的幫扶,適當的提升,所以我的設計從學生的角度立意,不忘教師的主導作用。
綜上考慮,我將誦讀感悟法、問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定位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另外,為了使教學目標較好的實現,形象生動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我決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說【教學流程】
我認為,確定一篇課文的教學思路,要有整體思想,找到適當的切入口,走進課文,科學設計“行走”路線,以一個問題領起,牽一發而動全身,使課堂教學具有整體感,追求一種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境界。因而在了解課文背景的基礎上,我將本課設計為“尋夢——入夢——品夢——疑夢”四個環節,四‘夢“之間,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渾然一體。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愿過多的對內容進行預設,最大限度的追求自然生成,點燃學生的思維火炬,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寬容對待學生不同意見,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心靈的安全感,從而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氛圍中充分展開研討活動。
(一)導入
教師提出問題:①美國現任總統是誰?②被稱為“飛人”的NBA籃球巨星是誰?③美國樂壇上被稱為“流行音樂之王”的是誰?④他們三者共同點是什么?(學生回答:奧巴馬、邁克·喬丹、邁克·杰克遜,他們都是黑人。)(課件:展示圖片)
是的,在美國,如今這些黑人都成為個各行各業的精英,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然而,在半個世紀之前,這些卻是根本不可能,當時,黑人作為種族歧視的對象,遭受非人的摧殘和迫害。(課件:展示圖片)
由過去的“奴隸”變成今日的“總統”,這一歷史的改變,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為之奮斗一生并獻出寶貴生命的馬丁·路德·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馬丁·路德·金,賞析他著名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導入部分以“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將黑人的現實狀況與過去形成對比,既向學生介紹了背景知識,又自然導出了作者馬丁·路德·金,并且使用多媒體展示畫面,直觀形象。
(二)作者簡介
這就是馬丁·路德·金。 (課件:展示圖片)
他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作者介紹部分,力求簡明,重點強調其獻身精神及偉大人格。
(三)尋夢: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快速朗讀全文(標畫段落序號)
2.正音
仲裁(zhòng) 厥詞(jué) 猖獗(chángjué) 履行(lǚ)
戳子(chuō) 侈談(chǐ) 后嗣(sì) 磐石(pán)
蛻變(tuì) 贖罪(shú) 匿跡(nì) 鐐銬(liào)
強化基礎知識。
3、問題探究:
①馬丁的夢想是什么?
②為什么會產生這個夢想?
③實現這個夢想的方式是什么?
“尋夢”部分突出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內容。通過三個問題的研討,理清文章結構,為下一部分做鋪墊。
(四)入夢:反復誦讀,體味節奏
處在這樣一個國度,看著萬千同胞在此受難,怎能不令人心急如焚,假如我們就是馬丁·路德·金,我們又會運用什么樣的情感來完成這次演講呢?(研讀18——26段)
1、學生自由讀
2、學生展示讀(速度、節奏、情感)(師生點評)
3、教師范讀
4、學生接力讀
5、學生齊讀
入夢部分是本課重點,以多種形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切實體會作者的喜怒與詛咒、沉勇與理智、憧憬與希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課堂參與意識。整個過程教師應加強指導與示范,使課堂充分活躍。
(五)品夢:品評修辭,鑒賞文采
馬丁·路德·金熾熱的夢想,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隧道,那種悲憤而熱烈的情感依然震撼著我們的心靈。這固然與演講的內容有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篇演講詞正是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才達到了如此的藝術效果。
問題探究:請同學們在18——26段找出一種修辭手法,并做簡單的賞析
品夢部分是本課又一重點,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行探究文本,形成個性化的閱讀見解,提高文本鑒賞能力。
(六)疑夢:比較閱讀,能力提升
作為演講詞的經典,不止一人對這篇英語原版進行過翻譯,形成了多種版本,除了教材選用的徐中立先生翻譯的以外,還有一種通行版本(如下)。對比兩種版本有什么不同,請學生談一談更欣賞那種版本,為什么?
(18)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
(19)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20)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21)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22)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23)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24)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并進。
(25)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26)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滿照人間。
“疑夢”環節的設置,屬于能力提升部分,通過對比閱讀,深刻體悟演講詞的藝術特點,并培養學生一種不唯書,敢質疑,挑戰權威的精神。
(七)課堂結語
隨著1968年4月4日那一聲罪惡的槍聲,一顆偉大、正直的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但他對自由、平等孜孜以求的精神,卻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愈燃愈旺。思想的力量足可以穿越十年,穿越百年,穿越永恒的時光。讓我們延續這思想的火種,扛起先哲的大旗,用我們的信念和勇氣,去追求心中的夢想!
齊讀結語,將課堂推向高潮。
看了“我有一個夢想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