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兒流浪記主要內容
《苦兒流浪記》主要內容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一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和雷米比起來,我們比他幸福多了。我們從一生下來就衣食無缺。有家人捧著,有老師護著,有優質的物品,但雷米卻要賣藝生活,到處流浪。當我看到雷米與威特利斯班子沒有東西遮蓋風雨,沒有地方取暖入睡,更沒有食物填飽肚子時我覺得我們這些孩子太嬌生慣養了。不要說干活、做事,就是連自己的生活起居都管不好,看著看著,我就想我以后要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我可是14歲的人了,我們現在過這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在長輩們的重重呵護讓我們失去了挑戰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有時候我都看哭了,感覺雷米好可憐啊。可是他無畏的精神總是能讓我感動。
近段時間我在“1818黃金眼”新聞中看到有城里的孩子到貧困鄉下去體驗艱苦的生活,爸爸、媽媽說太好了,“給你這樣一個艱苦的環境去試試,一定有很多感觸……”當時我就想如果這樣也好,生活肯定會很苦,但是也會有許多新鮮刺激的事情,說不定在那兒我還學會了“炒雞蛋”、學會了做農活、還交到了許多朋友呢?說不定我也會哭著要回來。媽媽常說“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
看著書中的故事情節,我也偶爾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假如我是雷米,我會怎么樣呢?或許在那樣的環境中我也會如他一般勇敢、堅強。誰知道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經常跟我說“把書讀好是我最大的任務”可是我看了這本書后我認為我還應該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于是除了讀書以外的事情我就做一些家務,不過我真得沒有時間,雙休日還要學琴、學棋等等,可是除了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外,更要有那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不是嗎?
我也要做一個不怕困難的人,要像雷米一樣做一個勇敢的孩子。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二
燈光下,拿起媽媽新買的書,封面上一個醒目的題目映入我的眼簾《苦兒流浪記》
這本書的內容很令人感動:書里的主人公名叫雷米,是一個可憐的棄兒。他年幼時被人偷走,養父把他賣給了藝人維達理。雷米跟隨可親可敬的主人四處流浪賣藝。主人去世后,他無依無靠,在苦難中漸漸成長起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最后找到了親生母親,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愣愣地看著封皮,腦海里思潮起伏。雷米在主人死后,無依無靠、獨自闖蕩,雖然經歷漂泊之苦,但他一直是用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只靠自己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困難的。可如今的孩子們呢,一遇到困難就叫家長,如果讓他們自力更生,那只有軟弱、無助、哭喪。他們就像溫室里的花,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他們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受不了一點傷害。在家長那特殊的“愛”下,他們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不管他們學習多好,在父母的縱容和壞毛病的“追隨”下,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勇敢、堅強、勤勞、樂觀向上,這些詞已經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留下的只有軟弱、無助、懶惰。那些美好的詞只配讓那些真正勇敢、堅強、勤勞、樂觀向上的好孩子使用!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靠自己生活才美好!同學們,請牢記這句話,一定要按照這句話去做。讓我們向他——我們的榜樣雷米學習,做一個勇敢、堅強、樂觀、勤勞、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三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感人至深的書,它就是法國作家埃克多。馬洛的《苦兒流浪記》。
《苦兒流浪記》的主人公雷米是英國某世襲貴族家的長子。由于他父親去世早,叔父詹姆士。米利根為了霸占侄兒的財產,就在他六個月時將他偷偷抱走,丟棄在巴黎街頭。他的養父巴伯蘭將他撿回家,養到八歲,又賣給江湖藝人維泰利斯。但雷米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與米利根夫人和弟弟阿瑟。米利根團聚。
當我重重的合上這本書,心里也在流淚。上帝呀,八歲的雷米還是個孩子,你為什么要讓他浪跡天涯?讓他遭此噩運,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使他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雷米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因為好人總比壞人多。像維泰利斯、馬西亞、“老夫子”、巴伯蘭媽媽、阿根老爹一家…………他們的心腸都是好的。且不說巴伯蘭媽媽的慷慨善良、阿根老爹一家的和藹熱情,僅維泰利斯待雷米如親兒子一般就可讓人感動,還有麗絲、加斯巴爾…………總之是這些人給雷米帶來了他該有的親人的感覺。
雷米在流浪時,吃不飽,穿不暖,沒床睡,讀不起書,就連吃面包的錢也要演出才有。
而我們現在享受著童年的快樂,有父母的疼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夏天吃一個冰淇淋,冬天喝一杯熱果汁。這是那時雷米向往的生活。
我的感受還有很多,就讓他們化作我對雷米的同情永遠存在我心中!
看過“苦兒流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