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專題知識點復習
以下是小編在期末來臨之際為大家準備了有關高三的地理知識嗲專題復習,歡迎大家參閱!
高三地理專題一 地球運動原理其示意圖的判讀
一、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方向
①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
注意:經緯線形狀、極點、赤道和旋轉方向。
②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沿逆時針方向繞太陽運轉。
2、周期:
①自傳:地球自轉一周(360º)所需的時間。1恒星日為23時56分4秒。1太陽日為24小時。
恒星日:需要人為規定一個參照點——宇宙中的任一顆恒星都可以。地球自轉一周后,因公轉離開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轉的弧長,但是,此弧長與地球到恒星的距離之比幾乎為零,地球公轉已被忽略,故三顆恒星對地球而言實為一顆恒星。E1P到E2P地球自轉360º,時間為23時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太陽日:即地球從E1到E2沒有完成以太陽為參照物的周期運動,至E3P點才再次與太陽重合,就地球自轉而言,旋轉了360°59”,稱一個太陽日周期為24小時。太陽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
②公轉:軌道——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周期: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歸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時,故4年一潤,閏年為366天。(太陽周年運動為參照)
1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以恒星為參照物)
3.速度
①地球自轉:
線速度:單位時間走過的線長。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線速度最大(約為1670km/h),向高緯遞減,兩極為零。緯度為α°的某地其線速度約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單位時間轉過的角度。旋轉體速度快慢的計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時,兩極為零。
②地球公轉速度
(1)公轉角速度:繞日公轉一周360°,需時一年,大致每日向東推進1°。
(2)公轉線速度:平均每秒約為30千米。
(3)1月初過近日點,7月初過遠日點。
高三地理專題二 等值線圖的判讀
[知識梳理]
等值線圖是中學地圖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專題地圖,常見的有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是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
一、等高線圖的判讀與應用
用等高線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緩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視的是利用等高線數值來判斷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類型。
(一)判讀規律
1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數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斷地形類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對高度小于 100 米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在 100 米以上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部分十分密集,而頂部稀疏為高原。
2 .當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時,凡內高外低的為山頂,如圖一中 A 處,凡外高內低的為洼地,如圖一 B 處。
3 .凡等高線重合,并用鋸齒狀表示的為陡崖,如圖一中的 C 處。懸崖的相對高度可用公式計算:(n-1)d≤H<(n+1)d(n為重合的等值線條數,d為相鄰兩條等值線數值差)。
4 .兩個山頂之間的兩組等高線相對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圖一中的 D 處。
5 . 等高線從高出向低處凸出的為山脊,最大彎曲處的連線是脊線,也叫分水嶺,如圖一中的 MN 。
6 .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最大彎曲處連線就是山谷線,也叫集水線,如圖一中的 HI 。
7 .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如圖一中的 E 處,等高線稀疏處為緩坡,如圖一中的 F 處。注意判斷坡度時還要看比例尺、等值線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線地形圖上沒有數據,而是用示坡線表示。如圖二 A 為山頂,圖三 B 處為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