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文化知識專題復習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實施范圍的逐步擴大和高考改革的逐漸深入,原有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越來越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已是迫在眉睫。尋求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能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與規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考地理文化知識專題復習,歡迎參考閱讀!
高考地理文化知識專題復習如下:
⑴ 新石器文化源地屬于 文化系統 源地。 原因:
每個文化遺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事物構成的文化綜合體,若干個具有一定聯系
的文化綜合體就組成特征明顯、結構完整的文化體系。
⑵ 為什么說都江堰是順應了自然規律?
① 既可防洪又可灌溉 ② 沒有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變式: 為什么說江南丘陵的梯田順應了自然規律?
① 丘陵地區坡度較小,開墾梯田后,既沒有造成環境污染,也沒有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② 開墾梯田后,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光熱等自然資源,又使農業得以充分發展。
⑶ 民族風情、民族的節日
元宵節舞龍燈-----漢族 潑水節-----傣族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蘆笙節-----------苗族 火把節---------彝族
高考地理文化知識專題復習:黃山與廬山旅游問題
⑴欣賞黃山云海,最佳季節是夏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這些巖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廬山黃山比較:①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②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
③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④交通通達性: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⑤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臺,環境承載量較小廬山有較大平臺,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在規劃黃山旅游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⑸黃山與廬山較好協調了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的關系,均獲“世界人類和自然遺產”殊榮,成為著名旅游區
⑹制約黃山夏季旅游游客數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承載量
⑺黃山與廬山兩地開發條件不同,主要原因是:環境承載量,地區接待能力
⑻如何才能體會到“黃山天下奇”:
以情觀景,綜合感受,發揮想象,以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知求真
⑼到黃山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查閱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游路線②了解景觀形成原理,以及美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
變式:到蘇州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查閱資料,了解園林的構景手法和景觀特點
⑽對黃山開發為旅游區的影響作出評價:
利:①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②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弊:①帶來環境污染②對動植物的破壞③對背景環境的破壞④對文物古跡的破壞⑤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⑾對黃山的開發條件作出評價:①旅游價值(資源質量、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②市場距離(長度、經濟發達程度);③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④地區接待能力;⑤環境承載量。
①“黃山天下奇”,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質量較高;②集群狀況優良;③附近沒有雷同景點,具有較好的地域組合狀況。
⑿西歐旅游業發達的原因:①歐洲西部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景觀豐富;②歷史文化燦爛,各地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豐富;③歐洲西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高考地理文化知識練習題及答案參考:(旅游地理)
1.(2014•石家莊質檢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平山縣位于太行山東麓、石家莊西部。該縣歷史悠久,勝景薈萃,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溫泉等自然景點100多處;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余處,類型多樣,品位較高。近年來,經大規模開發建設,初步形成了駝粱、西柏坡和天臺山等著名景區。目前,西柏坡至石家莊市區實現了全程高速,北京方向游客可以從京昆高速、山西方向游客可以從石太高速直接轉到西柏坡高速。平山縣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的旅游格局。
材料二 下圖示意平山縣旅游景點分布。
(1)說出平山縣發展旅游業的位置優勢。
(2)分析平山縣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較高的原因。
答案 (1)距離北京和石家莊等城市較近;有通往京津、太原等方向的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樣;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較高;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較好。
2.(2014•濰坊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濟州島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為韓國的第一大島,位于朝鮮半島西南海域,地理位置獨特,氣候溫和舒適,海島旅游優勢明顯,旅游業發達。近年我國到濟州島旅游的游客不斷增多。下圖為濟州島旅游景點分布示意圖。
(1)分析近年來我國到濟州島旅游的游客不斷增多的原因。
(2)據圖推測游客到濟州島可參與的旅游項目有哪些?
答案 (1)距離濟州島較近(交通便利);海島旅游特色突出(濟州島旅游資源量多質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增多。
(2)游泳;沖浪;潛水;垂釣;登山;狩獵;農業觀光體驗等。
3.(2014•濟南模擬)讀江淮城市群旅游景點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說明該區域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
(2)針對本地區旅游資源的特點,為游客提出幾項合理的游覽建議。
答案 (1)旅游資源分布不平衡,南部豐富,北部匱乏;山水組合分布;景點布局于鐵路、公路及水路等組成的交通網之中。
(2)適宜夏季游覽,景觀豐富;湖泊、河流等水景眾多,乘船沿水路欣賞;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內涵豐厚,查閱資料,做相關知識準備;夏季氣象景觀多變,雨水云霧日較多,備好雨具。(必須據當地旅游資源的特點作答)
4.(2014•湖北重點中學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仙島湖位于湖北省陽新縣王英鎮、幕阜山北麓,距陽新縣城48千米,距武漢140千米,旅游區面積180平方千米,水域32平方千米。這里自然風光旖旎、人文古跡眾多,生態野趣橫生,是湖北省政府批準的省級生態旅游風景區,鄂贛邊境的一處旅游度假勝地,但景區自開發以來,年接待的游客較少。下圖為仙島湖區域圖。
結合圖文資料分析仙島湖風景區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和不利條件。
答案 優勢條件:旅游資源豐富,且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好,有很高的游覽價值;距離武漢、陽新等城市近,客源豐富。
不利條件: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接待能力差;對外聯系干道少,交通通達度低;景區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小。(其他回答合理可酌情給分)。
5.(2014•太原高三統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山區沿河公路兩側的景觀游覽圖,該景觀有“百里山水畫廊”之稱。該河段綿延56千米,沿途重巒疊嶂,山勢雄渾,樹木花草四季變幻,令人賞心悅目。
(1)指出該線路旅游的最佳季節和較理想的旅游交通方式。
(2)簡述該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合理性。
答案 (1)春季或秋季。自行車或汽車自駕游。
(2)游覽路線中各種服務設施布局合理,可滿足游客需求;景點緊臨道路分布,方便游客休憩、觀賞。
6.(2014•湖北重點中學聯考一)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題。
2013年國慶長假期間,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九寨溝,變成“上不去、下不來”的“死胡同”。其中日游客量高達4萬多人,導致數千名游客滯留5個小時以上。此外,河南的云臺山、湖南的張家界和杭州西湖等許多景區也發生了游客滯留現象。圖甲示意九寨溝景區游覽路線,圖乙為游客滯留九寨溝景區照片。
為了避免游客滯留,你認為游客和景區應分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游客應理性地選擇出游的時間和地點;在游覽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公共秩序;當出現交通不便、人多擁擠等實際困難時,應理性地對待,做到文明旅行。(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景區必須科學地判斷自身的接待能力,可采取預約訂票的方法,限制游客人數;對景區游客人數、交通住宿條件等信息及時公布;一旦發現游客超出飽和量,就要進行及時地調節和疏導;景區還應對站點設置、車輛調配、應急疏導等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7.(2014•名校聯考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錢塘江的最佳觀潮地點在浙江省海寧市的鹽官鎮。
材料二 2013年8月22日中午,受強熱帶風暴“潭美”及農歷大潮期雙重影響,浙江嘉興海寧鹽倉段錢塘江觀潮點出現“南潮”奇觀,巨浪襲來致30米堤壩損毀,三十余名游客受傷,幸無大礙。
(1)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第一潮”,試分析其成因。
(2)為防止游客在觀潮時受傷,應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問,錢塘江大潮的成因可從海灣形狀、夏季風以及天文大潮的影響等方面分析。第(2)問,可從加強宣傳教育、預警預報特殊天氣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 (1)杭州灣是三角形海灣,口大內小,海潮涌起時,海水由外海進入灣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夏秋季節,夏季風盛行;天文大潮疊加,又加劇了潮勢。(兩點即可)
(2)在錢塘江沿岸設置警示牌;用廣播等媒介向游客宣傳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注意事項;及時預報特殊天氣。
8.(2014•名校聯考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3年11月30日,由農業部、住建部、國家旅游局等舉辦的2013“中國最美鄉村”評選結果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揭曉,黑龍江省雪鄉村等10個村入選。
材料二 雪鄉村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受日本海暖濕氣流和貝加爾湖冷空氣影響,雪期長,積雪厚度可達2米,雪質好、黏度高。如圖為雪鄉村及其周邊地區旅游景點和交通路線圖。
(1)假如你是南方游客,請計劃你去雪鄉村及其周邊地區旅游的時間和路線并說明理由。
(2)花費人力物力參加“中國最美鄉村”評選并入選,這對雪鄉村發展旅游業有何影響?
解析 第(1)問,旅游時間應選冬季,冬季才會有雪,而且雪多。參觀路線的選擇是開放性設問,考生給出相應的理由即可。第(2)問,可從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旅游宣傳、法制建設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時間:冬季。理由:冬季雪鄉村積雪多,能更好地欣賞雪景。
路線:選路線二。理由:該路線距離比較短,沿線景點集群狀況好;時間短,費用低,主要景點都能看到。
或路線:選路線一。理由:該路線可參觀的景點比路線二多。
(2)提高了雪鄉村的知名度,可吸引更多游客,帶動雪鄉村和周邊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借該評選活動,可以進一步完善雪鄉村的基礎設施,同時加強對旅游資源的保護;改善旅游條件,增強地區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