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高考滿分作文800范文一:趁著年輕,給父母一片天
上初中時,父母送我們去離家較遠的學校上學,每天早晨起的比自己早,準備早餐,然后才會叫醒自己,然后貓著腰,騎車去送,父母含辛茹苦,害怕孩子挨餓受凍,寧愿讓自己辛苦。
一句叮嚀,一絲微笑,,總會讓我們心中暖暖,無論多晚回家,鍋里總會有溫熱的飯菜等待著。
父母的心總是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不讓孩子再走自己的這條路……
上高中時,離鄉背井,也許到周末才會見到父母,可能有些人覺得終于自由了,不會再有人干涉自己的一言一行,但時間久了,總覺得缺少什么,原來缺的是父母慈祥的微笑。
可能我們很少往家里面打電話,但父母總在期待我們的聲音,他們害怕打擾到我們學習,所以一直沒有打電話,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是父母記不起我們,可現實往往不是這樣……
時間會讓我們長大,會讓我們成熟?可是時間依舊會沖散那些溫暖,忘不掉的是父母的容顏,忘不掉的是父母的微笑,忘不掉的是父母的叮嚀,多想讓時光倒流,不要讓歲月在父母臉上留下痕跡。
慢慢的,時間會讓我們的父母離我們越來越遠,趁著年輕,不要忘記家中的父母,不要忘記父母的期盼,做個有志氣的人。
其實父母盼望的很簡單,不過是想要我們幸福。
我們長大了,該是讓父母開心的時候了,一聲問候,會讓父母安心,一句親切的話語,會讓父母的心溫暖,一絲笑容,會讓父母感到開心。
時間不多,請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更不要讓父母感到涼心,請給父母多一分寬心多一分愛!用自己最有力的臂膀給父母一片天!
高考滿分作文800范文二:坐擁書城之小徑分叉的花園
借用本雅明提出的“小徑分岔的花園之概念,我想,讀書的過程好比在此花園中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不斷自我陶醉。
閱讀,是一個順藤摸瓜、遇見關聯內容的過程。
唐諾先生指出,一個讀者的“下一本書”,往往是由正在讀的“這一本書”中的內容引申開去的。
譬如,讀到書中提到的作家、作品,自然會有想去找來一讀的心愿,從而不斷地迭代,書就閱讀越多了。
如此讀書,書單中的待讀書目自然是按指數級增長了。
而閱讀量則是按算術級增長,如此,我們似乎會離目標閱讀數量漸行漸遠,雖然指數級增長時,不少書目是重復的——譬如,可能沿著一本書的線索追到十本好書,而這十本好書中有三本提到了同一另一本好書,——這就是“小徑分岔”的意蘊所在了。
對于那些心儀作品中多次提到的書籍,我們自然會更有愿望加以閱讀了。
如是,在不斷地擴張閱讀量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坐擁了一座書城。
君不見,多少作家、文化學人的家中,書籍汗牛充棟。
這別樣的幸福,或許只有書林中人更能體會罷。
按此讀書法讀書,有個好處——知識結構會更加縝密。
譬如,針對一個問題,選擇一本書閱讀;閱讀中難免碰到新的問題,從而尋得相關的書籍加以揣摩。
如此以來,這樣的閱讀成為了一個“問題導向”的過程。
君不見,中國的教育,至少是基礎教育,很少是“問題導向”的。
舉個例子,美國的小學生,會有“作報告”的任務——針對某一話題,組成小組,自行尋找資料,最終以課堂演講報告的方式匯報、交流學習心得。
而反觀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多數情況是教師苦口婆心地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甚至昏昏欲睡地接受知識。
這種模式固然有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但問題是,如此沒有“問題意識”的教學模式,如何才能回答楊振寧之問呢。
當然,休閑化的閱讀或許更加隨意,不用采用如此強烈的“問題導向閱讀模式”。
但從本質上而言,問題導向閱讀模式正是“小徑分岔的花園”的一個分類。
在轉角遇見自己喜歡的書,雪夜捧讀,發現一個構造精妙的復雜世界,如同走入中國園林,該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
在黑夜中,挑燈書房,被書籍環繞的讀書人,足以抵抗整個世界的喧囂。
行走在心靈的小徑上,風雨只能砥礪我的前行。
長夜漫漫,征途天涯,用一本書,對抗世間的一切喧囂。
高考滿分作文800范文三:常存憂患之心
古人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直至今日,這句話仍為一句至理名言為世人傳承。
而又有誰能真正做到。
憑借一己之長,便高枕無憂,安于享樂,而卻毫無憂患之心,無疑自取滅亡。
古有神童仲永,寫字作詩信手拈來,一時人們爭相求之,而其父卻毫無憂患之心,以仲永之詩作換取銀兩,而“不使學”,其年長,才氣漸減,“不能稱前之所聞”,及其成人,“泯然眾人矣”。
可見,上天賜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聰慧,而他和他的父親卻沒有任何憂患意識,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反之,一代至圣孔仲尼,生來為常人,無任何優勢,并且要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而他卻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周游列國以求教,以“學無止境”勉勵自我。
他深知上天沒有賜予他任何多于常人的優勢,于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學而時習之”,學思并存之理長存于心。
那一根根燃盡的蠟燭,那一個個漫漫長夜,那一頁頁翻過的書柬,造就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憂患之心不僅是對個人的告誡,更是治國之道。
清朝無疑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典型。
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過于自滿,自以為天朝上國,以為維持有先天優勢,便可將“蠻夷”之國踩在腳底。
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聲震響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
軟弱無能將遼闊疆土拱手相讓,閉關鎖國將大好河山毀于一旦。
今日之中國,今日之青年,如不存憂患意識于心,又如何能長存,只怕又會步入清朝的后塵。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便深諳又換知道,雖然他在詩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為宋詞豪放派代表,他卻沒有就此止步,書法繪畫方面鉆研,廢寢忘食,不舍晝夜,將竹畫得栩栩如生,至于“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書法已經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練習,將家中的一譚清水燃為墨色,最終達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與勤奮練習使它成為千古書法大家,僅留下千古絕唱“蘭亭序”,引無數風騷瞻仰求之,后人晚輩望塵莫及。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面對卻顯示,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而面對優勢,我們往往自以為是,忘乎所以,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輩應常存憂患之心,進而上下求索。
看了高考滿分作文800還看:
1.高考滿分作文800字記敘文
2.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3.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4.高考滿分作文記敘文及點評
5.高考作文800字優秀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