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岳飛《滿江紅》被刪除,教育專家回應
《滿江紅》不僅是電影的名字,還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一首詞。這首詞非常有氣勢,很多學生都有印象讀到過,然而有細心的網友就發現,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似乎刪除了岳飛的《滿江紅》,取而代之的是秋瑾的《滿江紅》。
對于該說法,知名教育作家吳小軼則表示,人教版教材從未選編過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替不替代一說,如果真的有使用過,有的可能只有個別地方出版的教材,但使用地區不多,選用時間也不長。
這位教育作家吳小軼還表示,《滿江紅》是一個詞牌名,作為詞牌誰都能用。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因為比起傳統格律詩,它在形式多樣,而且自由度更高,所以又叫作“長短句”,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是有著密切關系的。一提到“滿江紅”,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岳飛那首《滿江紅·怒發沖冠》,事實上這個詞排名,很多詩人都使用過,比如說柳永、辛棄疾、厲聲教等等,秋瑾的《滿江紅》就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滿江紅·怒發沖冠》只在1960年短暫地進入過當時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編寫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四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當時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使用,僅用了一年就停用了。所以說,人教版教材岳飛《滿江紅》不存在被刪除這一說法。
如今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并不缺少民族脊梁之文,至于說,為什么這么多網友認為自己學過的教材里有《滿江紅·怒發沖冠》,專家給出了答案,吳小軼表示,如今許多綜藝節目、影視以及歷史教材里面都會出現《滿江紅·怒發沖冠》這首詞,大家耳熟能詳所致。
由于教材承擔的任務是艱巨厚重且多元的,所以國家語文教材在編寫上很謹慎,既要做到以立德樹人為基石,又要充分尊重歷史,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進行愛國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對于語文教材的篇目收入把控非常嚴謹,尤其是有爭議的篇目,更加不會隨意添加或者刪除。
直到現在,岳飛的故事依然流傳甚廣,精忠報國一直是岳飛的標志,如此一位愛國名將,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去學習的榜樣。《滿江紅·怒發沖冠》這首詞不僅僅是岳飛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所有中華兒女的鞭策,雖然說,目前學術界對于《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詞,到底是不是岳飛所作的爭議很大,但這個爭議并非今天才發生的問題,也絕不是因為電影《滿江紅》火了之后才出現的這個問題,盡管有此爭議,我們也應該明白,無論《滿江紅·怒發沖冠》是不是岳飛寫的,這都不妨礙我們學習岳飛的精神,無論教材上是否有岳飛的《滿江紅》,他也始終應該是值得我們崇敬的英雄。
《滿江紅》的原文及譯文
原文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怒發沖冠,靠在欄桿處,一場急驟而來的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向著天空大聲呼叫,豪壯的胸懷激動劇烈,三十年功績名位成了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恥辱,尚未洗去。作為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著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的營壘。壯士們打仗餓了就吃匈奴的肉,談笑渴了就飲匈奴的血。我要重新,收復舊日國家的疆土,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