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語文真題及答案(2)
乙 選做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大題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隱瞞
石磊
中午時分,忽然,一輛寶馬名車停在我的鋪門口,下來一位四十多歲的貴婦人。這人我認識,住在我的樓上,叫尚海英。海英一進來就對我說:“老王,我想為我媽鑲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錢?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兩百元。”我回答海英說。
“老王,你看這樣行嗎?我想給我媽鑲一兩百元的,你當她的面說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對我說。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問:“海英,你家有的是錢,干嗎這樣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媽已六十多歲,鑲那么好的牙干嗎?說不定,鑲上不幾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話沒有說出來,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說的是什么話。我用有點鄙視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說:“好……好吧!”
“老王,就這么說,咱們是好鄰居,你可得替我隱瞞。下午,我帶她來做牙模。”海英說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樓下的夏玉瑩騎著一輛單車來了。玉瑩笑著問我說:“王醫生,我想為我媽鑲一口牙。我媽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來。好的牙多少錢?最差的又多少錢?”
我看了看玉瑩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樣?但我轉念一想,玉瑩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學教師,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于是,我還是很和氣地說:“林老師,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來元。”
“王醫生,媽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每次看到她吃東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幫我鑲一口最好的牙給她吧,我媽很心疼錢,但你得跟她說是一百來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鑲。”玉瑩十分認真地對我說。
我聽到玉瑩這話,內心很是感動,但故意用海英的話對她說:“林老師,你媽不都七十多歲了嗎,鑲那么好的干嗎?說不定,鑲上不幾天她就……”
玉瑩用驚訝的目光看著我,不滿地說:“王醫生,你怎么說這話?”
我知道我說錯了,歉意地對她說:“夏老師,我是跟你開玩笑的。”
玉瑩走時,又鄭重對我說:“王醫生,這事就拜托你了,千萬別讓我媽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會來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幾天后,尚海英帶著媽媽來了,夏玉瑩也帶著媽媽來了。尚海英的媽媽叫她尚媽媽,夏玉瑩的媽媽叫她夏媽媽。因為是同一棟樓,彼此都認識。尚媽媽問夏媽媽:“大姐,你鑲多少錢的牙?”
“我……我……我……本來不想鑲牙,都七十多了,還鑲什么牙,可玉瑩就是不肯。”夏媽媽回答說。
“我是問你鑲多少錢的?”尚媽媽又問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塊的就行了,都這把年紀了。”夏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說,她不是錢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婦在他們的面前沒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塊的?一百多塊的還不跟紙糊的一樣,我的兒媳婦就給我鑲五千多的!”尚媽媽頗為得意地說。
海英有點用質問的口氣,對玉瑩說:“夏老師,你怎么給夏媽媽鑲這種牙,你要是沒錢,跟我說一聲。老王,你說是不是?”
海英的話,我裝著沒有聽見。玉瑩理了理劉海,有點尷尬地說:“將、將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語說了一句:“真作假時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媽媽卻安慰兒媳說:“瑩,她們的話,你別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錢,咱們一百元要相當她們的五十萬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對她們婆媳說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這口牙鑲好,不然,我就對不起玉瑩的那份孝心。
一個星期后的中午,天下著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媽媽和夏媽媽到我家來跟我的媽媽聊天。聊來聊去,她們聊起了牙。尚媽媽問夏媽媽說:“大姐,你的牙好使嗎?”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輕時的牙齒一樣。”夏媽媽喜形于色地說。
“這就怪了,你一百多塊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卻差得很。會不會給小王搞錯了?”尚媽媽有點懷疑地說。
“讓我給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媽媽對尚媽媽說。
媽媽一看到尚媽媽那口牙,就肯定地說:“錯了,這牙是便宜的牙。”媽媽說完又對夏媽媽說:“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媽媽一看到夏媽媽的牙又說:“你這口牙可是好牙,搞錯了,搞錯了。”
媽媽走進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來,當著她們的面質問我:“她們的牙是怎么回事,會不會搞錯了?”
我本想為她們繼續隱瞞,現在看來,不說出實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訴她們。
三位老人聽后,都十分吃驚……
(選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學》)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以樸實的語言敘述了兩個兒媳婦各為自己的婆婆鑲牙的故事,表現了兒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反映了當前的一些社會風尚。
B.小說善于通過人物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雖然海英和玉瑩的言語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達的內心情感卻完全不同。
C.說“真作假時假作真”這句話,是因為“我”實在看不慣海英和玉瑩的做法,包含著“我”對海英的強烈不滿和對玉瑩的無限同情,
D.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印證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句話,文中的幾次巧合,增加了小說情節的真實性,使故事情節順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瑩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媽媽當著兩位老人的面質問“我”原因,“我”只好違背著自己的良心說出了真相。
(2) 小說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概括。(6分)
(3) 小說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請找出并簡要分析。(6分)
(4) 本文標題為“隱瞞”,有人認為也能以“真相大白”為標題,你認可哪一個?請闡明理由。(8分)
11.(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C、E不給分。【解析】C項說“實在看不慣海英和玉瑩的做法”“對海英的強烈不滿和對玉瑩的無限同情”錯,從文中看,“我”對玉瑩的做法不是看不慣,而是贊賞的;“我”對玉瑩也沒有無限同情。E項說“‘我’本想替海英和玉瑩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無中生有,說“只好違背著自己的良心說出了真相”錯,從文章看,說出真相并沒有“違背著自己的良心”。A項說法不準確,因為海英的做法有一定的孝心,但她真實心理又是令人厭惡的,算不上一種社會風尚。
(2)①小說中的“我”是小說的敘述者與情節的連接者,是小說的線索人物。②推動情節發展。小說都是從“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而展開的。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點。“我”的心理和語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開事情的真相。 (每點2分)
【解析】線索人物就是這個人貫穿整個故事始終,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分析“我”的作用,可以從情節入手,看看這一人物對情節、主人公的作用。
(3)①海英和玉瑩出場的對比。海英是開著寶馬來的,玉瑩是騎著單車來的。②海英和玉瑩做法的對比。海英有錢而給婆婆鑲便宜的牙,玉瑩沒錢卻給婆婆鑲貴的牙。③海英和玉瑩心靈的對比。海英讓“我”幫忙隱瞞真相是想騙婆婆高興,是自私的表現;而玉瑩讓“我”幫忙隱瞞真相是想讓婆婆愿意鑲牙,是孝心的表現。 (每點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對也可。)
【解析】小說全篇都是圍繞著海英和玉瑩的言行而展開對比的,分析時要抓住她們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來分析,再進行概括。
(4)觀點一:以“隱瞞”為題好。①小說主要通過海英和玉瑩的言行,展示二人對待老人的不同內心世界,借以表現要真誠對待老人的主題。②設置懸念,能吸引讀者去追問“隱瞞”什么,從而引起閱讀的興趣。③“隱瞞”是貫穿小說的大部分情節,以“隱瞞”為標題,可與內容更吻合。如果改為“真相大白”就顯得太直白,也沒有上述優點了。
觀點二:以“真相大白”為題好。①“真相大白”這個標題能激起讀者的興趣,從而引起閱讀的欲望。②小說的情節都是為“真相大白”做鋪墊的,用“真相大白”做標題,更切題。③“真相大白”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正是通過“我”的揭示,小說的疑團才得以揭開,小說的主題才得以彰顯。而用“隱瞞” 做標題就沒有上述優點了。(觀點明確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解析】這是一道關于小說標題藝術的探究題。答案并不唯一,但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據。一般的答題模式是:①這個題目的優點(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題,是否是文章的線索,或概括主要內容,或制造懸念,或諷刺,或雙關等);② 替代的題目有XX缺點。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二胡演奏家閔惠芬 琴音一曲余韻長
曹玲娟
5月12日上午10時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譽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因病在滬去世,享年69歲。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終揮手告別,留一曲琴音,繚繞人間。
年少結緣,終成一代“二胡皇后”
閔惠芬曾告訴二胡愛好者顧兆農,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術老師給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從摸到二胡伊始,閔惠芬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天賦。8歲,閔惠芬跟從父親閔季騫學習二胡,13歲考入上海音樂附中,師從王乙先生,19歲跳級入上海音樂學院本科民樂系,師從陸修堂先生。1963年,閔惠芬便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可謂年少成名。
“她參加‘上海之春’那年還不滿18歲。”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王甫建說,閔惠芬曾告訴他,那屆比賽《二泉映月》是必選曲目,她正是憑借自己超出年齡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
閔惠芬出生在江蘇,聽慣江南絲竹吹打、民謠小調,跟阿炳也算同鄉。對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閔惠芬生前似乎總還有點不夠盡興的感覺,“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實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當時的錄音技術只能錄6分鐘,所以人們現在聽到這首曲子,在結尾時有點意猶未盡。”
隨后的藝術生涯,閔惠芬獲獎無數。她先后訪問過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所到之處,均獲高度評價。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大師奧曼迪稱贊閔惠芬是一個“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頓交響樂團聽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評論員撰文稱贊她為“偉大的弦樂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發燒友。”顧兆農說,同樣拉二胡曲《賽馬》,“一聽就知道是不是閔惠芬,她的演奏特別有激情。”二胡在閔惠芬手里,熱情內涵、動人而不媚,夸張而不狂,哀怨而不傷,情感氣勢與神韻合而為一。有人甚至如此評價,“聽閔惠芬拉二胡,要跪著聽。”
與病魔抗爭三十三載,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條生命
在藝術的道路上,閔惠芬有足夠的幸運與成功。但她的身體,一直長期與病魔抗爭。36歲時,閔惠芬就罹患皮膚癌,6次手術、15個療程的化療沒能擊垮她,這位堅強的藝術家康復后依然活躍于舞臺,用她的音樂激勵著觀眾。
“她很樂觀,也很豁達。之前已經經歷過一次生命的考驗了,對人生有一種徹悟的感覺。對她來說,自己的事業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活著一切為了二胡。”王甫建回憶。
閔惠芬曾這樣說過,“我的生命依戀著許許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條生命。民樂、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來就屬于它們。”她悉心研究“器樂演奏聲腔化”課題,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詳、韻味濃郁的二胡曲。她說,“二胡的聲音,像中國人在說話。”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題隨想曲》《川江號子》等源于聲樂素材的作品,無不體現出她聲腔化演奏的特點。
閔惠芬常說,“民樂既要讓外國人喜愛,也要讓中國人喜愛,才算成功。”她的畢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觀點。傳承千年的民族音樂借鑒西方的音樂技術,用新的語言和方式來傳達,或許更加能夠使現代的觀眾接受。
“她重要的一個代表作,就是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王甫建認為。
《長城隨想》是作曲家劉文金與閔惠芬寫就的經典之作,全曲縱橫馳騁、延綿起伏,恰如長城龍行之勢。王甫建說,每當樂隊宏大的引子之后閔老師奏出第一個長音,那種氣定神閑、大開大闔的演奏狀態,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個有著半個世紀演奏經歷、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無論是在海內外的任何一個演出場所,她每一次開始演奏時,幾乎都是一樣的神情和姿態——自信、專注、端莊,閉目凝神,音樂大氣磅礴,揮灑自如。”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與很多人的心中。
【相關鏈接】
1977年,閔惠芬演奏的東北民間樂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揮大師小澤征爾感動得伏案慟哭,“拉出的人間悲切,聽起來使人痛徹肺腑。”法國報紙評論她的演奏,“連休止符也充滿了音樂”,“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國二胡藝術的一面旗幟,對二胡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她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完成了藝術的升華。——武漢音樂學院副院長、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選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作者在開頭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來稱呼閔惠芬,一方面讓讀者了解了傳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對傳主的離世的惋惜之情。
B.閔惠芬8歲開始學藝,她憑著滿腔的熱情和頑強的意志一路走來,終于成為“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并被盛贊為中國二胡藝術特殊的一面旗幟。
C.閔惠芬由于跟阿炳是同鄉,所以她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中選擇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來參賽,并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D.在二胡演藝事業中奮斗的閔惠芬獲得大獎無數,并先后訪問過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所到之處,均獲高度評價。
E.閔惠芬的一生都傾注在二胡和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上,她用“中西合璧”方法來發展二胡藝術,得到了國內外許多藝術家的贊譽。
(2)這篇傳記中,作者多處引用閔惠芬的原話和他人的評語,簡要分析這樣引用的作用。(6分)
(3)閔惠芬演奏二胡的藝術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6分)
(4)閔惠芬藝術經歷應給人們許多啟示。請結合文本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談談這篇傳記給你的啟示。(8分)
12.(1)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C、E不給分。【解析】B項說“并被盛贊為中國二胡藝術特殊的一面旗幟”不準確,文中只是說“她是中國二胡藝術的一面旗幟”。C項說“由于跟阿炳是同鄉,所以她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比賽中選擇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來參賽”是強加因果,文中說“那屆比賽《二泉映月》是必選曲目,她正是憑借自己超出年齡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D.“獲得大獎無數”不夠準確,文中是說“閔惠芬獲獎無數”E項說“她用‘中西合璧’方法來發展二胡藝術,得到了國內外許多藝術家的贊譽”是無中生有,文章只是說“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觀點。傳承千年的民族音樂借鑒西方的音樂技術,用新的語言和方式來傳達,或許更加能夠使現代的觀眾接受”。
(2)①引用傳主的原話,直接展示傳主踏實、謙和、低調等精神,增強了感染力,也為作者的評述提供了依據。②引用他人的話,使文章對人物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也能從側面塑造傳主的性格。③這二者與作者的評述相結合,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刻了解傳主的獨特精神和非凡影響。(每點2分)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找出文中引用的傳主的話和他人的評語,再分別分析其作用。一般來說,可用下面的模式答題:引用傳主的話,直接展示了傳主的……精神,增加了感染力,也為作者的評述提供了依據。引用他人的話,使文章對人物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也從側面塑造傳的品質。二者與作者的詳述相結合,有助于讀者全面而深刻了解傳主的精神和影響。
(3)①特別有激情;②情感氣勢與神韻合而為一;③聲腔化演奏的特點;④有不可抗拒的魅力;⑤融入生命之中;⑥大氣磅礴,揮灑自如。(每點1分)
【解析】考生要認真審題,緊緊抓住題干“閔惠芬演奏二胡的藝術有哪些特點”來篩選信息,篩選范圍應包括相關鏈接部分,再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4)示例:①熱愛自己的事業。閔惠芬的成功給那些熱愛藝術的青年提供了典范。②善于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閔惠芬提出“中西合璧”理論,借鑒西方的音樂技術。③頑強地與困難作斗爭。多次與病魔作斗爭,康復后依然活躍于舞臺,用她的音樂激勵著觀眾。④把事業融入生命中。閔惠芬自己的事業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活著一切為了二胡。(每點2分,只要言之有理,說之有據即可。)
【解析】閔惠芬的藝術經歷會給每位考生不同的思考和啟示,考生要審好題,防止隨意發揮而跑了題。答題時應不拘一格,可結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較客觀地分析。但要注意,探究題沒有一題是完全開放的,答題要以文本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