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取得進步"五個優先"
1905年,清廷出于發展新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科舉制度,轉而引進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這樣兩個重要來源:一是科舉考試制度所形成的傳統考試思維和價值,二是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式和手段。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讓后進生取得進步的"五個優先",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轉化后進生的"五個優先":
一、優先參加活動。
由于后進生學習成績差,有些老師把限制、甚至禁止差生參加活動作為懲罰手段。殊不知,這不但有違教育規律,亦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因為學生在這種自卑、壓抑的心境中只會愈發對學習失去興趣。正確的做法是優先讓他們參加各種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的興趣特長在活動中得以發揮,進而認識到自身價值,實現自我肯定,鼓起前進的風帆。
二、優先批改作業。
作業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作業批改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優生作業書寫規范,頁面整潔,閱之心情舒暢;差生作業馬虎潦草,錯漏百出,改之頭昏腦脹。因此,常有優生作業先改為快,差生作業壓之最后,甚至束之高閣的現象,這極不利于差生的轉化。我認為,差生作業應優先批閱。這種優先應體現在:(1)設計彈性作業,且作業宜少、不宜多;(2)安排彈性時間,盡可能做到差生作業當堂批改,當面批改,隨到隨改,優先批改;(3)實行彈性評價,擇其正確處打“√”,予其鼓勵,錯處打“?”激其思考。
三、優先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激發學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教學中,讓優生“包場”將差生冷落一旁的現象是常有發生的。因此,對后進生要更加關懷,優先提問他們。
四、優先關懷。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教師不能對學習成績好或與自己直接利益有關的學生表現出偏愛,而對學習成績差,品行不夠規范的學生表現出嫌棄。由于種種原因,后進生往往有一種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對老師時時戒備,處處設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達到心理相容,后進生那緊閉的心扉,才能向老師敞開,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給予她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愛。即偏愛他們,優先關懷他們,用“愛”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種,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
五、優先表揚。
差生雖然缺點多,但他們也同樣希望受到同學的尊重和老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他們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時,及時肯定,衷心祝賀。后進生與其他學生做了同樣的好事,取得同樣的進步,教師應優先表揚,借此增強其自尊心,確立其自信心,強化其正確行為,并促其將這種優勢或進步遷移到其他方面。對后進生提要求要經過慎重周密的考慮,循序漸進地提出,使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能產生成功后的情緒體驗,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從而使他更加滿懷信心地去實現老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轉化后進生,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增加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嚴格要求,持之以恒,一定能做好轉化工作,獲得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觀注學困生:走出困惑,駛向成功的彼岸
老師:您好!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教育周刊》上您主持的“觀注學困生” 欄目,我非常高興。我被一個問題困惑已經很久了,想請教于您,希望您給我指點一下。
我是某校的高一新生,入學已經兩個多月了,我總覺得我在班內學習算用功的,去教室比較早,下課常常不出去玩,仍坐在教室里鞏固上一節內容,或是預習下一章節的內容。老師上課我還是認真聽講的,書上的作業基本能獨立完成。可是,第一次月考結束后,我的成績真把我嚇暈了,班上45名,全校600多名!上初中時候,我是學校大名鼎鼎的好學生,校長親自給我頒過獎,今年中考成績585分,是我們學校的第三名,當時我很自信,暗下決心上了高中后一定要認真學習,經過自已的努力奮斗考一個好成績??墒?,目前的狀況使我難以接受,有時我對自已感到很失望,很郁悶,現在上課也開始走神了。您說我該怎么辦?
葉子
葉子:你好!
看了你的來信后,我覺得你是一個自尊心強,不甘落后,爭強好勝的孩子,你勇敢地把自已的實際情況講給我聽,足以說明這一點。
其實,你信中所提到的困惑,在你周圍的許多同學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著。用功學習了,成績卻很不理想,也就是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作為一個學生內心暫時感到失落、困惑是很正常的。但不少同學沉浸在這樣的困惑中難以自拔,其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懂得一個道理:困惑是一種財富,它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征服它的機會。你不妨冷靜地從下面幾個方面反思一下,或許就會看到希望了。
一.要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
雖然對于你個體來說,中考成績是585分,但是在整個班上乃至全校排名多少,你是否清楚?來信沒有說明你在哪個學校讀書,你這樣的中考成績應該說不算低,但如果放在忻一中,就是一個一般的分數了。所以對于你個人來說,關鍵不是目前的排名,而是看比起以前來你是否在進步。就是說,你的成績要縱向比較,不要橫向比較。如果退步了,就一定要查清你的“退步”幅度,也就是說你現在的成績和名次要和你的中考成績在班級和學校所占的位置作比較,這樣縱向地去尋找 “差距”,而不是橫向地進行比較。我想,你若把這一點弄清楚了,就會輕松好多,放下包袱繼續學習。
二.要橫向比較,不要縱向比較
一座小土丘,在一片空曠的原野上就會顯得很突出,可一旦置身于群山之間,就會顯得很渺小。這就涉及一個可比范圍大小的問題。在初中人少班少,優秀人才相對也就比較少,你這樣的成績就很突出。現在升入高中,那就意味著你進入了一個更大的圈子,可比范圍橫向擴大了,你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突然退步了。其實不是你在退步,而是在這個大圈子里,出類拔粹的人更多了。你要是還把中考時在本校內的“第三名”成績縱向地平移到高中進行比較,那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
三.解開“用功”的外衣,剖析“用功”的效率
從來信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勤奮、刻苦、好學的孩子,這是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具有的最起碼的學習品格,那為什么你的成績不理想呢?學習是一個艱苦又富有樂趣的行為,是一個對書本知識進行內化、領悟的過程,是一個訓練思維磨煉意志的機會。學習是講效率的,它與 “用功”是分不開的,但用了大功夫不一定會產生高效率。你說你上課認真聽了,時間抓的很緊,卻不見有多大的效果。那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是在用“功”學習,還是在用“心”學習?
真正的用“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用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過程,達到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從而產生一種身臨其境,思維活躍,悟性即發的境界,人們常說:在學習時用上“心”了,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的。如果用消極的態度參與學習過程,經常伴隨與學習無關、毫無意義的“雜念”產生,不是全神貫注進入學習狀態,而是在學習中以對各種“雜念”的遐想為主,對書本知識的思索只是一個附屬品了,這就是低效率學習,這樣的用 “功”就是假用“功”了,當然就不會有理想的成績了。
建議你與班主任老師、科任教師主動進行溝通和交流,讓老師們在“學習方法”上作一些指點,也許能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親愛的的葉子,如果你能對自已的學習行為、過程、效率進行認真的剖析,并且不斷地調整習心態,相信你一定會走出困惑,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