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的關系閱讀答案
《文學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的關系》閱讀材料
在這里,人們還認識到了生產工具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技術的進步、生產工具所達到的程度,標志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文藝起源及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具體說來,工具及技術對文藝發生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和間接的兩個方面:其直接的作用,表現在史前藝術如雕刻、繪畫和制陶、器樂的制作等,都是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為直接前提的。
工具和技術的進步對文藝發生的間接作用,則是它對人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想象能力的影響。即使像近代以來巫術說所主張的那樣,最早的繪畫是狩獵巫術的一種工具,而它在粗糙的巖壁上創造出了虛幻的空間,這個空間代表了人類的創造,它有著真實的自然空間所沒有的特殊地位。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幅巖畫都是在以非語言的語言去解釋自然并控制自然。同時,巖畫一經畫成,它就是一種體現人類藝術想象力的“虛構世界”。隨著人類藝術感覺能力的不斷豐富和展開,文藝便從隸屬于勞動的實用功利性質逐漸走向獨立的審美創造的性質。
(摘編自陳傳才、周文柏《文學理論新編》)
《文學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的關系》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于“原始文藝具有的物質功利特質”的一項是()(3分)
A.史前藝術中的神話,從物質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初始的想象和情感體驗,始終以對實際生產活動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為目的。
B.遠古時代的巖畫,反映的范圍及表現形式受當時生產方式及工具制造水平制約,基本內容是當時人類的勞動活動或生產對象。
C.史前藝術如雕刻、繪畫和制陶、器樂的制作,都是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為直接前提的,藝術只是在此前提下產生的從屬價值。
D.最早的繪畫,在粗糙的巖壁上創造出了虛幻的空間,這個空間代表了人類的創造,它有著真實的自然空間所沒有的特殊地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遠古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類還不能真正地支配自然,致使原始文藝從屬于勞動,這樣就使得原始文藝具有物質功利的普遍特質。
B.人類改造自然界的勞動,改造和發展了人本身,使人得到了發展和豐富:使人的需要由具體走向抽象,使人的本質力量由單純走向豐富。
C.人類勞動實踐的發展,使人的精神世界從物質世界中分離出來,使想象和美感獲得了審美的屬性,使文藝活動形成了自身的獨立地位。
D.人類藝術感覺能力的不斷豐富和展開,為以審美為目的的文藝活動在以功利為目的的物質生產勞動的基礎上產生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由于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類把獲得生存的勞動當作第一需要,所以早期的文藝活動成為人類抵御和戰勝自然的必要手段。
B.史前藝術始終把反映實際生產活動作為目的,追求的是實用功利性,這種情況下的史前藝術還不具備獨立的審美觀照和創造的性質。
C.人類不斷地從野蠻人向文明人演化,勞動范圍不斷地擴展,生產技術不斷地進步,在這同時,史前藝術完成了向真正的藝術時代的過渡。
D.生產工具在人類歷史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工具的改進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的標志,有力地推動了文藝的產生和發展。
《文學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的關系》閱讀答案
1、答案:D。文中原始文藝具有的“物質功利特質”,是一個與文藝的審美性相對的概念。D項所述的內容,說明最早的繪畫體現了人類藝術想象力的“虛構世界”,這超出了實用功利的性質,帶有審美性質,所以它體現的不是“物質功利性質”。
2、答案:B。“使人的需要由具體走向抽象”理解錯誤。原文是“使人的需要由生理的走向心理的,由個人的走向社會的,由實用功利的走向精神的、審美的”,這不能理解為“使人的需要由具體走向抽象”。
3、答案:A。“早期的文藝活動成為人類抵御和戰勝自然的必要手段”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是“人類不得不為抵御和戰勝自然而把獲得生存的勞動當作第一需要,由此派生出來的……文藝活動,不但須臾離不開勞動生活,而且還與實際的勞動融為一體”。
看了“文學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的關系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