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環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水循環的動力
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氣則是水循環的關鍵。陽光照射水域和陸地,使那里一部分水變成蒸氣進入大氣,植物從土壤或水體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動物體內的一些水也通過體表蒸發進入大氣。大氣中的水汽在高空變成水珠或冰結晶,以降水形式又回到地面。
綠色植物通過根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絕大部分水分又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促進了生物圈中水循環的進行.如果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仍然可以進行.海洋、湖泊等蒸發的水蒸氣進入大氣中,形成云,繼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陸地。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是什么
1、水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不斷運動、轉化,使水資源不斷更新(所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水是可再生資源)。
2、水循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3、水循環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陸地徑流向海洋源源不斷地輸送泥沙、有機物和鹽類;對地表太陽輻射吸收、轉化、傳輸,緩解不同緯度間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對于氣候的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4、造成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5、水循環可以對土壤的優質產生影響。
水循環的意義:當前已經把水循環看作為一個動態有序系統。按系統分析,水循環的每一環節都是系統的組成成分,也是一個亞系統。各個亞系統之間又是以一定的關系互相聯系的,這種聯系是通過一系列的輸入與輸出實現的。
例如,大氣亞系統的輸出──降水,會成為陸地流域亞系統的輸入,陸地流域亞系統又通過其輸出──徑流,成為海洋亞系統的輸入等。以上的水循環亞系統還可以細分為若干更次一級的系統。
水循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質循環之一,它實現了地球系統水量、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學物質的遷移和轉換、構成了全球性的連續有序的動態大系統。水循環聯系著海陸兩大系統,塑造著地表形態,制約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協調,不斷提供再生的淡水資源。因此,水循環對于地球表層結構的演變和人類可持續發展都意義重大。
水循環的過程是什么
水循環可以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兩種。海洋蒸發的水分有一部分經大氣流動輸送到陸地,并成為降水,經河流又回到大海,這樣所形成的陸地與海洋之間的水分循環,我們稱為大循環或外循環。由此可見,大氣是水分的“運輸工具”,如果沒有大氣的循環運動,把大量的水蒸氣從海洋上空輸送到陸地上空,那么整個水分大循環就會停止,地球陸地就將會是一片荒漠。小循環是指海洋或陸地的水分蒸發后,水蒸氣凝結成云,又變成雨,并復歸原來的海洋或陸地。
水循環環節的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海陸間水循環主要有四個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輸送),海上內循環和陸地內循環主要有兩個環節(蒸發、降水)。
但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水循環、海上內循環都可能發生水汽輸送,只不過海洋上空向陸地上空的水汽輸送是最主要的輸送方向,徑流輸送在陸地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都存在。水循環分析環節時要分清空間區域和箭頭方向,一般箭頭向上為蒸發,箭頭向下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