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自卑心理
說起自卑,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或者是隱藏起來,不表現。對于高三的學生們也會有自卑的心理存在,他們自我意識比較差些,認知方面也存在片面性。只要一方面不如別人,就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例如,學習成績不好會自卑,生理上有殘疾會自卑,父母下崗會自卑,某些疾病(如口吃)也會自卑,甚至長相不好也會自卑。這種高三生總感覺到自己低人一等,畏首畏尾,“彎著腰”過日子。
二、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這是社會心理現象之一,指客觀環境要求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的反抗心態。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心理存在呢?通常有兩種表現,一般社會成員反抗權威、反抗現實的心理傾向。如“唯上是反”、“唯制度是反”、“唯先進是反”等等。作為社會心理現象,它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反抗性、偏激性、自發性、盲從性等特點。青少年成長中為求自我獨立對父母或師長所表現出來的反抗心態。作為發展心理現象,它具有鮮明的年齡的階段性、半成熟和半幼稚的特征,青少年較為突出。具有這種心理的高三生反抗權威,拒絕服從教師或家長的正當要求。對學校的校規校紀,他們抱無所謂的態度,不去執行,甚至故意違反。這種現象是一種心理上的抗拒。
三、依賴心理
據了解,依賴是當代高三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有這種表現的高三生,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學習上,從小要求家長陪讀,一有問題就要問家長:“這道題怎么做?”不肯多動腦筋。生活上,他們自理能力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們都要注意了,不能助長他們的這種心理繼續發展,這方面的教育需要多費心思及耐性。
四、厭學心理
高三學生顯著特點是沒有動力去學,認為自己是在為他人(例如父母和教師)而讀書。
高三學生認為,讀書是一種折磨,因為缺乏動力,所以他們的學習習慣很糟糕。主要體現在課堂上不專心、功課敷衍、敷衍了事、書寫不規范、缺乏溫習等。 厭學的結果就是他們的學業表現很糟糕,大部分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很難的學生。所以,針對有厭學心理的學生,老師們和家長群體都需要好好地做好孩子們的思想工作,給他們積極的鼓勵式教育,讓他們重新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以及對未來追求的動力。
高三學生調整心態的竅門
要說起調整心態的竅門有哪些?其實也不難,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自己增強自信心,優化個人的情緒。無論學業上還是日常生活中,學會給自己減壓,淡化對高考的神圣感與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關注如何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除此之外,考前保證充足睡眠,蓄精養銳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