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怎樣高效備考
另外,高考閱卷中常見的失分原因——解題步驟省略或不規范,也可以通過研究題型示例解決。我們在研讀題型示例中的大題或者解答題時,要著重注意一下解題步驟應該怎樣寫,哪里要詳細寫,哪里可以省略。我們平時模擬考試閱卷一般沒有高考那么嚴格,這些易丟分的細節很難被我們發覺,那么在研讀考試說明的過程中,我們就要好好把握這一“撿分”機會。
高考前如何安排學習
一、做好計劃,認真執行。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認真做好計劃,將復習分為中期、短期、調整三個階段。中期計劃:可拿出一個月的時間全面復習,鞏固基礎;短期計劃:用10天左右的時間重點復習、查漏補缺;調整階段:考前3天至5天,調整、放松,進入最佳心理狀態。如果他認真執行了做好的計劃,會有一種心理成就感,增強高考取得好成績的信心。
二、各門課根據自己的生物鐘交叉復習,以取得最佳效果。英語、歷史等需要記憶的課程,可在早、中、晚三頓飯前進行,因為這時的記憶效果最佳;數學等這些需要旺盛精力和復雜運算的課程,可在上午復習;政治、語文作文這些與時事有關的課程,可和每天看報刊、新聞聯播結合起來,等等。總的來說,不要想起復習什么就復習什么,要把握每門課程的特點,結合自己每天的生物鐘和心理狀態來復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高考前的備考技巧
1、短時間分塊學習:研究表明,我們大腦在向神經添加數據和處理數據時,小段時間單元不斷強化,比單一的大時間單元效率更高。因此每次專注學習20-30分鐘后應該休息放松一下,換別的科目繼續。這也是我們學校一堂課設置為45分鐘,各科目交替上課學習的原因。
2、養成固定時間學習習慣:人體是很奇妙的,會依據習慣自動生成生物鐘。因此固定時間學習固定科目有利于大腦更好吸收。因此應該規劃好一天或每周的固定學習路線,并養成習慣。例如,每天9:00-9:30這個小塊時間固定學習化學知識。
3、構建知識關聯圖:很多人喜歡劃重點記憶學習,但這并不會提升你對知識點的理解,甚至會因為次重點過多而分散注意力。我們都知道,理解記憶才是長久的記憶,理解的其中一個橋梁是用關聯構建知識網絡。例如,物理的熱脹冷縮--化學的分子熱運動--風的形成--地理的大氣環流--不同的地理帶--不同地理帶的生物。
高考前要注意平穩心態
隨著同學們復習的結束,學科成績有了很大地提高,因北許多同學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成不現實的要求,明明自己三次模擬考試的平均成績不足600分,卻偏偏想要以其中得分最高的一次作為自己高考的標準,總希望高考題目能順著自己的思路走,把自己的理想院校提升再提升,最終導致理想脫離現實而自信心喪失,發揮失常。
因此,要做到靜心理考首先就要目標符合現實。現實的目標不等于低目標,它是你能力范圍內的最佳選擇,這樣確立目標可以有效緩解高考所帶來的壓力,使自己從容鎮定地走向考場。
怎么提高高考分數
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馬上就去問。不要怕麻煩,不要拖拖拉拉。問的過程中,老師也會有意無意的幫你對知識進行梳理,遠遠比自己在下面白努力有用得多。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是身體不好,學習不在狀態,哪里來的效率呢。無論學習有多緊張,都要規定自己,按時睡覺,下午一定要抽空去跑跑步,多攝入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一日三單,要有規律。當然,我不建議去吃什么保健品來增進學習。
通常來說,人的注意力集中最長也就半個小時左右,之后再怎么學習效率都是非常低的。何不短暫的休息呢,出去活動活動,進行遠眺,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這樣的學習效率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