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錯題本,提高高考復習質量
高考前一個月,高三學生正處于最后復習階段,同時進一步調整心態以便在高考中可以正常發揮乃至高水平發揮。可以說這一時期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學生快速提升學習成績的黃金時期。因此,班主任應對這一時期學生中普遍及個體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各個擊破,幫助學生順利、高效地度過這一時期。
巧借錯題本,提高高考復習質量
斗法一:翻“新”錯題集
建立錯題集,這是很多高三人對待錯題很普通的做法了,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整理錯題的方法。很多高考狀元、過來人和高三老師每當談到高三復習時,總會提到建立錯題集。那么,對于看似平常的錯題集如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案例一:搜集錯題、重做錯題,最后自己出題
一道錯題背后引申的是一個類型的題目,我們不僅僅要學會搜集錯題、重做錯題,甚至最后能做到自己出題。我的錯題集就包括了這三部分。要知道,錯題的背后,往往隱藏了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漏洞。高三的學習,努力很重要,但方向同樣重要。亦如錯題,本質意義不僅僅在于你做錯了,而是你能從中學到什么。
比搜集更重要的,是反思
面對著到處都是錯的試卷,整理錯題也得花上很久的時間。后來,我也學聰明了,把錯題剪下來貼在錯題集上,這樣大大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對于搜集錯題,也要有選擇的摘錄。一些因為計算或者粗心看錯而犯的錯誤,就我的經驗來說,大可不必摘錄。
搜集錯題,不僅僅是簡單地把錯題抄寫在錯題本上,更重要的,是反思。要在每道題下面記下自己當時做錯的原因,或者當時的思路,再與正確解法一一對比,哪里沒掌握也就一目了然。
更為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大家,在搜集錯題的過程中,各個科目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就理綜來說,我們在復習和考試中會經常遇到許多公式、原理、規律等,也有不少特例的題目,而這些特例往往是考試時命題者設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會失誤。因此,理綜中對特殊的知識點加以搜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在高三時,會把平時測驗和模擬考試中的一些典型、考查知識全面、解法靈活多樣的題目重點關注。就拿物理來說,高三物理考試的題型,可以說是很有限的,來來回回就那幾個公式,就那幾種模型。錯一次,就著意理解掌握一次,以后的復習訓練中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就不會再無從下手了。只要把這些公式、模型全部都吃透,肯定就可以見招拆招了。很多人物理學不好就是不會總結,類似的東西反反復復錯了好多遍。
重做:從中知道什么
接下來就是重做錯題,你可能會問,我搜集整理錯題就行了,干嘛還要重做呢?你可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失分就是因為這些一錯再錯的題,不加以重視就會在同樣的地方跌倒。關于具體做法,還是以英語為例,搜集整理好了錯題,我們對英語的每一道錯題,可以查找資料或課本,找出與之相同或相關的題型,并做出解答。比如在運用comeout這個詞組時,既要理解它作為“出版,發行”時的用法,又要了解這個詞組也可以作為“真相為……所知,傳出”。如果這點做到了,說明這一知識點你已經掌握,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則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還要再深入一點。因為在下一次測試中,在這一問題上,你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在有了“面壁讀書,破筆生繭”的心態之后,拉開成績差距的,就是一些方法和技巧了。錯題的本質意義不僅僅在于你做錯了,而是你能從中學到什么——這才是錯題存在的意義。重做一次錯題,堪比你練很多很多的題。
出題:舉一反三
發現錯題、搜集錯題、重做錯題,到最后,最高境界就是可以自己出題做了。
至于自己出題這點,解題經驗豐富的同學可能做起來比較順利,因為每道試題都是老師編改出來的,既然老師能編改,我們為什么就不能編改呢?剛開始,可能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有點難度,我們可以試著對題目條件做一點點改動,或者給自己設定相同難度舉一反三的題目,這種不變應萬變的編改方式,不僅可以彌補知識漏洞,還可以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和速度。
磕錯就像一場馬拉松,就算氣喘吁吁也不能輕易停下堅持的腳步。積小流成江海,積硅步至千里。希望我介紹的巧用錯題集三部曲能讓大家揚帆起航,運籌帷幄,決勝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