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第二輪復習技巧
高三歷史第二輪復習需要注意什么
一、回顧知識點避免遺忘
高考第二輪復習就絕對不像一輪復習那樣按部就班了,復習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復習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復習的主動權。雖然經過一輪復習后,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于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三、調整情緒進入應試狀態
高考二輪復習的內容難度加大了,成績也比較不穩定,這很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自信心也會動搖。這就需要自己注意調控情緒。特別是在考試前,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如“專心做題,不要想別的,更不要想考多少分;遇到難題,深吸一口氣,寧愿耽誤幾分鐘,也要讓自己先靜下心來,再開始重新做題;題目簡單不要竊喜,不要犯低級錯誤,爭取該拿的分都拿到手;題目難,你難大家都難,不要慌”。雖然是一些平常的道理,但考試前在心里說說,還是有一些積極暗示作用的。
高三歷史第二輪復習重點
一、全面歸納歷史階段特征,貫通基礎知識。為了貫通基礎知識,學生們應全面歸納總結某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以及下屬相關知識點。基本維度大致包括該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動、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變遷、科學技術創新、世界形勢變幻以及選修相關內容等。
二、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化拓展,攻破重難點知識。高考復習當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很多常考知識,恰恰是同學們的不足之處,而這類知識課本也沒有相關的正面的系統表述,這樣的知識應該說既屬于重點知識,更屬于難點知識。要攻破這類重難點知識,學生們應在貫通基礎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化拓展。
三、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提高解題能力。現行高考歷史試題的特點是"知識抽樣,能力覆蓋".只有大量知識而缺乏解題能力無法取得高考最終勝利,因此在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要有重點地進行限時訓練以提高解題能力。應重點訓練在給定時間范圍內、在較為緊張的狀態下、較為快速準確地將題目答完;應重點訓練正確解讀、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歐化語言材料的能力;應重點訓練分析能力;應重點訓練概述能力;應重點訓練比較能力;應重點訓練評述能力;要在答題角度上下功夫;要在關鍵詞上下功夫;要在訓練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題方法。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
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
(2)古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
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
2.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1)漢唐絲織業的主要成就
漢代:在考古出土中發現很多技巧高超、品種繁多的絲綢實物,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素紗禪衣和起絨錦等.絲織品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2)商周青銅器的鑄造和漢代冶鐵技術的進步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代青銅器的出土地點分布廣泛,生產規模相當大.
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由自然通風演進到人力皮囊通風,然后又到畜力馬排鼓風,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創造出以水力為動力的鼓風裝置.
(3)唐宋陶瓷業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江西景德鎮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彩繪,并把繪畫和詩文用于瓷器裝飾.唐宋以來,河北定窯、河南鈞窯、江西景德鎮窯、浙江龍泉窯、陜西耀州窯等聞名天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
(1)“市”在歷代的發展
①秦代規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②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③六朝時期,形成了民間集市——“草市”,政府設“草市尉”進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夜市”比較繁榮.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相當繁華.
4.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重農抑商政策: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后歷代封建王朝都推行這種政策.
影響:積極方面,有利于農業人口的穩定,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強對農民的控制,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擊富商,發展官營商業,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消極方面,這一政策使社會經濟受到了壓抑,阻礙了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響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和資本主義萌芽.
高考歷史必背重點知識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1)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標志及影響
標志: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志著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影響: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①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②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產生時間、途徑與著名企業
時間:19世紀70年代前后.
途徑:①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
②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著名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3)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發展艱難 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3、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歷史條件、時間和著名實業家張謇、榮氏兄弟
初步發展的條件:①甲午戰爭后,列強侵略的加劇,使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②為挽救民族危機,許多愛國人士“設廠自救”“實業救國”③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危機,暫時放松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著名實業家及企業:①張謇的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②榮宗敬、榮德生的江蘇無錫創辦的保興面粉廠③周學熙
河北唐山創辦的新洋灰公司④劉懋賞、馮濟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晉礦務公司
2、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族工業出現短暫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現
原因:內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②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推動③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外因①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松侵略
主要表現:①實業團體不斷涌現②海外投資增加③新建廠礦多④新增資本多⑤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發展快⑥重工業有一定發展
(2)國民黨統治后期民族工業發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惡性通貨膨脹政策②官僚資本的壓迫③繁重的捐稅負擔④美國的經濟侵略⑤內戰的破壞
高三如何高效復習
1、樹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首先樹立通史為本的意識,以時間為歷史基本框架,以國別、政治經濟文化、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為輔助,構建清晰和等級化了的知識體系。如魏晉南北朝,高考考試范圍所聯系的一定出不了孝文帝改革、南方經濟開始發展、九品中正制、民族融合這四大角度,再輔佐以政治經濟文化的識別,無論所給材料如何變換,學生都基本能夠完成所需知識的清晰定位。具體的實現形式上,學生可以以時間為主線,將時段內所有知識點排布一遍,也可以送到老師處加以指導完善,盡量背誦識記,基礎知識問題就不大了。
2、重點知識突破
高考雖然沒有必然規律,但總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如當年的周年大事、重要領導人的講話涉及、前些年高考沒有考的重要考點都應該是我們準備的重點。如_年高考十月革命恰逢_周年,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成為了新聞熱點詞匯。所以十月革命以及其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蘇聯經濟建設道路等相關知識必然是考試熱點,當然需要特別準備。此類重點準備五六個可以幫助你自己對知識進行有效整理。
高三歷史備考復習方法
1.高考發展的新趨向。高考的考查由知識覆蓋到能力覆蓋,發展到目前的知識覆蓋與能力覆蓋并舉的高度。考查要求越來越高,中學歷史教學改革面臨嚴重的挑戰。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實現由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實現教學與高考選拔接軌,全面培養優秀人才,已成為時代的需要。
2.教育規律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大致有四種,一是完全由教師支配的注入式教學,學生成了消極接受知識的容器;二是完全由學生支配的自由主義“牧羊式”學習,排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三是純粹的“知識型”教學,過于簡單化;四是純粹的“能力型”教學,脫離基礎,是一種拔苗式教學。這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只有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實踐的教訓。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投入的多,學生付出的也多,但收效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傳統的三輪復習中,單元復習只是純粹的記憶,專題復習事實上淪為知識的簡單歸類串連,而所謂的綜合復習又著重于查漏補缺。如此,從能力角度而言并無“質”的飛躍,只是量的疊加而已。這種教學方法,在現在高考形勢下,只會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勞而無功。
4.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不教,實現學生能自己教育自己。現代化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創造性人才、開拓性人才、現代化人才,其核心即是培養其思維方式的現代化。要實現上述目的,必須改革教學方法,舍此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