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篇1】
一、學歷史要擴大知識廣度
如果說高一高二是基礎階段,那么高三就是提升階段了,這個過程中,歷史的變化尤為明顯,以前很多知識都能從課本中找到,到了高三你會發現歷史課本的知識不足以應對正常的學習,這時候,就需要擴大知識廣度,來滿足學習要求。
這些知識包括歷史書籍,名家經典、歷史評價、社會評論等等。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雖然不能立馬體現,但是,在后續的學習中你會受益匪淺的。
二、提升課堂效率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照樣可以考好;但是一個文科生如果不聽課,他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
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與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篇2】
有些同學在學習歷史的時候,經常不會記筆記,認為歷史只要把該劃的內容,全部劃上就可以了,這樣我們的成績也能提高,但是其實并不是這樣,你會發現,你把所有的知識內容都背下來了,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還是什么也不會,這就是我們沒有抓住學習的重點,有些功夫可能是白下了,所以上課的時候,多注意聽老師講課,把老師說的重點的話,全部用 筆記記下來,這樣在課后復習的時候,我們能夠準確的知道重點內容是什么。
對于歷史這個科目,可能有些人是適合死記硬背的,但是有些人是不適合的,所以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法,顯得會由為的重要,所以不論是什么方法,只要是適合你的就是好方法,特別是對于歷史這樣一個需要記憶的科目。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篇3】
一、分封制
目的:鞏固國家政權
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二、宗法制
定義:宗法制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統治的一種社會制度。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里。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
內容: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響: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極作用: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導致暴政,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頒布秦律、統一法令;②統一貨幣、度量衡;③統一文字;④修建馳道、靈渠;⑤修筑萬里長城;組織移民。
秦朝滅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背景:漢初郡國并行,出現王國問題
措施: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
作用: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措施:①軍事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③經濟上: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響:①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
八、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體制。
九、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擴大
概況: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十個行省和宣政院轄區
意義:加強了對全國的管轄;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是中國行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十、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朝 代 制 度
漢代 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舉制
十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明太祖調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強中央集權:①廢丞相,設六部;廢行省,設三司。②內閣的創立。實質: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
清朝雍正帝設軍機處(上傳下達)——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篇4】
既然上面已經說了,歷史時間點的問題,那么先歷史時間點理順清晰,每學習一個歷史事件的時間點,我們都要記住,而且每個章節之間肯定是有聯系的,我們可以把這些時間點全部聯系到一起。歷史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頭緒,而且各個事件也是有規律的,所以學習歷史的時候,也要學會找竅門,最好能夠自己制定一個知識框架,這樣自己學習起來也是方便一點。
其次學習歷史,就要理解了,歷史當中的知識內容,其實理解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理解,如果歷史你真的學進去了,你會覺得學習歷史是很有去的一件事情,只有你對歷史感興趣了,你才愿意學,你學了,歷史成績才能提高。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篇5】
1、對于選擇題的學習:
在平時的練習中,選擇題不要翻書,能寫多少就寫多少,無論會不會都憑著自己的理解寫完成,然后核對答案。正確的就簡單的看一下,錯誤的把答案和題目連起來多看幾遍并且再根據答案調節理解的思路。
考試前,把以前做的選擇題拿出來看看,錯誤的勁量在做一遍,加深理解,避免考試又犯同樣的錯誤。
2、對于問答題的學習:
平時回答問答題時,無論會不會首先憑借著以前的記憶大概的寫出一些,然后翻到目錄,找到詳細的章節,回答完整。但是要找到答案里面的關鍵字,第一次寫答案的時候可以抄完整的,以后憑借著關鍵字自己組合語句。
考試的時候,按照關鍵詞回答問題,切勿回答亂而雜,閱卷老師喜歡簡潔的答案,太過庸雜只會讓閱卷老師煩躁,更不會得到高分
3、對于材料題的學習:
閱讀材料找到材料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注意如“如果”“因此”這些轉折,總結的詞語。
回想對目錄的聯系,找到相應的知識點(注意是知識點不是篇幅很長的概述,這里是一些關鍵的句子和詞語)。
根據知識點然后材料,即可漸漸完整的回答。樣式:課本知識點+材料語句(這個就是結合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