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綜考點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整理
我們只有馬上投入到學習的行動中去,嘗試去背一首詩,解一道題,才能夠積累知識,讓高考更加的順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高考考生必看的知識點的梳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望各位考生能夠喜歡。
高中文綜考點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整理篇1
1、地震
(1)我國地震的基本特點:分布范圍廣;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危害大。
(2)我國地震多發的原因:處于地殼活躍地帶
2、泥石流和滑坡災害
(1)泥石流:定義: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2)類型:
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過渡帶
②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發生的條件:
①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區
②巖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質多
③植被:缺乏,山坡表層缺少保護
④氣候:暴雨或連續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匯集
(4)泥石流分布地區:
以燕山、太行山、龍門山、邛崍山、大涼山和烏蒙山一線為界;以西:呈帶狀或片狀;以東:呈零星分布
(5)滑坡
①定義:是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②我國滑坡的分布:
空間分布: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為界;東部:稀疏;西部:密集
時間分布:6-8月
高中文綜考點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整理篇2
一、自然資源
1、氣候資源:特點(共同點、獨特之處)、開發利用(農業與種植制度、日照與街道方位、風與城市規劃、交通線的選址、飛機場的選址)
2、海洋資源:海洋生物資源與漁業生產(大陸架生物資源豐富的原因、五個漁業地區和四個漁場及成因)、海底礦產資源與油氣開發(大陸架礦產資源與開發、深海錳結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間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設的陸域和水域條件、世界石油運輸線、圍海造田的利與弊)、海洋的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環境問題(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
3、陸地資源:四個特點、能源資源(常規資源和新能源)、陸地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尤其是能源資源與社會進步)
二、自然災害
1、氣象災害:臺風(氣旋)、暴雨洪澇、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壓、冷空氣南下形成冷鋒)、干熱風(對華北農業的影響)
2、地質災害: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產生的三個條件)、地質災害的關聯性、地質災害的防御。
高中文綜考點地理必修二知識點整理篇3
西北地區概況
⑴位置范圍: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⑶主要景觀:干旱是最顯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觀。
⑷內部分異:以賀蘭山為界,以東為半干旱草原帶,以西為干旱和極端干旱地區。
2.荒漠化
⑴概念: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
⑵表現: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我國西北地區最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氣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質沉積物;③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人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對環境的壓力;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保。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⑴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⑵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堿、治沙相結合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林體系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④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⑤控制人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