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重點整理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重點整理篇1
秦始皇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割據混戰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2、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長城,抵御游牧民族騷擾,保障中原農業生產。長城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形成,促進歷史進步。說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們應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為了穩固統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嚴酷,濫用民力,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個暴君。正是由于_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唐太宗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唐太宗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與能;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上:強調“存百姓”思想,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國,崇儒尊孔
⑤民族關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強與邊疆少數民族的往來和控制
⑥對外關系上:采取積極友好的開放政策和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針,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入了鼎盛時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善于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對以后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自我評價“功大過小”。
康熙帝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鞏固國家統一;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加強了臺灣和祖國內地的聯系,加快了臺灣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平定噶爾丹叛亂加強了對外蒙古和新疆地區的控制。
2、維護國家主權:抗擊沙俄侵略、簽訂《尼布楚條約》。
3、緩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崇尚儒學,尊奉孔子;恢復開科取士、延攬漢族文士,與內外蒙古首領會盟,冊封四大活佛;既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滿族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與蒙、藏民族的團結。
4、但在他統治時期加強君主專制設南書房,大興_,違背了時代發展潮流,阻礙社會進步。
康熙帝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開創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繁盛時代――康乾盛世。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重點整理篇2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_、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二下冊歷史知識重點整理篇3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