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歷史重要必看知識點
高二下學期歷史重要必看知識點(篇1)
1.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了西周~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楚辭采用楚國方言,句式靈活,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無比熱愛
3.漢朝時,創造出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賦。漢賦辭藻華麗,手法夸張,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都是漢賦中的佳作。
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4.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境,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5.詞的句子長短不齊→到了宋代,城市繁榮
6.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關漢卿馬致遠
7.唐朝情節曲折離奇的短篇小說傳奇和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
8.明清時期,市民階層擴大,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高二下學期歷史重要必看知識點(篇2)
秦始皇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割據混戰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新紀元。
2、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長城,抵御游牧民族騷擾,保障中原農業生產。長城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形成,促進歷史進步。說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們應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為了穩固統治,他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文化專制,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嚴酷,濫用民力,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個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唐太宗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唐太宗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與能;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上:強調“存百姓”思想,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國,崇儒尊孔
⑤民族關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強與邊疆少數民族的往來和控制
⑥對外關系上:采取積極友好的開放政策和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針,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入了鼎盛時期,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善于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對以后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自我評價“功大過小”。
康熙帝
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鞏固國家統一;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加強了臺灣和祖國內地的聯系,加快了臺灣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平定噶爾丹叛亂加強了對外蒙古和新疆地區的控制。
2、維護國家主權:抗擊沙俄侵略、簽訂《尼布楚條約》。
3、緩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崇尚儒學,尊奉孔子;恢復開科取士、延攬漢族文士,與內外蒙古首領會盟,冊封四大活佛;既緩和了階級、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滿族文化的發展;加強了與蒙、藏民族的團結。
4、但在他統治時期加強君主專制設南書房,大興文字獄,違背了時代發展潮流,阻礙社會進步。
康熙帝締造了鞏固和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開創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繁盛時代――康乾盛世。
高二下學期歷史重要必看知識點(篇3)
一、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
1、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
(2)特點:注重抒情性、自傳性和個人心理刻畫的形式,突出個人感受。
(3)發展:以奧地利和德意志為中心,到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音樂走向鼎盛時期。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德意志音樂家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連接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的橋梁。他的交響樂作品中,表達了反對封建專制,歌頌資本主義的思想感情。
(2)浪漫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還有奧地利的約翰o施特勞斯。他被譽為“圓舞曲”,作品旋律優美,節奏輕快,以《藍色的多瑙河》最為著名。
3、歌劇的輝煌成就:
(1)意大利音樂家威爾第創作了歌劇《茶花女》等,他的作品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意識。
(2)法國歌劇家比才的作品《卡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浪漫主義色彩。
4、民族樂派的興起:
(1)19世紀的歐洲,出現了弘揚本民族特性的民族樂派。
(2)19世紀中后期,俄國的民族樂派音樂興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等是世界聞名的杰作。
二、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展變化
1、現代主義音樂的興起:
(1)時間: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爵士樂,在一次大戰后受到空前歡迎。
(2)特點:輕松活潑,通俗易懂,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3)發展:二次大戰后,以搖滾、藍調和爵士等為代表的音樂更加通俗化,吸引了無數聽眾。新時代大眾心理的變化,特別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增長,使搖滾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
2、代表作品:
(1)20世紀50年代初,搖滾樂《圍著時鐘搖吧》對美國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2)20世紀60年代,搖滾樂在美國更加火暴,出現了《時代在改變》等作品。
(3)英國的披頭士樂隊在西方也有很大影響。
3、影響:隨著傳播技術的革命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日益繁榮的流行音樂活動改變著人類的娛樂和生活方式。各國間的音樂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強,加深了對不同民族音樂的理解和尊重,推動著世界音樂的繁榮。
三、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1、電影藝術的產生與發展:
(1)條件:19世紀晚期,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為電影的出現提供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2)產生:
①19世紀末.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制成兼有拍攝和放映功能的活動電影機。
②1895年底,他們首次向公眾放映自已拍攝的電影短片,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
③20世紀初,美國人格里菲斯拍攝和導演了集故事性和藝術性于一身的電影作品,如《一個國家的誕生》等。但是最初的電影是黑白無聲片,稱為“默片”。
④蘇聯電影事業迅速發展,拍攝了《波將金號戰艦》等影片。
2、成熟:
(1)1927年,美國首次拍攝成功有聲音、有對白、有音樂和歌唱的有聲影片,電影進入有聲片時期。
(2)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浮華世家》拍攝成功。
(3)二次大戰后,電影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寬銀幕和立體聲電影等相繼問世。
3、電視的產生與發展:
(1)產生:2O世紀20年代中期,電視機出現。
(2)發展:
①1929年,英國倫敦首次播送了電視節目。
②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電視劇.首次開辦每天兩小時的電視廣播。
③30年代末,英國擁有電視機的家庭已達兩萬戶。
④40年代初,美國開始試播彩色電視節目。
(3)普及運用:二次大戰后,電視進人大規模的普及運用階段:電視節目從直播發展到實況錄像轉播,從多路傳播發展到衛星傳播。
4、影響:影視藝術既反映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又直接敏銳地回應、影響文明的發展和社會風尚的變化,滿足人們各式各樣的審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深刻和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