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語文期末考試訓練題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于高二的語文上冊期末復習試題,希望對大家的語文期末考試有所幫助!
高二上語文期末考試訓練題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啜泣/輟學 纖維/殲滅 風雨如晦/誨人不倦
B.瘦削/削減 攻訐/詰問 提綱挈領/鍥而不舍
C.果脯/胸脯 媲美/睥睨 言簡意賅/垓下之圍
D.隕落/殞命 嚇唬/恐嚇 姹紫嫣紅/叱咤風云
2.下面語段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強不知以為知,硬說自己將“仁者樂山”的“樂”讀成lè并沒有錯,顯然是無稽之談。當然,余秋雨不是專攻語言的,讀錯一兩個字,本無可非議。問題是分明錯了,還要烏龜墊床腳——硬撐,并且編出一套理論來唬人,實在讓人不能接受。
A.強不知以為知 B.無稽之談 C.無可非議 D.烏龜墊床腳——硬撐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這項調查旨在了解中國公眾對肺癌的實際認知情況,調查結果表明中國公眾對肺癌這一致命疾病的關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B.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誕生和發祥地,其厚厚的黃土層是經數百萬年沙土堆積而成的。
C.大縱湖風景區是鹽城市著名風景區,十里荷塘、香洲漁歌、佛光塔影、云廊步月等景點以其特有的風姿為眾多游客傾倒。
D.我國傳統的智慧、經典的知識盡管一時看不出實際的功效,但它有著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變氣質、滋養人生的價值同樣不可小視。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黃梅時節,忽陰忽晴,原野間綠蔭沉沉, 給搖曳的小草擋住,就生出幾縷與波紋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錯著。
① 萎黃的葉尖成行成列地散點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積水盈盈
④ 微風吹過,波紋如縐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幾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剛剛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⑤②⑥①③④ D.③⑥①②⑤④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段)太尉①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②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惡者,率以貨竄名③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邠寧節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狀白府,愿計事,至則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今不忍人無寇暴死,以亂天子邊事。公誠以都虞候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出如尉請。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晞一營大噪,盡甲。孝德震恐,太尉曰:“無傷也!請辭于軍。”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解佩刀,選老蹙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皆愕。因諭曰:“尚書固負若屬耶?副元帥固負若屬耶?奈何欲以亂敗郭氏?為白尚書,出聽我言。”晞出見太尉。太尉曰:“副元帥勛塞天地,當務始終。大亂由尚書出,人皆曰,尚書倚副元帥不戢④士。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軍以從。”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過。邠州由是無禍。
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且熟,歸我半。”是歲大旱,野無草。督責益急,無以償,即告太尉。太尉判狀辭甚遜,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來庭中。太尉大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后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入見諶,大罵曰:“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征,戒其族:“過岐,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然終不以在吾第。”以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選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有刪改)
注:①段太尉:即段秀實,太尉是其謚號。 ②汾陽王:郭子儀。 ③竄名: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把名字列入其中。 ④戢:jí,管束。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領行營節度使 領:領導
B.既署一月 署:暫時代理
C.為白尚書,出聽我言 白:稟告
D.然終不以在吾第 第:住宅,府第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且大亂,若何 臣死且不避
B.吏以告泚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然聞言則大愧流汗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D.何敢言我 何故而至此
7.下列句子的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公幸教晞以道
A.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B.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段太尉做涇州刺史時,汾陽王的兒子郭晞率軍借駐在邠州,放縱士兵干強橫不法的事,邠州節度使白孝德敢怒不敢言,段太尉愿替他治亂。
B.段太尉以都虞候的身份到邠州,先是抓了郭晞部下犯事的十七人,并砍頭示眾,后僅帶一跛足的老兵前往軍營,說服郭晞,邠州從此無禍亂。
C.大焦令諶強掠民田,旱年逼租,農夫就到做涇州營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發他,后被蠻橫的焦令諶毒打,段太尉很悲痛,親自為傷者療傷喂飯,并替他還租。
D.段太尉無奈之下接受了朱泚送的三百匹大綾,但并未留在家里,而是送到自己供事的司農治事堂,放在了屋梁上。直到朱泚謀反,太尉死,此物還原封未動。
9.斷句和翻譯。(10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公誠以都虞候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3分)
②督責益急,無以償,即告太尉。(3分)
(2)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4分)
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王安石《上人書》)
10.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留”字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結合全詩簡要分析。(3分)
(2)選擇一個角度,賞析中間兩聯(4分)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1)江畔何人初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無窮已,_________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3)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說》)
(4)長橋臥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文化事件中的“話語沖突”
王曉漁
一個逐漸多元的時代,不僅會出現觀點的分歧,還會出現話語的沖突。具有標志性的話語沖突,可以追溯到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先生重返母校西安后宰門小學,按照慣例,小學生們使用著標準聲調背誦著歡迎詞:“連爺爺,您回來了!您終于回來了!”這種在大陸耳熟能詳、甚至已經司空見慣的標準話語,在臺灣引起強烈反響,甚至成為下載排行榜首的手機鈴聲,以至于隨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訪問大陸時謝絕有關方面安排這種儀式。出于對標準話語的不滿,公眾一直就在嘗試發現或者發明屬于自己的話語方式,這次事件促使公眾全面反思話語的沖突。
話語的沖突表現為兩種現象:一種是對標準語法的不滿,另一種是個體語法的蘇醒。在后宰門事件中,一向正確的標準語法經過海峽對岸的折射顯現出荒唐的一面。等到2008年,公眾對于標準語法已經具有本能的不滿。余秋雨雖然早已在知識界公信力受創,在公眾中卻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可是他積累十余年的文化資本,通過“含淚勸告請愿災民”一篇文章就喪失殆盡。此前默默無聞的文學老年王兆山,憑借一首《江城子》名滿天下,可是他的這套標準語法,連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先生都無法認同。但是,公眾的不滿往往出于人道主義,對于話語本身的反思依然是不夠的,陳丹青和韓寒對于幾位著名作家的批評,事實上也是對既有話語秩序的不滿,可是他們同樣遭到公眾的猛烈批判。
標準語法往往對個體語法形成一種壓抑機制,隨著公眾對標準語法的不滿,個體語法也開始蘇醒。2007年的“散步”、“購物”,2008年的“打醬油”、“做俯臥撐”、叉腰肌以及“雷”、“囧”、“槑”等詞匯,從不同方面豐富了個體語法。有的是人民群眾的原創,有的出自政府官員,均迅速被人民群眾活學活用,還有的是早已有之,只是未被激活。個體語法反抗標準語法,有時又解放了標準語法。甕安事件之后,“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眾”這種標準語法已經失效。山寨文化是個體語法的全面爆發,每個不愿受標準語法壓迫的個體都試圖發出自己的聲音。必須承認,現有的山寨文化并不讓人滿意,惡搞文化(其實是善搞文化)的靈魂人物胡戈制作的山寨新聞聯播,也顯得有些粗糙,但是山寨文化喚起的個體語法,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標準語法與一元文化是捆綁式的,如果試圖營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許個體語法的出現。但是這種沖突應該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表現,不應是暴力的。掌摑閻崇年的那名青年之所以要挑戰閻崇年,更多地源自“話語權的沖突”而非“話語的沖突”——如果一種個體語法不允許其他個體語法存在,它的根本精神依然是標準語法的,即獨尊的一元文化。
2008年充滿話語的沖突,語言處于拉鋸戰狀態,常有反復:開放公立博物館、紀念館,這是政府為納稅人提供公共服務的話語;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又是無視納稅人權利的話語;很多先鋒詩人主動放棄個體語法,投身于地震詩歌的標準語法里;習慣了標準語法的作協主席,到網上接受個體語法的挑戰;張藝謀成了謝晉的接班人,完成了標準語法的傳宗接代;茅盾文學獎變得曖昧起來,既有標準語法也有個體語法,可是越來越被忽略——這一切,讓人眼花繚亂。
話語的沖突不意味著無需建立話語共識,由于公民話語依然沒有建立,對于公共問題的討論,依然缺乏基本規則,語言的拉鋸戰常常成為語言的無限戰,思想爭論以人身攻擊而告終,很多文化事件熱熱鬧鬧又索然無味。但是,個體語法的蘇醒對標準語法的不滿,已經為公民話語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對此我樂觀其成。(作者系同濟大學文化學者)
(2008年12月《東方早報》,有刪節)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按正確的選項給分,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小學生們使用著標準聲調背誦著歡迎詞,在臺灣引起強烈反響,甚至成為下載排行榜首的手機鈴聲,說明海峽兩岸有話語沖突。
B.陳丹青和韓寒對于幾位著名作家的批評,其對既有話語秩序的不滿同樣遭到公眾的猛烈批判,說明公眾還是維護標準話語秩序的。
C.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在訪問大陸時謝絕有關方面安排這種司空見慣的標準話語歡迎儀式,主要是避免海峽兩岸話語沖突的尷尬。
D.流行的個體語法,有的是人民群眾的原創,有的出自政府官員,但均迅速被人民群眾活學活用,說明個體語法已為社會普遍認可。
E.標準語法與一元文化是捆綁式的,如果試圖營造多元文化,就要允許個體語法以一種溫和的方式代替標準語法。
13.下面表述的內容不是作者所說“標準語法”的選項是(3分)
A.連爺爺,您回來了!您終于回來了!
B.“打醬油”、“做俯臥撐”、“叉腰肌”、“雷”、“囧”、“槑”
C.“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眾”
D.中華文化標志城
14.請簡要說明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4分)
15.“標準語法”和“個體語法”的精神實質是什么?作者最終要倡導的觀點是什么?(4分)
四、本大題 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卷上填涂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
秋日筆記
尚建榮
打開窗戶,我看見一只金鈴子靜靜地伏在一盆花的葉片上。要不是它輕動觸角,我幾乎就辨認不出它的青綠色的、與花葉顏色極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金鈴子。
一縷陽光從對面的樓角斜剪過來搭上窗臺。它一動也不動,頭朝下靜靜地伏在葉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細長的折疊起來的后腿有多健美——自關節折疊處始至腹部,它的圓潤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極高的藝術品——在陽光的映射下,隱約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綠中一絲絲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個被我們常常給忽視了的杰出的藝術家呀!
三個小時后,我去看它,它正把兩條后腿開始緩緩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個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極限,它又緩緩地蜷攏,蜷攏。如此伸縮了幾個來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緩緩地搭上嘴巴輕輕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點點加重。也許,這是一只快要凍僵了的金鈴子。它緩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經絡以抵御這一絲嚴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這只金鈴子曾棲在誰家的陽臺或哪一片草叢,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飛過林立的高樓降落到我家窗臺的。
不由想起《豳風•七月》中的詩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兩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離開野地遷往農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內,最后,鉆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風寒。今天,這只金鈴子說不定就是夾雜在當年這支撤退大軍中的金鈴子后代。也許,它同樣是受不了外面的風寒才想鉆進我的室內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這樣,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會兒嘴巴的金鈴子可能感到了一絲暖意,它把后腿緩緩地放回到了花葉的原處,之后用帶著鋸齒的中足小腿翻轉過去,來來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這樣,約摸過了半個小時,它停下來一動不動了。看來,這是一只快凍僵了的金鈴子。
那縷陽光從我家的窗臺移向另一片樓群,我開始擔心仍然一動不動的金鈴子是不是真給凍壞了。我輕輕地吹了口氣,忽的一下,它竟然從一片花葉跳向另一片花葉。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讓它凍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爐的房間度過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還未向它靠近,它便縱身一躍從五樓的窗臺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驀然間,我心頭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與卑弱微小的金鈴子是多么驚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這只在秋天快在凍僵的金鈴子當找不到同伴時,它的內心會有多寂寞傷感呢?抓住一片花葉,就可能抓住一絲來自對方的溫暖和希望,這是一片花葉所給予這只快凍僵了的金鈴子的啟示。而作為萬物靈長的我們,所能給予這只金鈴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對秋寒的逼近,這只不曾發出一聲哀嘆的金鈴子,讓我秋日里的生活從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樣緩緩地彌漫開來,“唧——唧——”偶爾飄來的一兩聲秋蟲鳴叫,無意間給這個秋天的黃昏涂抹了幾許淡寞和虛無。我知道:在這由無數鋼筋水泥和玻璃構建的密不透風的城市,無論這只金鈴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兩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樣輕易地登堂入室了——僅僅薄薄的一層玻璃,它們便被永遠地隔離在一個遙遠的世界。
滿城燈火次第亮起,今夜,這只金鈴子它將在這個城市誰家的屋檐下棲息?明天,它又將撤向哪里?
16.文章第二段描寫金鈴子的情狀,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5分)
17.閱讀文中畫線的句子,請簡要分析其思想內涵。(4分)
18.文章多次直接描寫金鈴子,請結合金鈴子的象征意義探討作者這樣寫的意圖。(6分)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羅森塔爾
波蘭布熱金卡電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
這真像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地顛倒了。在布熱金卡,本來不該有陽光照耀,不該有光亮,不該有碧綠的草地,不該有孩子們的嬉笑。布熱金卡應當是個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的地方,因為這里曾經是人間地獄。
每天都有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布熱金卡——這里也許是世間最可怕的旅游中心。來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為了親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說的那樣可怕,有人為了不使自己忘記過去,也有人想通過訪問死難者受折磨的場所,來向他們致敬。
布熱金卡在波蘭南方城市奧斯維辛城外幾英里的地方——世人對奧斯維辛這個地名更熟悉。奧斯維辛大約有12000名居民,距華沙120英里,地處被稱為摩拉維安門的山口的東頭,周圍是一片沼澤地。布熱金卡和奧斯維辛一道組成了被納粹稱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殺人工廠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剝光衣服,在軍犬和武裝土兵的押送下走進毒氣室。從那時起,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過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像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司令官羅道夫•弗蘭斯•費爾南德•霍斯在被處決前也寫了回憶錄,詳細介紹了這里進行的集體屠殺和用人體作的各種試驗。波蘭人說,共有400萬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里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現在,布熱金卡和奧斯維辛都是很安靜的地方,人們再也聽不到受難者的喊叫了。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著,當他們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氣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聯系起來的時候,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導游也無須多說,他們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夠了。
每一個參觀者都感到有一個地方對他說來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對有的人來說,這個地方是經過復原的奧斯維辛毒氣室。人們對他們說,這是“小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樣一個事實使他們終生難忘: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
還有一些參觀者注視著毒氣室和焚尸爐,開頭,他們表情茫然,因為他們不曉得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內成堆的頭發和嬰兒的鞋子,一看到用以關押被判處絞刑的死囚的牢房時,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
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原來,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6英尺寬,3英尺高,在這樣大一塊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解說員快步從這里走開,因為這里沒有什么值得看的。
參觀者來到一座灰磚建造的建筑物前,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解說員試著推了一下門——門是鎖著的。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
現在參觀者來到一條長廊里。從長廊兩邊的墻上,成排的人在注視著參觀者。這是數以千計的照片,是囚徒們的照片。他們都死了——這些面對著照相機鏡頭的男人和婦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著他們。
他們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間,有一張特別引人注目,發人深盡。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她在溫和地微笑著,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又隱秘的夢想而微笑。當時,她在想什么呢?現在她在這堵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紀念墻上,又在想什么呢?
參觀者被帶到執行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這時,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參觀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
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這里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在集中營大門附近,孩子們在追逐游戲。
19.這篇特寫所以征服讀者,不僅在于它寫出了事實,還在于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傳達他們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試舉例加以分析。(5分)
20.納粹的集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4分)
21.作者一面說“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一面又以此為題寫了這則報道。你認為其寫作意圖是什么?(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個口語交際情景,在詞語運用方面分別存在不得體的錯誤,請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
①情景一:某訪談節目:當主持人得知對方的父親因病剛剛離去,立即語氣沉痛地說:“我代表觀眾對家父的過世表示哀悼,請節哀順變。”
②情景二:某高校學生去看望5年未見的中學班主任,一見面,這個學生緊緊握住老師的雙手激動地說:“老師,久仰了。特別想念您,身體還好吧?”
③情景三:某著名作家的博客里有這樣一條留言:X老師;拜讀了您的新作,受益匪淺,很多地方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①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
23.請從下面的材料中篩選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內容,給“功夫茶”下個定義,不超過50個字。(6分)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潮汕一帶最為盛行。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最盛行的風俗之一,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采用的是鳥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功夫茶和其他茶的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功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一套簡單的茶具一般要包括一蓋碗、三茶杯、一茶盤、一茶池、一壺、一鍋、一爐。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它沖泡的步驟很容易學,但是易學難懂,說它是一門藝術并不為過。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生活中,追趕、追求、追逐、追隨……你也追,他也追。……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生活中與“追”有關的經歷或你對的看法,自擬標題,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