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期末測試題
高二語文期末測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有兩處錯誤的一組是( )
A. 儼(yǎn)然 熟諳(ān) 呱呱(guā)墜地 鏘(qiāng)鳴金石
B. 敕(chì)造 褒(bāo)貶 洗洗涮涮(shuā) 掎(jǐ)角之勢
C. 貧窶(lǚ) 洗(xiǎn)馬 有條不紊(wěn) 盥(guān)洗櫛笈
D. 宮絳(tiāo) 垓(gāi)心 天理昭(zhāo)然 斂聲屏(bǐng)氣
2.下列各組詞語中,出現(xiàn)錯別字最多的一組是( )
A. 賬簿 放誕無禮 面面相覷 自慚形穢
B. 謄寫 淹淹一息 搖搖欲墜 得意洋洋
C. 蹩腳 不肖子孫 蘗根禍胎 老態(tài)龍腫
D、陪償 憤世嫉俗 兵慌馬亂 憑心而論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
①住宅的寒傖,墻壁的 ,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
②忽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露出 的顏色。
③他到警察廳去,到各報館去,懸賞 瑪?shù)贍柕聛G失的項鏈。
④他的一曲激越、高昂的獨唱,成了這臺晚會的 ,帷幕徐徐落下,觀眾仍不肯離去。
A.黯淡 羞赧 招尋 壓軸戲 B.黑暗 羞愧 招領(lǐng) 壓軸戲
C.黯淡 羞愧 招尋 壓臺戲 D.黑暗 羞赧 招領(lǐng) 壓臺戲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蒙古一位地質(zhì)工作者的嗅覺十分奇特,近30年來,他用鼻子探測出800多眼地下泉水,而且屢試不爽。
B、何夢吉與三十年前的小學同學張永貴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們高興得熱淚盈眶。
C、為保護環(huán)境,政府取締了污染嚴重的造紙廠,一時間洛陽紙貴,用紙戶紛紛搶購。
D、這伙盜賊真是猖狂,竟于犯罪現(xiàn)場坐地分贓,結(jié)果被及時趕到的警察全部擒獲。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古老的智慧、經(jīng)典的知識盡管難以具有實際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變氣質(zhì)、滋養(yǎng)人生的價值不可小視。
B.一條廣告的好壞,不僅在于文字的精致,構(gòu)思的巧妙,還要考慮群眾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tǒng)。
C.“神舟”五號為了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對飛船發(fā)射、飛行、返回每個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都做了精心設(shè)計,準備了應(yīng)對預案。
D.我國要在未來三到五年內(nèi)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yè)集團,就必須探索建立組織配置與市場化配置相結(jié)合的人才選用機制,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
6.下列各句中使用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
A.“下次決不了,決不了!”箍桶匠叫著:“你瞧就是,可憐的太太!”
B.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嫵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yōu)美的資質(zhì),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惟一的資格。
C.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
D.古典小說能夠做到“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語),特別是對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達到“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的藝術(shù)水平。
7.與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貪污2500萬,挪用200萬元的國際航空公司財務(wù)處副科長楊寧鉆到地下室,偷偷躲了起來,________________,從地下室拽了出來,送到了該去的地方。
A.公安人員找了好久,最后才發(fā)現(xiàn)他
B.但后來還是讓公安人員給找到了
C.使公安人員找了好久,終于把他找到
D.但公安人員畢竟發(fā)現(xiàn)了他
8、下列文學常識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序,文體的一種,著作或書名前面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B.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詩人和劇作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四大悲劇”:《李爾王》、《哈姆雷特》、《奧塞羅》、《麥克白》。
C.《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它是在流傳的宋元話本的基礎(chǔ)上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羅貫中,太原人,別號海湖散人,代表作品是《三國演義》,又稱《三國志通俗演義》,他被稱為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D.《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編者馮夢龍,收錄的是宋元明文人仿照“話本”創(chuàng)作的“擬話本”。
二、(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文后各題。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又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梗鋈陱纳﹩蕘碓帷S侄辏嶙舳┫嗄挥阢曛荩陙硎∥幔挂粴q,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欲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欲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也。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者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韓愈《祭十郎文》)
9.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往河陽省墳?zāi)? 省:探望 B.遇汝從嫂喪來葬 從:跟隨
C.丞相薨,吾去汴州 去:離開 D.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 客:客人
10.下列各句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汝不肯來,恐旦暮死 B.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
C.動搖者欲脫而落矣 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11.對下面各句中的“其”字用法,說明正確的一組是( )
①其后四年,又歸視汝 ②止一歲,請歸取其孥
③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 ④嗚呼!其信然邪?其夢耶
A.①②③詞性相同,④詞性不同 B.①②詞性相同,③④詞性不同
C.①②詞性相同,③④詞性相同 D.②③④詞性相同,①詞性不同
1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C.吾念汝從于東 而母立于茲
D.以為雖暫相別 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
13.下面對短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評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文章與一般祭文格式不同,記的是家庭瑣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
B.在寫作者與老成的感情之外,作者還表達了一種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
C.本文的語言主要體現(xiàn)在如泣如訴的特點上,似在與逝者作無窮無盡的長談,更加深了悲痛之情。
D.這篇情文并茂的祭文,作者還采用了鋪排和張揚的手法,與如泣如訴的語言運用相得益彰,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第II卷 (綜合題,共111分)
三、(26分)
14.翻譯下面語句。(6分)
(1)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
(2)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3)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15.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8分)
(1)但以劉 ,氣息奄奄, ,朝不慮夕。(李密《陳情表》)
(2)其聲嗚嗚然, ,如泣如訴, ,不絕如縷。(蘇軾《赤壁賦》)
(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蘇軾《赤壁賦》)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須臾, 。(蘇軾《赤壁賦》)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6分)
經(jīng)五丈原
溫庭筠
鐵馬云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guān)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1)詩歌末句“從此譙周是老臣”中的“譙周”典故運用的作用是。(2分)
(2)詩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是 。與學習過的杜甫的《蜀相》中的 , 意思相同。(.4分)
17.為下面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對出下聯(lián)(兩題任選其一,3分)
(1)青春有限志無限, 。
(2)尊師愛生風尚美, 。
18、把下面這則消息改寫成一句新聞。(不超過30字,3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二次會議的百余名香港特區(qū)的政協(xié)委員,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掃墓祭祖,中秋闔家團圓,端午悼念愛國先人,重陽登高敬先,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經(jīng)發(fā)揮并繼續(xù)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們作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為此委員們建議增設(shè)清明、中秋等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國家法定的假日。
四、(25分)閱讀:
(一)閱讀下面一則短劇,完成后面的問題。(9分)
(幕啟:邊境附近山間一幢木屋里,一個山里人正坐在爐邊烤火,一陣敲門聲,流亡者進屋了。)
流亡者:不管你是誰,請可憐可憐一個被追捕的人吧!他們在懸賞捉拿我呢!
山里人:懸賞多少?
(流亡者馬上離開了)
19、短劇的戲劇沖突是( )(2分)
A、追捕者與被追捕者之間的矛盾沖突。
B、懸賞多還是懸賞少的矛盾沖突。
C、流亡者與山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
D、山里人收留還是報官的矛盾沖突。
20、劇中只有兩個人,人物語言也只有一句,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各是怎樣的一個人?(4分)
流亡者:
山里人:
21、括號里的文字是舞臺說明,它起什么作用?(3分)
(二)閱讀下面一篇小小說,完成后面的問題。(16分)
淚 為 誰 流
夜,黑得出奇,靜得怕人。
一個佝僂的身軀,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親。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著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兒子。
父親是慈愛的父親,為了兒子有出息,他起早貪黑,辛苦勞作,供兒子上學。
兒子是懂事的兒子,為了父親的期望,他廢寢忘食,刻苦學習,來報答父親。
聽到兒子考上大學的消息,父親布滿皺紋的老臉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間高大了許多。
看著父親欣喜若狂的樣子,兒子充滿朝氣的臉上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鋪好。
然而,大筆的學費怎么辦?多年來,父親一直東挪西借,幾畝薄田根本不夠兒子那已經(jīng)很節(jié)約的花銷。父親雙眉緊鎖。
兒子不忍讓父親賠笑、求人,故作鎮(zhèn)靜地說:“我不念了,沒用!”
“啥?”父親跳起來,雙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地抖,齒縫間蹦出一個字:“念!”
“啊!”兒子清醒了。父親辛辛苦苦,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親會更加傷心。
佝僂的身軀移進了玉米地,布滿老繭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氣,握慣筆管的手抖動著抓緊落盡葉子的枯樹棒子。那是他的怒氣。
一聲悶哼,長老繭的手從玉米棒子上滑了下來,父親的頭在流血!
一聲驚呼,握筆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樹棒子,兒子兩眼直直的。
來不及弄清這一切,佝僂的身軀緩緩倒下。
想不到失手鑄成大錯,挺拔的腰板“撲通”坐地……
夜,靜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間,電閃雷鳴。黑得出奇的夜異常恐怖。
片刻間,風雨大作。……
父親是為了兒子:在農(nóng)閑時節(jié)外出打工。活雖累,錢卻少,至少能給兒子買點好吃的,來補養(yǎng)一下兒子雖高大卻瘦弱的身子。父親攥了攥枯瘦的手。
兒子是為了父親:在放假期間看護田地。夜雖黑,膽雖小,為了能讓他每日歸家的父親看到自己的莊稼沒受損害而露出笑容。兒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親是合格的父親。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車費,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況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兒子是稱職的兒子。眼尖的他在發(fā)現(xiàn)有人閃入玉米地后,顧不得害怕,掄起了木棒,他不能讓父親苦心經(jīng)營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獨生子的滿腔怒氣化作對父親的當頭一棒……
夜,更靜了,有的只是那雨聲:嘀嗒,嘀嗒……
不,這不是雨!這是老天在流淚!
22.整個故事以“黑夜”為背景,文中多次描寫黑夜的景象,其用意有哪些?(4分)
23.“父親是合格的父親。”縱觀全文,父親的“合格”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3分)
24.小說以“淚為誰流”作標題,其含意是什么?(4分)
25.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小說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你最欣賞小說中哪一種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寫一段鑒賞文字。(字數(shù)須在60字以上)(5分)
五、寫作:(60分)
2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jié)合作的結(jié)果。從這“人不如蟻”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呢?請以“協(xié)作”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nèi)。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二語文期末測試題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看過“高二語文期末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