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
一、 愛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700年)標志—產生君主制國家,王宮建筑群,象形文字。
2、邁錫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紀)特點—新的君主國興起出現王宮,陵墓和刻有文
字的泥版文書。
二、 黑暗時代:前12世紀,邁錫尼文明徹底毀滅。此后300年,希臘陷入“黑暗時代”
三、 古希臘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1、 城邦:一種國家形態,以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村落。
2、 殖民擴張:A 原因: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地少人多。
B 影響:促進商品生產和海外貿易;吸收先進文化成果;為創造獨特文明奠
定了牢固的基礎。
3、 城邦政體——特征: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A 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成年男性成員。婦女、奴隸、外邦公民
沒有公民權。
B 政體類型:君主制、寡頭制僭主制、民主制、貴族制
4、 影響: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權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寶貴經驗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民主里程
1、 民主初興----貴族制:前8—前6世紀,實行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由君主制
終身制、世襲制走向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2、 走上正軌: 前594年,執政官梭倫改革
3、 確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
4、 全面繁榮:伯利克里統治時期
二、 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點: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A. 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審決國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參與、知情、發言、選舉和
被選舉權。最重要的程序是辯論,促進了對知識的崇尚,大學說家輩出。
B. 五百人議事會: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準備提案、主持大會、公民大會休會期間最高
權力機構。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C. 民眾法庭:日常司法機關,審核任職資格,避行賄舞弊
三、 意義和局限
1、 積極:A為人類提供了集體管理的新形式
B多數人參與,決定更民主
2、 消極:A非公民無民主權利
B婦女沒有政治權利,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
C偉大文明的催化劑,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一、 從共和國到帝國
1、 君主制:建城之初,蕞爾小國,行君主制。
2、 貴族共和制
A執政官:共有兩名,任期一年,權力相等,選舉產生
B元老院:決策機構,貴族組成,政事共商,少數從多數
C公民大會:平民參加,選舉公職人員通過元老院議案。
D保民官:平民斗爭的結果
3、 帝制
(1)原因:積極對外擴張,成為地中海霸主,共和原則被廢棄,逐漸走向帝制
(2)概況:A 屋大維——前27年,采用元首制。實質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羅馬進
入200年穩定時期,史稱“羅馬和平”。
B 戴克里先——實行公開君主制。
二、 《十二銅表法》
1、 編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議下,編訂十個法表,為貴族利益服務,
前450年,增編兩個法表而成。
2、 內容:基本是未成文的習慣法匯編。明確維護私有財產和貴族既得利益。
3、 影響:A雖未給平民帶來太多的好處,但是平民的勝利。
B貴族不能象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
C羅馬法的淵源,始終是羅馬的基本法。
三、 查士丁尼法典
1、 形成:前3世紀后,帝國統治者整理、匯編各種法律,最終形成羅馬法體系,代表為
查士丁尼法典。
2、 組成:《法典》,《法學總論》、《學說匯纂》、《新敕》,總稱《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稱
查士丁尼法典。
3、 影響: A標志著羅馬法發展到完備階段。
B對后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英國漸進的制度創新
一、《大憲章》
1、原因:削弱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2、簽署:13C初限制王權,保障貴族,騎士與市民利益。
3、影響: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限制王權
二、《權利法案》1689年制定, 1、目的:限制王權
2、影響:A確立議會主權,國王權力受到議會限制
B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C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由人治轉向法治。
三、責任內閣、
1、形成:光榮革命后,國王“統而不治”,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
為第一任首相。
2、 職責: 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3、兩黨政治:19世紀中,議會選舉成為兩大政黨權力角逐的戰場。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
臺組閣。
四、 英國君主立憲制
1、特點: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以國王為元首,以首相為最高行政首長,以代
議制民主為基礎。
2、發展:隨著工業革命深入,工業資產階級在1832年選舉中取得更多席位,確保資產階
級政體的穩定。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
一、聯邦憲法
1、 背景:美國面臨新問題(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A邦聯的松散狀態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穩定統治秩序,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主權
B需要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
C力求在大國中確保共和政體
2、 制定:1781年費城制憲會議
3、 原則:A、聯邦制原則。建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國會掌
管聯邦財政;建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這上的聯邦司法體系,但各州保留較
大自主權。
B、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C、民主制原則:總統和議員由民選產生。
4、補充:前10條修正案,規定公民若干自由權。
二、聯邦制度
1、概念:中央與州分權,國家主權屬于聯邦,聯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挑戰:州權主義活躍導致1861年至1865年美國內戰。
3、完善:憲法第13、14條修正案規定廢除奴隸制,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
4、影響:統一與穩定成為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政治前提。
三、兩黨政治
1、形成:華盛頓之后,總統選舉受到統治控制,國會形成兩黨對壘局面。
2、基礎:19世紀中期,民主黨代表南方種植園主,共和黨代表北方工業集團和西部農場主
利益。南北戰爭后,各自基礎發生了變化。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一、 初創共和:波旁王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 法國大革命(起因、標志、含義)
2、《人權宣言》(時間、機構、影響)
3、《1791年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實行三權分立。
4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二、曲折共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
1、政體演變:法蘭西第一帝國---波帝王朝復辟---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2、《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法律規范
三、確立共和-----標志: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
四、維護共和:議會選舉中,共和派取得勝利,對憲法進行補充,堵塞了君主派復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