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高中地理的方法及技巧
第二個是世界地理。世界地理的關鍵是看地圖,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重要的經緯線一定要背得出來。平時要多看地圖,基本上要在腦中形成地圖的大致輪廓。同學之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拿著地圖冊互相問問題,大家一起看地圖比較有味道。此外,要善于聯想,比方說看到赤道,就會聯想到赤道穿過哪些國家,赤道附近的氣候等,再聯想到穿過赤道的國家的有什么地理特征,氣候,資源,經濟,綜合國力,等等。看到某樣事物就會樹枝狀般聯想開去,那這樣掌握的知識點就多了,面也廣了。
第三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屬于最簡單的部分,沒有技巧可言的,關鍵是背誦。背誦過的內容要經?;匚叮梢栽诔燥垥r或走路時或躺在床上時在心里默背;也可以在背過之后把每章的內容都列個框架,再羅列出每個重要的知識點,學習能到這種程度也是超有成就感的。
學好高中地理的技巧有哪些
一、字頭記憶法
【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于增強記憶。
二、綜合法
【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
三、用地圖學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諧音記憶法
【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高中地理知識點
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高中地理知識點梳理
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
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
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
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