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地理學習方法 >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

時間: 文樺2 地理學習方法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如下:

  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第二單元 大氣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于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l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l同一緯度地帶內,由于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º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l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于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l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l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六;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干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制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筑和文物古跡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采取了發展潔凈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第三單元 陸地和海洋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巖石 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

  變質巖:大理巖,板巖

  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兩者的關系

  水平運動 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

  (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3)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于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 巖層形態 未侵蝕的地表形態 侵蝕后的地表形態 與人類生產關系

  背斜 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 成為山嶺 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儲油構造

  向斜 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 成為谷地 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 儲存地下水

  斷層 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 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

  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 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5)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 搬運 堆積

  流水作用 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 搬運侵蝕后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 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 風蝕溝谷、風蝕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三;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3)海水的鹽度

  ①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②分布規律:從兩個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海區遞減。紅海最高(4.1%),波羅的海最低(不超過1%)

  ③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影 響
降水量與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入海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四;海水的運動

  (1)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海嘯);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與分布(圖3.31,3.32)

  風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流動,紅海與印度洋的曼德海峽

  分布 補償流:秘魯寒流

  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

  暖流: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

  北半球:順時針環流

  分布規律 南半球:逆時針環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環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

  (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暖流:增溫增濕,如同一緯度地區,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高,西歐地區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關,如果沒有北大

  氣候 西洋暖流,英國和挪威的海港將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海港終年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有關

  寒流:降溫減濕,如同一緯度地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低,

  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匯處漁場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英

  海洋生物 國的北海漁場

  上升流的影響:秘魯漁場的形成、東南大西洋漁場

  海洋環境污染:加快凈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別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航海事業:順風順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從波斯灣到紅海的油輪經過阿拉伯海時是順風順流,從大西洋到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是順風順流

  五:陸地水和水循環

  (1)陸地水體類型: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 補給時間 補給特點 我國分布地區
雨水 夏秋季節 水量變化大 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定 西北地區
湖泊水 全年 有調節性,水量穩定 東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穩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 普遍

  (3)水循環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海陸間大循環(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節,(圖3.37),陸地循環,海洋循環

  六:生物

  生物的分布和環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

  熱量:從赤道向兩極,熱量減少

  從山麓到山頂,熱量減少

  水分: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減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帶

  (2)對環境的指示作用:駱駝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區,蓮表示水濕環境,矮牽牛能夠指示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無機物轉換成有機物),②生物循環促使化學元素的遷移,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③改變原始大氣的成分,④改變水的化學成分,⑤參與沉積巖的形成,加速巖石的風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綠色植物的環境效益(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

  (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 巖石風化過程 低等植物著生過程 高等植物著生過程 土壤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

  一:氣候資源的特點

  (1)特點: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征,變率大

  (2)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與農業:一地的氣候資源往往決定了該地的農業類型和種植制度

  氣候 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度的夾角

  開發 資源與 盛行一種主導風向:工業布局在下風向

  利用 建筑 風向與 盛行季風區:工業布局在垂直于季風區風向的郊外

  城市規劃 已知最小風頻:工業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和鐵路的建設(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機場的選址(宜選擇低云、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還應與城市保持較遠的距離)。

  二;海洋資源

  (1)海洋漁業的形成和分布:

  、 在淺海大陸架海域,陽光集中,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

  漁場的 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形成條件 在溫帶海域,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底層海水和表層海水交換時,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類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匯處,餌料比較豐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漁場:課本100圖4.4

  漁場的 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北海道,北海,秘魯漁場

  分布 我國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漁獲量最多的國家

  (2)海洋油氣生產過程:資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測)、油氣開采(海上鉆井平臺)、油氣運輸(管道運輸,船舶運輸)

  (3)海洋空間的利用(圖4.9)

  (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港口作用:海洋運輸船舶停泊、中轉、裝卸貨物得場所。

  腹地:為港口提供服務的區域

  (5)海洋環境的主要問題

  海洋污染:絕大部分來源于陸地上的生產活動,工業生產的廢

  海洋環境 棄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

  保護 海洋生態破壞:人類活動(海岸工程,圍海造陸)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來源: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區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

  及其防治 治理重點: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三:陸地資源

  (1)陸地資源的類型和特點: 類型:(表4.4)

  特點:有限性;利用潛力的無限性;分布規律性;整體性。

  (2)陸地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陸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對象;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得以進行和發展的動力

  四:氣象災害

  (1)臺風

  形成:臺風是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海區,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主要災害: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臺風發生次數最多,強度最大的海區

  發生季節:夏秋季節

  監測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監測,到近海后,還可以用雷達監測

  三;海水的溫度和鹽度

  (3)海水的鹽度

  ①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②分布規律:從兩個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海區遞減。紅海最高(4.1%),波羅的海最低(不超過1%)

  ③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影 響
降水量與蒸發量 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高
入海徑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鹽度偏低
洋流 同緯度海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偏高

  四;海水的運動

  (1)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海嘯);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與分布(圖3.31,3.32)

  風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流動,紅海與印度洋的曼德海峽

  分布 補償流:秘魯寒流

  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

  暖流: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

  北半球:順時針環流

  分布規律 南半球:逆時針環流

  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環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

  (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暖流:增溫增濕,如同一緯度地區,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高,西歐地區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關,如果沒有北大

  氣候 西洋暖流,英國和挪威的海港將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海港終年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有關

  寒流:降溫減濕,如同一緯度地區,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低,

  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匯處漁場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英

  海洋生物 國的北海漁場

  上升流的影響:秘魯漁場的形成、東南大西洋漁場

  海洋環境污染:加快凈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別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航海事業:順風順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從波斯灣到紅海的油輪經過阿拉伯海時是順風順流,從大西洋到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是順風順流

  五:陸地水和水循環

  (1)陸地水體類型: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水源補給類型 補給時間 補給特點 我國分布地區
雨水 夏秋季節 水量變化大 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定 西北地區
湖泊水 全年 有調節性,水量穩定 東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穩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 普遍

  (3)水循環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海陸間大循環(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節,(圖3.37),陸地循環,海洋循環

  六:生物

  生物的分布和環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

  熱量:從赤道向兩極,熱量減少

  從山麓到山頂,熱量減少

  水分: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減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帶

  (2)對環境的指示作用:駱駝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區,蓮表示水濕環境,矮牽牛能夠指示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無機物轉換成有機物),②生物循環促使化學元素的遷移,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③改變原始大氣的成分,④改變水的化學成分,⑤參與沉積巖的形成,加速巖石的風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綠色植物的環境效益(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

  (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過程: 巖石風化過程 低等植物著生過程 高等植物著生過程 土壤

  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2016年甘肅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

  一:氣候資源的特點

  (1)特點: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征,變率大

  (2)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與農業:一地的氣候資源往往決定了該地的農業類型和種植制度

  氣候 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度的夾角

  開發 資源與 盛行一種主導風向:工業布局在下風向

  利用 建筑 風向與 盛行季風區:工業布局在垂直于季風區風向的郊外

  城市規劃 已知最小風頻:工業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和鐵路的建設(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機場的選址(宜選擇低云、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還應與城市保持較遠的距離)。

  二;海洋資源

  (1)海洋漁業的形成和分布:

  、 在淺海大陸架海域,陽光集中,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

  漁場的 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形成條件 在溫帶海域,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底層海水和表層海水交換時,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類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匯處,餌料比較豐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漁場:課本100圖4.4

  漁場的 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北海道,北海,秘魯漁場

  分布 我國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漁獲量最多的國家

  (2)海洋油氣生產過程:資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測)、油氣開采(海上鉆井平臺)、油氣運輸(管道運輸,船舶運輸)

  (3)海洋空間的利用(圖4.9)

  (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港口作用:海洋運輸船舶停泊、中轉、裝卸貨物得場所。

  腹地:為港口提供服務的區域

  (5)海洋環境的主要問題

  海洋污染:絕大部分來源于陸地上的生產活動,工業生產的廢

  海洋環境 棄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

  保護 海洋生態破壞:人類活動(海岸工程,圍海造陸)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來源: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區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

  及其防治 治理重點: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三:陸地資源

  (1)陸地資源的類型和特點: 類型:(表4.4)

  特點:有限性;利用潛力的無限性;分布規律性;整體性。

  (2)陸地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陸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對象;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得以進行和發展的動力

  四:氣象災害

  (1)臺風

  形成:臺風是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海區,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主要災害: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臺風發生次數最多,強度最大的海區

  發生季節:夏秋季節

  監測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監測,到近海后,還可以用雷達監測


33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哗鬼住正隔篱| 我被最想被拥抱的人威胁了| 梦醒长安| 保镖1983| av线网| 徐少强全部电影| 夏娃诱惑| 王子文个人资料| 梁祝吉他谱独奏完整| 女干.com| 佐藤蓝子| 闵智贤| 周杰伦雨下一整晚歌词| 色戒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斯维特拜克之歌| 曹东| 伟大的转折| 奇骏车友会| 情事:秘密情事| 同字异音联| 丧尸童子军| call me by your name电影|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在线直播| 圆的认识评课| 失眠咒太神奇了| 房东电影| bb88| www.douyin.com/pay| 吃光全宇宙| 秋天 课文| 人气生活曾经的辣妹动漫在线观看第二季 | 挨打的作文| 五年级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100道| 在线播放国内自拍情侣酒店| 阻击之王电影在线观看| 啊嗯视频| deauxma| 申请采购的请示范文| 泷泽萝拉第二部| 谢予望| 杨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