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旅游環境保護》教案
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環境問題隨之產生,環境保護教育也應運而生。環境教育與高中地理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是高中地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基于此,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旅游環境保護》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中地理《旅游環境保護》教案:
第四單元 旅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二節 旅游環境保護
教 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旅游業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2、明確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3、認識生態旅游。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重點: 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教學難點: 旅游業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主備教案
[復 習] 提問:
1、旅游環境保護的原因和意義
2、旅游環境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導入新課] 回憶必修模塊中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強化“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的觀念。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旅游業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必由之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學教材,并歸納“威脅旅游業健康發展”的原因,體會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代際公平”的原則。
[講授新課] 三、走旅游可持續發展之路
1、 可持續發展——旅游業的必然選擇
引導學生自學并閱讀教材,分組討論,理解為什么我們要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歸納,講解)
(1)旅游業的積極意義
滿足旅游者需求,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
(2)損害旅游業發展的因素
對旅游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對旅游景區粗放式的管理,旅游設施建設的病態膨脹。這些損害旅游業賴以生存的環境,威脅著旅游業賴以生存的環境,威脅著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旅游的未來,為了兼顧當代和后代的利益,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要走旅游可持續發展之路。
2、 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教師講解:
(1)旅游可持續的概念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旅游需要,有不對后代人滿足其旅游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
(2)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質
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協調好旅游與生態、社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A、 增進人們對旅游所產生的環境效應與經濟效應的理解,強化其生態意識
B、 促進旅游的公平發展
C、 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質量
D、 向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經歷
E、 保護未來旅游開發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
旅游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多層次的、多元構成的 目標體系,其目標體系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和實際體現。
3、 生態旅游與旅游可持續發展
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自學。教師講解:
(1)生態旅游的概念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專項旅游形式,是以生態旅游學觀點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為知道,以自然 生態環境和相關文化區域為場所,為體驗、了解、欣賞、研究自然和文化而開展的一種對環境負有真正保護責任的旅游活動。
(2)生態旅游的真正內涵
生態旅游的內涵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生態旅游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應與自然和諧,并且必須使當代人享受旅游 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機會與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當代人享受和犧牲資源為代價,剝奪后代人本應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資源的機會,甚至當代人在不破壞前人創造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為后代人建設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觀。并且,生態旅游的全過程中,必須使生態旅游者受到生動具體的生態教育。
教師提問: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講解
(3)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
生態旅游把環境教育、科學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設做為核心內容,使生態旅游成為人們學習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大學校。
教師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旅游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么,在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中,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
學生討論,每組請一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進行補充。
教師歸納總結
(4)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生態旅游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旅游,必須把握濕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保意識,否則太多的旅游者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破壞了生態旅游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續發展。發展生態旅游的主要措施:
A、 加強森林公元建設,保護森林資源
B、 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C、 增強環保意識,強化法制觀念
[本課小結] 只有堅持不懈地走旅游可持續發展之路,人類寶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才能延續,優美的旅游環境才能得以保護,旅游業才能持久地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