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知識點匯編
為方便高三學子復習地理知識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201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變質巖。
202常見巖石玄武巖、花崗巖;礫巖、砂巖、頁巖、石灰巖;大理巖、板巖。
203地殼物質循環規律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204地質作用的概念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
205地質作用的分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內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207地殼運動的兩種類型及其影響水平運動褶皺山系、裂谷海洋、升降運動(海陸變遷。
208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板塊交界地殼活動。板塊運動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塊的名稱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極洲板塊。
210板塊相對移動形成的地貌張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溝、島弧鏈、海岸或褶皺山脈)
211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海嶺和斷層(大多在洋底)、海溝和造山帶(大多在陸地邊緣)
212地質構造的概念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
213地質構造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下沉巖塊)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張力,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積物,成為山嶺。
215斷層構造分布的實例東非大裂谷;華山、廬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斷層(隧道、水庫)。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
218流水與風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類型黃土高原、瀑布、峽谷、沖積扇、三角洲;風蝕洼地、沙丘等。
219水資源的概念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220陸地水的分類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陸地水的基本來源大氣降水。
222靜態水資源冰川冰、內陸湖泊水、深層地下水
223動態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224潛水埋藏在地下第一個隔水層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壓水埋藏在兩個隔水層之間承受一定壓力的地下水。
226我國東部河流的徑流變化河流徑量變化與降水量變化相一致。
227我國西北河流的徑流變化河流徑流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的相互補給高水位補給給低水位。
229海陸間水循環的過程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230水循環的意義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資源③聯系四大圈層④物質遷移⑤能量交換
231氣候對生物分布的影響光(喜光植物、喜陰植物)、熱、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蓮水生、駱駝刺(旱生)、矮牽牛(二氧化硫)、樹(風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義把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糖類),并釋放出氧氣
234生物循環的作用①物質遷移②能量流動③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
235原始大氣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氫、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氣②改變陸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創造生物物質⑤環保
237土壤的概念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
238土壤的作用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心環節。
239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應和調節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體積分數礦物質(45)、有機質(5)、水分(20-30)和空氣(20-30)。
242土壤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是人類從事農業生產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導作用改造成土母質(有機質的積累、養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陸地環境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整體性(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
246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硬葉林)、溫帶、寒帶
247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沿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熱量為基礎)。
248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從沿海向內陸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水分為基礎)。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從山麓到山頂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水熱狀況)
250陸地自然資源在人地關系中的重要作用①開發自然資源②生產與消費產品③排放廢棄物④改造陸地環境
地理必修知識點總結:
251陸地自然資源的分類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
252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和規律①總量有限②潛力無限③分布的規律性④組成的整體性
253能源資源的分類常規能源、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核能)
254陸地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255能源資源對人類社會發展巨大作用①柴草時代②煤炭時代③石油時代④新能源時代256地震的構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線
257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58地震震級的大小三級以下為微震、五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每增一級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類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飽含泥沙、石塊、礫石等。
262原發性地質災害誘發其他災害地震誘發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等。
263人類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破壞植被誘發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質災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監測預警系統②加強管理③實施預防措施④開展宣傳教育
265農業生產的特點①地域性②季節性和周期性
266農業的投入因素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267農業按生產對象分類農、林、牧、副、漁(混合農業)
268農業按投入分類粗放農業、密集農業
269農業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
270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氣候光、熱、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271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市場(郊區農業)、交通運輸(地域擴展)、政策(商品基地)
272人類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種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溫室④修筑梯田⑤噴灌
273市場、交通及技術的發展對農業區位的影響①供求關系②保鮮冷藏技術③區域專業化生產
274世界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分布地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275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276世界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地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
277大牧場放牧業的形成條件分析(潘帕斯)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278阿根廷促進牧牛業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辟水源④種植飼料
279商品谷物農業的基本特征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280商品谷物農業的主要分布地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281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條件實例分析(美國)①自然條件②交通運輸③地廣人稀④工業基礎⑤科技
282世界主要的混合農業生產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農業
284混合農業的分布地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
285混合農業的發展優勢及實例分析(澳大利亞)①生態農業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活③市場適應性好
286工業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勞動力、資金、能源、原料、科技
287工業的產出產品和三廢
288工業投入要素與工業發展類型的關系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89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影響①原料種類和利用率②勞動力的數量、體力、知識、技術
290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技術
291五種區位因素指向型工業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
292原料、交通運輸、信息和勞動力對工業區位影響的變化①替代,減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達,重要④自動化,勞動力素質。
293社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①國防②政策③個人偏好④工業慣性
294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水污染(河流下游),風污染(下風向)
295企業增長的戰略①橫向一體化②縱向一體化③多樣化
296企業空間發展的特點①由近及遠擴張②由大市場至小市場擴張
297跨國公司的空間發展過程①代理商②銷售公司③組裝公司④生產公司⑤研發機構⑥全球經濟
298工業企業之間的聯系①生產的聯系②非生產的聯系③信息的聯系
299工業集聚的優勢①共享基礎設施②交流協作③降低運費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
300工業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小②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