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發散型思維方式學習方法
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必須大力倡導創新精神,這是擺在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創新素質,地理教師必須充分培養學生的新思維能力。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高中地理,以下學習啦小編將為大家帶來地理教學中發散型思維方式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發散型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總結如下:
一、 以“果”帶“因”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四重”,即“重過程教學”、“重學法指導”、“重技能培養”、“重實際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不要“授人以魚”而要“授人以漁”,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復習“河流與湖泊”一節時,書中講到“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而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這一結論是無可厚非的,讓學生記住它,也并非難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這就要讓學生知道“大”不單單是指其長度,而且還要從其徑流量、流域面積等多角度來分析,因為珠江位于我國華南地區,流經降水較多的濕潤地區,而黃河則位于我國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珠江的流量是黃河的6-7倍,故黃河只能被稱為第二長河,而不能稱第二大河。爾后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分析: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而不能稱之為第一大河?通過以上分析,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對問題的遷移和分析能力。
二、 以“線”帶“點”
通過對《地理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多而“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不太緊密。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去識記,學生會感到既枯燥又無味,同時遺忘率又高。即使學生記住了,也很難應付靈活性、綜合性強的高考模擬試題,從而給學生產生一種莫名的感覺:我下了功夫,卻考不出好成績。使學生對地理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進而產生一種恐懼感,真可謂:見“地”而無理,有“理”講不清。為此,本人在復習時,設置了多條 “線”,如:經線、緯線、交通線等,用這些“線”把一些“素不相識”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如在復習《世界地理》知識時,本人以赤道為“紅線”,要求學生回答:
① 自西向東,赤道所經過的大洲、大洋的名稱?
② 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氣候類型?成因?特點?
?、?赤道所經過大洲的主要地形區?成因?特點?
?、?赤道所經過的國家?首都?經濟?特有的農產品、礦產品?近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過以上復習,學生不但了解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學會了如何看圖、識圖以及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
三、 以“點”帶“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圖上,我們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看成一個“點”,以“點”為中心,向外畫“圓”,輻射其它地理知識,形成一個“面”。例如:講“北京” 時,要求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出北京的氣候類型、成因、特點?進而引出北京的“沙塵”天氣:爆發的時間?源地?原因?解決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幾月份舉辦可避免“沙塵”的襲擊?等一些問題)、歷史的變革、城市職能(引出城市職能的種類?以及我國主要城市的職能?)、人口(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經濟的發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業部門?今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課后讓學生再了解一下倫敦、巴黎、紐約、舊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熱點”城市。這樣,不但使學生識記了相關的地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四、 以“圖”帶“文”
古人云:學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書右圖”,由此可以看出地圖對于地理來說是何等的重要。這種強調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再把圖像信息儲存備用的作法,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多樣而豐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圖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記憶和再現,所以通過圖像建立起來的地理表象,在記憶心里活動中具有特殊意義。再說有些地理知識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而用圖表表示則比較直觀形象。更何況高考要求考生對“圖”的能力不斷提高:不但要求學生學會識圖、讀圖、分析圖,還要求學生能繪制圖表。因此,在復習時,就要重視“圖”。如:在復習“世界氣候”時,本人采用了以“圖”帶“文”的復習方法,先出示圖表,然后讓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判斷該圖是何種氣候類型示意圖?判斷的依據?該氣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該氣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點?植被及其特點?
?、?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上,找出該氣候類型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有該氣候存在?
③ 假如該地是南非的開普敦,此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如不符合,該圖應如何改動?(多媒體演示該氣候類型的其它圖表)
④ 假如把圖中的“氣溫和降水”改成:“高溫多雨,低溫少雨”,那么,該圖表示的又將是何種氣候類型?
由此引出另一種氣候類型的復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圖”的能力, 又能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等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發散型”思維方式在高三地理復習中運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研究探索,靈活地將“發散型”思維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去,不斷創新,更新教育觀念,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