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治學原理形成性考核冊答案(3)
6.(B)是政治權力主觀構成要素中最為基本的要素。
A.組織 B.能力素質 C.身份資格 D.理論與策略
7.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容,概括起來認為政治主要是(ABCD)。
A經濟的集中體現 B.要本問題是政治權力
C.有規律的社會現象,是科學,也是藝術 D.一種具有公共性的社會關系
8.共產黨組織被認為是(C)政黨的典型。
A核心會議型 B.支部型 C.單位化 D.代表性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A.以不產生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為限度 B.以不干涉政黨活動為限度
C.以不干涉社會自主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領域”為限度
10.( B)的存在形成了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 B.利益 C.階級 D.國家
三、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計18分)
1、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全體公民有權并且能夠直接過間接地,積極或消極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襲和終身任職的君主等為國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實際或形式地執掌國家最高權力的國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會:是指一個國家或政治共同體的一種介于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廣闊領域,它由相對獨立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和團體所構成。
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計32分)
1、寬容和理性精神體現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內容?注意闡述一下
答:寬容和理性精神是現代文明的精神實質。它包括如下內容: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念,對與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寬容態度, 不過寬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對方必須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項。
(2)妥協精神,在實踐中,當發生利益沖突時,利益沖突中相關的參與人,都必須抱著一種尊重體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協精神。
(3)每個人在行動與會論中應當考慮,其后果并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2、政治參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從政治參與的主體來看,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為。
(2)從政治參與的本質上看,政治參與是公民對于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
(3)從政治參與的外延來看,政治參與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響政府的活動,而不包括非法的行為。
(4)從政治參與的目標與對象來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決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同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注意詳加總結
答:(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性來實行統治,反對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治術來駕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學說則以“兼愛”、“非攻”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治。
五、論述題(20分)
試述“公權”與“私權”劃分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公權”與“私權”的劃分是對“權威”與“自由”關系的界定和確認,其理論和現實意義是:
(1)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共權力有效行使的保證。如果公共利益與公民個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時候,就需要對“公權”和“私權”做一個劃分,從理論上提供理論依據,從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這就為公共權力機構有效行使權力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法律準繩。使權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權利充分實現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公共權力機構或者出于保護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機構工作人員的私利目的卻往往打著保護公共利益的旗號,對公民個人權利進行侵害。如果對“公權”和“私權”進行明確劃分,就能從法律上對公民權利實行有效保護,防止公共權力機構對公民權利的損害;
(3)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能防止“公權”對“私權”的侵犯。從理論上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限制公共權力,保護公民權利,并從法律上賦予公共權力效力范圍,規定公民權利保護范圍,為二者各自的活動界定范圍,能夠有效防止“公權”超越其界限而產生的對“私權”的侵害;
(4)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礎。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能夠對公共權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對公民權利實行有效保護。權力的范圍有所限制,權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約束和監督,權利得到合法保護,這是對社會秩序的基本確認。經驗事實表明,權力的濫用是社會動蕩的根源。劃分“公權”與“私權”的界限,使權力得到有效限制、權利得到有效保護,這是社會秩序穩定的基礎。
看了“2016政治學原理形成性考核冊答案”的還看了:
1.電大政治學原理考試題及答案
2.2016年高考政治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3.高一政治上期末復習試題(答案)
4.公共基礎知識全真標準試卷
5.高一政治答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