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政治學基礎試題及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 利益集團
利益集團是使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響,進行非選舉性的鼓動和宣傳,用以促進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變,以便在公共政策的決策中,體現自己的利益主張的松散或嚴密的組織。其作用主要在兩方面:一,影響公共政策;二,影響政治民主化。
2、 政治投票
政治投票是公民個人在競爭性政策之間,或政治和公共職位候選人之間,或其他有爭議的政治問題面前表達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態度的一種政治行為方式。政治投票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在選舉、罷免、復決等各領域表達自己政治傾向的行為方式。
3、 國家
國家是經濟上占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按照區域劃分原則組織起來,以暴力為后盾的政治統治和管理組織。特點:國家是實行階級統治的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它的本質在于階級統治。
國家是一種特殊的暴力機器。
國家是按地區來劃分其國民的。
4、 政治行為
政治行為是政治關系的直接動態表現,他是人們在特定利益基礎上,圍繞著政治權力的獲得和運用、政治權利的獲得和實現而展開的社會活動。
政治行為有四個基本要素,即政治行為的性質、主體、方向和方式。政治行為的性質受著政治關系性質及其內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階級社會中,政治行為一般具有階級性,受著階級利益的影響和支配;政治行為以特定利益基礎上的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利主體為物質承擔者;政治行為的方向既含有人們的主觀動機,又受到客觀環境和條件的制約;政治行為的方式即政治行為模式,他是社會政治關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要素的復雜過程
5、 政治權利
政治權利就是特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及其體現的利益關系基礎上,由政治權力確認和保障的社會成員和社會群體的主張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資格。政治權利內容是對于共同利益的主張,形式是社會成員和社會群體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資格,行為上表現為政治權利法定范圍內的自主性。對于政治這一定義可以作如下理解:
1.政治權利本質上是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要求
2.政治權利以建立在特定經濟關系和利益基礎上的政治權力為前提條件和后盾力量。
3.政治權利體現著社會成員和社會群體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系
4.政治權利是法定的資格性規定,實現政治權利是社會成員通過政治生活實現利益的中介
二、簡答題
1、政治學研究的經濟學分析方法
(注意與馬義的經濟分析方法的區分)
在政治學研究中得以運用的經濟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公共選擇分析和新制度主義分析。公共選擇分析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為邏輯出發點,來研究和分析公共生活和集體政治生活的。其基本特點是:
第一,以單個的政治人作為分析起點,并且設定他是理性的。
第二,把政治過程看做是類市場過程,按照市場過程原則和規則特點,解釋和分析政治過程及其各主體的行為;
第三,根據理性人的互動的關系,構建的政治過程中行為主體之間的行為模式,并且的作為政治分析的基本模式,比如博弈對策模式、沖突聯盟模式、雙邊壟斷模式等。
新制度主義分析,是在西方經濟學的新制度主義興起后,擴展到政治研究領域的分析方法,也是政治學對于政治行為研究和理性經濟人假設的政治研究的局限性的反思的結果。新制度主義的政治分析力圖使政治行為與政治制度結合,是“將政治行為鑲嵌進規則的、規范的、預期的與傳統的制度化結構中的一種方式”。
2、政治社團的功能
政治社團作為政治性的利益集團,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識形態的功能、提供情報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經濟性功能以及政治社會化功能。
(1)、政治社團的象征性功能又稱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團可以為其成員提供種種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權益。政治社團的象征性功能對政治社團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政治社團的規模、發展前途以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政治社團的意識形態功能是指政治社團能夠反映其成員的意識形態性質的信仰。政治社團的意識形態功能指出了政治社團為了促進本組織成員的自身利益或實現某種主張,必須形成自己的理由。
(3)政治社團的溝通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團為其成員、政治官員,為議員或人民代表,為廣大公眾提供有關行業、本社團成員以及其他具體問題的信息或資料。這一功能很重要,政治社團要動員本社團成員,要使議員或政府官員等政府決策者信服其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所能提供的情報資料的數量和質量
(4)政治社團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團被其成員用來完成某一非常具體的目標。工具性功能是政治社團必備的功能,因為政治社團的本質就是為了維護和促進特定的社會成員的特定利益要求
(5)政治社團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員通過政治社團的活動養成特定的政治人格,并且學習和獲得政治知識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團是社會成員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媒介和場所。
3、政治冷漠的表現和原因
政治冷漠表示一種心理狀態,是消極的政治態度在政治行為上的表現。即不參加政治生活,公民對于政治問題和政治活動冷淡而不關心。
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個方面:
其一,經過長期政治浩劫后,公民對社會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對于政治目標失去信心;其二,政治權力的權威基礎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參與的功能下降;
其三,政治權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參與積極性下降;
其四,社會制度完善的國家,在正常情況下因為政治機構已替其成員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故有些公民認為參與政治與否無所謂,故不參加政治。
政治冷漠也會影響政府決策,使政府容易產生專斷的決策,故應當注意他的負效應。
4、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的關系
中央權力即由全國公共利益基礎上形成的公共權力,它具有最高性,唯一性等特點。它是國家安全和社會活動有序進行的保障。地方權力是在中央權力之下,由中央權力延伸出來并且基于部分地方公共利益形成的權力。
(1)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中央權力是地方權力得以存在的保障,地方權力是中央權力得以存在的基礎。
(2)確保中央權力的統一領導,堅持地方權力服從中央權力;在中央權力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權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