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雙雪濤習題答案
《大師》雙雪濤
監獄的犯人們要出來做工。一次,忙了整整一天,活已干完,天黑尚早,不著急回去。一位獄警便掏出棋子和棋盤,要和犯人下棋。犯人們沒人敢上,你 推我,我推你。這時,一個跛腳犯人走上前來,說:“政府,瘸子跟您學學。”獄警說: “行,坐下吧。”兩人便擺開了架勢。二十幾手后,獄警的子全給壓在后面,除了一 個卒,都沒過河。瘸子的大隊人馬已經把紅方的中宮團團圍住,卻不著急取子,只是把對方全都立案住,動彈不得。父親在旁邊一直站著看著,明白已經幾乎成了死局,獄警早就輸 了。這時父親說:“兄弟,炮五平八。”獄警反正要輸,就依父親的話走了一手。就這樣獄警依父親的指點走了三五手后,下成了和棋。瘸子忽然站起,盯著父親說:“我倆下”。父親還沒說話,獄警說:“反了你了,是不是想讓老子把你銬上!”父親趁機躲回倉庫,很晚了才開門出來回家。
那年父親三十五歲,媽媽離家走了。一個月后,父親下了崗。
父親十幾歲開始喜歡下棋,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程度。在我的記憶里,找父親下棋的人很多。一般是下三盤,父親都是兩勝一負,最后一盤輸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說,知道了,還差三十年。有的人輸了,不服氣,說,我們掛點東西。掛, 就是賭。父親說,朋友,我從來不掛東西,你這么說,以后我們就不能再下了, 剛才三盤算你贏,你就去說,贏了黑毛。還有人下完了棋,第二天拎著魚啊,肉啊,來要拜父親為師,父親不收,說自己的棋教不了人。我十五歲時,父親四十四歲。他胡子長了滿臉,比以前要瘦了,同時期下崗的人,有的已經做生意發達了,他卻窮苦不堪,變成每天在地上撿煙蒂抽的人,終日在棋攤泡著,但只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聲。而我受父親指點,也漸漸有了點名聲。
一個星期六的中午,一個跛腳和尚突然找上門,要和父親下棋。父親指了指自己:“我這十年,呵,不說了,好久沒下棋,腦袋轉不過來了。”
和尚說:“我這十年, 好到哪里去了呢?但你十年前欠了我一盤棋,我們今天掛點東西下一盤。 ”父親說: “一輩子下棋, 沒掛過東西。” 和尚說:“可能是東西不對。”說完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包,打開布包,里面是一個金色的十字架。十字架上刻著一個人,雙臂抻開。那人,那手,都像在動一樣。圍觀的人群突然變得極其安靜,全都定睛看著和尚手里的東西,好像被那東西吸住了。和尚
說:“這是古物,你贏了,你拿走。”父親說:“我輸了呢?”和尚抬頭看了看我說:“我一輩子下棋,賭棋,沒有個家,你輸了,讓你兒子 管我叫一聲爸吧,讓我有點安慰,以后見我也得叫。”父親抬頭,看著我。我說 : “爸,下吧。”父親笑了,看著和尚說:“來吧,我再下一盤。”
擲過硬幣,父親執黑,和尚執紅。紅方先走,如果是和棋,算黑方贏。開始,兩人都走的不慢,略微想一下,就拿起來走。到了殘局,兩人越走越慢,兩個人好像都瘦了一圈,汗從衣服里滲出來,和尚的頭上都是汗珠,父親手上的靜脈如同青色的棋盤。到了最末,兩人都剩下一只單兵在對方的半岸,兵只能走一步, 不能回頭,于是兩只顏色不同的兵便你一步我一步地向對方的心臟走去。 這時, 我明白了,是個和棋。
父親要贏了!
在父親的黑卒走到紅帥斜上方的時候,和尚笑了,不過沒有認輸,仍然向前拱了一手兵,父親突然把卒向右側走了一步,和尚一愣,拿起帥把父親的黑卒吃掉。父親,和尚拱兵,父親下將,和尚再拱,父親此時欠行,無子可走,輸了。
父親站起來,晃了一下,對我說:“輸了。”我看著父親,他的眼睛從來沒有這么亮過。父親說:“叫一聲吧。”我看了看和尚,和尚看了看我。我說:“爸。”和尚說:“好兒子。”然后伸手拿起十字架,說:“這個給你, 是個見面禮。”眼淚已經滾過他大半個臉,把他的污臉沖出幾條黑色的道子。我說:“東西你收著,我不能要。”和尚的手停在半空,扭頭看著父親。父親說:“我聽他的,東西你留著,是個好東西,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能拿出來看看,上面多少還有個人啊。”和尚把十字架揣進懷里,說:“我明白了,棋里棋外,你的東西都比我多。”然后看了看我,用手擦了一把眼淚,走了。
十年之后,我參加了工作。工作忙了,棋也越下越少,越下越一般。父親去世時,我拿了副棋和他埋在了一起。
《大師》習題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 分)
A.獄警在父親的指點之下把本來早就輸了的棋下成了和棋,這讓跛腳犯人非常惱火,提出要和父親一決高下,但獄警不顧父親的意愿制止了這件事。
B.人們和父親下棋輸了之后的表現各不相同:有心服口服的,有不服氣提出“掛”東西再下的,有要求拜師的。對后兩種人的請求,父親不為所動。
C.“父親要贏了”一句獨立成段,有強調作用:“我”不用在父親沒有征得我同意的情況下違心地叫跛腳和尚“爸”了,這突出了“我”內心的欣喜;同時為后文情節的突轉蓄勢。
D.小說以時間為序,講述了父親令人感傷但又令人欽佩的一生,交錯運用了倒敘、插敘、順敘等多種敘述方式,既充實了小說內容,又使小說層次清晰。
E.小說善于通過動作、神態等描寫展現人物心理,如“眼淚已經滾過他大半個臉, 把他的污瞼沖出幾條黑色的道子”的神態描寫就寫出了和尚贏棋后的喜悅。
(2)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概括父親的形象特點。(6 分)
(3)小說末尾,作者是如何把寫父親和跛腳和尚的對弈的寫得如此驚心動魄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 分)
(4)小說為什么要以“我”的視角來講述“父親”的故事?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 分)
《大師》答案
(1) (5 分)答 D 給 3 分,答 B 給 2 分,答 C 給 l 分;答 A.E 不給分。
A 項,“獄警不顧父親的意愿”錯誤,文中說“父親還沒說話”。C 項, “違心” 不準確,從原文情節來看,父親答應以“我”叫和尚“爸”為賭注是征求過“我”的意見并得到了“我”的同意的。E 項,“贏棋后的喜悅”錯誤,應該是寫出了和尚聽到 “我”叫“爸”之后的喜悅。
(2)①從十幾歲時開始喜歡下棋,執著追求,棋藝高超。(2 分)
②看淡勝負,一般三盤棋都是兩勝一負,不與人爭高下,不貪圖名利。(2 分)
③富有同情心,以義為先。從他為不奪人所愛故意輸棋給和尚可以看出。(2 分)
(3)①通過兩人的動作描寫,開始是“走得不慢”,后來是 “越走越慢”,最后是“你一步我一步地”拱;②通過兩人的肖像來寫,“兩個人好像都瘦了一圈,汗從衣服里滲出來……”等描寫襯托出了局勢緊張。好處:為下文父親讓棋作了鋪墊,體現了父親棋品的高人之處。
(4)①“我”是貫串全文情節的線索,父親的故事通過“我”的所憶、所思、所見、所感展現出來。
②“我”充滿感情的敘述,讓小說更富有情感,更有感染力,也使小說顯得更真實。
③“我”對父親起了襯托作用,“我”受父親指點,也喜歡上了下棋,有點名聲,襯托出父親棋藝的高超。
④“我”深受父親的影響,沒有接受和尚饋贈的十字架,從另一角度突出了小說“人品高于棋藝”的主題。(每點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