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讀書人》習題答案
《大地上的讀書人》
在貧乏的鄉村,走在荒蕪的山路上,有一本書在你面前打開,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對話,是一件多么甜蜜的事情。雖然不是在溫暖的書房讀書,而是在田間山頭、在匆匆的腳步度量中讀完的,書上的每一個字句都跳躍著進入視線,但因此更加帶著熱騰騰的氣息,可以拿到生活中掂量,可以在天地草木間尋找注解,可以以最強勁的頻率和心靈發生共振。
幾年前,我去了宜賓李莊,小鎮偎依在長江邊。風景恬靜平淡,一如我成長的村莊。一大群白鴨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鳧水,覓食,抖翅膀,嘎嘎亂叫;再向遠,是濃淡迤邐的一道道山嶺一朵朵白云……
其實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小鎮。
上個世紀抗戰硝煙彌漫,中國似乎擺不下一張書桌。無數的文化單位開始西遷,遷向中國的腹地,遷向有深山大河屏障的僻遠城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讀書人如傅斯年、李濟、董作賓、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等,選擇了這個貧窮而偏僻的小鎮蝸居,保存學術的薪火。
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人都寄居于廟宇、祠堂、農舍、倉庫,空氣潮濕,缺醫少藥,很多人因此染上沉疴。最要命的是,沒有書,沒有實驗器材。唯一帶有存書的機構是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讓讀書人稍微得以慰藉。但是,要到這里殊不容易,我曾經在李莊鎮外尋索,穿過一大段彎彎曲曲的田埂,還有一片樹林,然后爬500多個臺階,才找到山峰頂部的一個山莊,這就是當年的史語所辦公遺址,現在已改為學校。
就是在這樣的山路上行走,我突然回到了少年時代。
不同時代的讀書人,都是在大地上讀書,天作幕,地做席,人立天地間,攜一書,與千年的精神脈絡相守。外面的風雨雷電都化作這一畫面的背景,漸漸消隱,而在書間、在人間印證過的心靈之音卻漸次成為主角。
這樣的生活苦嗎?我翻遍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在李莊留下的文字,看到的只有讀書、研究、做學問的豐滿記憶,更多的是對國運、天下事的遠視,而不見對物質困苦的埋怨。
如果可以穿越,我說不定能看到這一幕:在如豆的煤油燈下,考古學家董作賓躬身簡陋的斗室,手寫考古史上開天辟地的煌煌巨著《殷歷譜》,每寫一句,三擱其筆,往返于古籍和甲骨文標本之間,核對求證;同濟大學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和夫人、兒女以及學生,攜帶大盆小盆,興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并收集蛙卵做實驗。在李莊的田野溝渠間,人跑蛙跳,你追我趕,泥水四濺;中國營造社的梁思成興致勃勃地畫下李莊舊舊的東岳廟的建筑構式圖,旁邊是同濟大學學子的瑯瑯書聲……
在彼時的李莊,世界很喧嘩,有人做了高官,有人發了國難財,也有讀書人因此眼紅,放棄書桌,奔向豪門之間。剩下的那一群讀書人,面帶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冊筆墨之間,自得其樂。
在每一個時代,在每一個當下具體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讀書更好的選擇。歷史會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
《大地上的讀書人》習題
13.為了突出自己是“大地上的讀書人”,作者在文章的前4段里表達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根據提示簡要概括。(4分)
第1段:交代自己年少時無錢買書借書閱讀的艱難環境。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揭示自己在大地上讀書的益處和意義。
14.仔細讀下面這個句子,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對“那一群讀書人”懷有一份深情,說說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明確地傳達出來的。(4分)
剩下的那一群讀書人,面帶菜色走在大地上,孜孜埋首于卷冊筆墨之間,自得其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題目是“大地上的讀書人”作者以‘大地上”修飾“讀書人”,結合全文,說說“大地上”這一修飾語包含哪幾層含義。(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在每一個時代,在每一個當下具體的境遇中,肯定有比讀書更好的選擇。歷史會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真正留存”的到底是“什么”?請結合全文作簡要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上的讀書人》答案
13、第2段:概述自己干農活歇息時和放學路上讀書的情景。
第3段:描寫自己在野外讀書時的暢快而興奮的心情,勾勒自己邊走邊讀的形象。
14、感情:敬佩(或贊美)
表達:面帶菜色——物質上的艱難,“孜孜”、“自得其樂”——精神上的快樂,通過兩者的反差凸顯出來。
示例:以“面帶菜色”揭示物質生活的艱難,以“孜孜埋首于卷冊,自得其樂”表達出讀書的勤奮和快樂,作者從清貧的物質生活和快樂的讀書生活的強烈的反差中,表達了對“那一群讀書人”敬佩和贊美之情。
15、(1)野外(山間地頭)。(2)艱難環境下的。(3)腳踏實地的做學問(真實而實在的)。
16、(1)讀書人的姓名和事跡。(2)讀書人創造的精神財富(文化著作、人格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