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柑者言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賣柑者言》是一篇元末明初文學家劉基所寫的一篇政治寓言。講述由買賣一個壞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議論,假托賣柑者的一席話,深刻諷刺了有名無實者的丑惡嘴臉。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分享的是《賣柑者言》文章基礎訓練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賣柑者言》基礎訓練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組是( )
A.燁然(huá) 鬻(yù) 籩(biān)
B.炫(xuàn) 皋比(ɡāo) 洸洸乎(ɡuānɡ)
C.伊尹(yǐn) 皋陶(yáo) 虞舜(shùn)
D.123(dù) 醇酉農(nónɡ)
提示:“燁”讀“yè”。
答案:A
2.填空。
劉基,字_______,封_______,追贈太師,謚文成,為_______開國元勛,軍事家、政治家、_______家。民間有_______的稱道。
所著_______共有二十卷。他由于經歷了元、明兩代政權更迭的紛擾動亂,閱歷較廣,特別是對元末統治者腐朽墮落、貪婪暴虐的反動本質認識較深,憎恨甚切,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歷史的真相。他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質以及他們壓榨掠奪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藝術性都比較強。
答案:伯溫 誠意伯 明 文學 “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 《誠意伯文集》
3.對于那種徒有虛名而不學無術的人,可以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成語來形容。
答案: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賣柑者言》同步訓練題: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吾業是有年矣
(2)醉醇酉農而飫肥鮮者
(3)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
(4)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答案:(1)“是”是代詞作賓語,這個生意。
(2)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肥、鮮”均充當“飫”的賓語,用作名詞:肥肉、鮮魚。
(3)“干”(盾牌)、“城”(城墻)是名詞作動詞,意為“保衛國土”。
(4)“坐”意為“徒然”“白白地”,這是一詞多義現象,另外“坐”還翻譯為“犯罪”、通“座”等。
2.把“吾子未之思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并說說翻譯以后的句子和原句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這道題考查古今句式的差異。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規律之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這樣,我們不僅能正確理解句子的含意,而且掌握了規律,以后再遇到這種句子就能夠獨立分析了。
參考答案:您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原句有否定詞“未”,賓語是代詞“之”,都放在動詞前。翻譯以后的句子“之(這個問題)”和“思(想)”換了位置。
3.分析標題“賣柑者言”。
提示:聯系文段內容知“言”是名詞。要注意與文言文標題中的“說”(文體)加以區別,不能作動詞詞性。
參考答案:“言”在文言文標題中指“話”,作名詞。“賣柑者言”,就是“賣柑者所說的話”。
4.如何理解“盜起而不知御……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提示:結合注釋翻譯這一小段,聯系中心思想可知這段話的含意。
參考答案:文官、武將真如其外表那樣令人尊敬、仰慕嗎?絕不是!他們不僅不令人尊敬、仰慕,其所作所為更令人發指。所以作者十分氣憤,一氣之下,連用了一串排比句對這些道貌岸然的武將文官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5.作者為什么要假托賣柑者來針砭時弊?
提示: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可知。
參考答案:由于當時言論不自由,作者寫此文針砭時弊而又要防止因此遭受迫害罷了。
快樂時光
急中生智
我報名參加了口才訓練班。第一天上課時,老師要我們先行自我介紹,并說明參加訓練班的動機。
輪到我發言時,“噢……”半晌接不下去,最后終于沖口而出:“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么要參加口才訓練班了吧!”
《賣柑者言》閱讀訓練題: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題。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于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 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酉農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諷耶?
1.柑到市場上“賈十倍,人爭鬻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從題干中的上句找答案。
答案: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
2.從上文中歸納一個成語。
提示:通過查工具書把握此成語的意思。
參考答案: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3.從文中看,“賣果者”屬于( )
A.善藏柑 B.善欺人 C.善賣果 D.善說理
提示:從課文的后半部分看,賣果者是以此類比在講道理。
答案:D
4.對賣柑者賣的柑子,“我”的態度是怎樣的?
提示:找“我”所說的話的關鍵之處。
參考答案:“甚矣哉,為欺也!”(你的欺詐行為太過分了!)表明“我”很氣憤。這個倒裝句,起強調作用,突出賣柑者欺騙之甚。
5.翻譯下列句子。
置于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提示: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重要句子的翻譯。注意“賈”“鬻”的意義。
答案:(把柑)放到市場上賣,價錢在(原來)十倍以上,但人們依然爭相購買。
6.本文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提示:文章第三自然段是揭示主旨的段落,借賣柑者的話揭露了社會問題。
參考答案:揭露在社會生活中同樣存在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數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注:①鐺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謁:拜見。
7.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所蓄茶有數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 惑:迷惑不解。
D.貴官執盞一拱曰:“甚熱。” 熱:熱情。
提示:A項儲存;B項恭敬;D項水溫高。
答案:C
8.將下面這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手自烹進,冀得稱譽。
提示:補出省略成分,“冀”翻譯成“希望”。
答案:親自動手烹煮進獻給(貴官),希望得到(他的)稱贊。
9.讀完文段后,(1)請你揣摩一下僧人聽了貴官的話后的心情;(2)你認為本段文字諷刺了哪一類人?
提示:緊緊圍繞原文,展開聯想和想象。
參考答案:(1)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喪的。
(2)例:諷刺了趨炎附勢的人;諷刺了攀附權貴的人;諷刺了拍馬屁的人等。
深層探究
10.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怎么看待?賣柑者是否實有其人?
提示:緊密聯系課文中心進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答案:作者是借寓言中的賣柑者這個虛構人物來曲折反映當時社會的事實。這是一種類比諷喻的手法,在當時社會只能用這樣的手法。
應該有賣柑者其人,因為市場上有偽劣商品,自古有之;由此聯想官場上有名為“人民公仆”實為貪官且尸位素餐的腐敗分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是在說他們。
賣柑者其人有與沒有都不重要,關鍵是作者這樣寫既能保護自己,又使文章多了一層含蓄,諷喻是必要的。
中考鏈接
11.(2004北京中考) 下面場合中,如果班長既想達到批評的目的,又想把話說得委婉,表達恰當的一項是( )
小李和小楊,為了一點小事,兩個人在自習課上大聲地爭吵起來。這時,班長說:“______________”
A.你們這樣大聲爭吵,影響很壞。
B.你們這樣大聲爭吵,難道不感到羞恥嗎?
C.你們這樣大聲爭吵,影響不太好吧。
D.你們這樣大聲爭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提示:本題考查表達得體。A、B兩項言辭過于激烈,D項諷刺意味太濃。
答案:C
12.(浙江溫州畢業考試) 賞析下面這首古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江畔獨步尋花
杜 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詩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連”改為“翻飛”好不好?為什么?
答案:(1)滿 壓
(2)不好。“翻飛”只寫出了蝴蝶嬉戲花間的情狀,而“留連”不僅寫出蝴蝶留戀花間的情景,還流露出詩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做到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