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版的高二語文暑假作業(yè)答案(2)
10.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故宋國之長者曰
【根據(jù)文段意義和文言斷句的一般規(guī)律,“請曰”后文緊跟著“野人”說的話,所以此處有一停頓;兩個“也”均為表語氣的虛詞,均應該停頓,且后一個“也”后轉(zhuǎn)變了說話的人;“子罕曰”后是“子罕”的話,因而也要停頓;子罕的話從“子”“我”兩方面談對“寶”的態(tài)度,所以兩個“寶”后也需停頓。(野人請曰:“此野人之寶也,愿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
【參考譯文】
宋國的一位農(nóng)夫在耕田時得到了一塊玉,獻給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農(nóng)夫請求說:“這是我這個鄉(xiāng)下人的寶貝,希望相國賞我個臉,收下它吧。”子罕說:“您把玉當成寶,我把不接受它作為寶。”所以宋國有德行的人說:“子罕不是沒有寶,而是他認為的寶與眾不同啊。”
第5天
1.D【A項,不寒而栗:不寒冷而發(fā)抖,形容非常恐懼。語境是指寒冷,而非害怕,與語境不合。B項,反戈一擊:比喻掉轉(zhuǎn)頭反對自己原來所屬的或擁護的一方。不合語境。C項,廣開言路:盡量給下屬和群眾創(chuàng)造發(fā)表意見的條件。用錯對象。D項,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各有所長,各有特色】
2. C【A項,搭配不當,“留守兒童的問題”應為“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B項,不合邏輯,應改為“等各種民生項目”;D項,成分殘缺,“‘速生雞能不能吃’”后應加上“等問題上”】
3. A【可以使用內(nèi)部粘連法。⑥和④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容易看出,而①陳述的事實顯然與⑥的內(nèi)容形成轉(zhuǎn)折關(guān)系。①⑥④的排列便推出,而②中的“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又照應了后文的“禁捕”“滅絕”等詞,由此可知為A項】
4. 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優(yōu)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四個材料分別表明了某市的四個特征: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景色優(yōu)美,經(jīng)濟較發(fā)達。確定以“某市是歷史文化名城”為主干句,將其余三個特征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定語即可】
5.示例1:人生沒有永恒的輝煌,就像世間沒有永遠的陽光,總會云遮霧蔽
人生沒有永恒的坎坷,就像大海沒有永遠的惡浪,總會風平浪靜
示例2:人生沒有永恒的掌聲,就像花園沒有永遠的鮮花,總會花開花落
人生沒有永恒的磨難,就像天空沒有永遠的暴雨,總會雨過天晴
6.(1)拿這些士人民眾怎么辦啊?
(2)把那些敵人統(tǒng)統(tǒng)殺掉,讓他們一個不留。
(3)讓他們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
(1)注意固定句式“奈……何”的翻譯,是“拿……怎么辦”的意思。
(2)“刈”是“殺”的意思,“靡”是“無,沒有”的意思,《促織》中“靡計不施”中的“靡”就是這個意思。
(3)第一個“田”是名詞作動詞,“種田”的意思,“舊新”理解應聯(lián)系原文,可以推斷是“新的舊的地位”的意思。
【參考譯文】
武王打敗了商朝,召見姜太公,問他:“該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辦?”太公回答:“我聽說喜歡那個人,同時會喜愛他房上的烏鴉;憎恨那個人,會連帶厭惡他的籬笆。全部把他們殺掉,不留活的,怎么樣?”武王說:“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進見,武王問:“你看怎么辦?”邵公回答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讓他活著,怎么樣?”武王說:“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么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種自己的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貴族有了過錯,責任在紂一個人身上。”武王說:“好。”
名句默寫:(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4)戎馬關(guān)山北 憑軒涕泗流 (5)不義而富且貴
第6天
1.D【“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意思是處于上層和高位的人喜歡什么或有什么愛好,下面的人就一定會對什么喜歡、愛好得更厲害、更強烈;A項,“冬溫夏清”是指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B項,“珠圓玉潤”比喻歌聲婉轉(zhuǎn)優(yōu)美或詩文流暢明快。C項,“一團和氣”本指態(tài)度和藹可親。現(xiàn)多指互相之間只講和氣,不講原則】
2. B【A項,搭配不當,“提高”與“特色”不能搭配,可改為“突出……特色”。C項,語序不當,可將“所有”移至“中國”之后。D項,結(jié)構(gòu)混亂,可將“使它”刪掉】
3. B【根據(jù)前后連貫的原則,①句應接在句末,使“花香”與“嗅覺”呼應;根據(jù)排除法,⑤放在句首;⑤與“春意盎然”呼應,②應接在⑤后;⑥與②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⑥排在②后;③與④是讓步關(guān)系,③排在④前】
4. ①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派繪畫是抽象藝術(shù)。②它是由畢加索、康定斯基、馬蒂斯以不同方式發(fā)展起來的。③它是以高速發(fā)達的審視技術(shù)以及對其他繪畫和藝術(shù)史的熟諳程度為先決條件的。
【可將原句的主語(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派繪畫)及其同位語的中心詞(抽象藝術(shù))處理成一個短句,將原句中“抽象藝術(shù)”的定語部分處理成一個短句,將原句的謂語部分“以……為先決條件”處理成一個短句。注意適當使用代詞】
5. (1)與城市學生相比,農(nóng)村的“寒門學子”處于劣勢。
(2)要盡量增加農(nóng)村學生在自主招生中的名額;有必要采取多元的錄取方式;對農(nóng)村的“寒門學子”可適當降分錄取。
【(1)從圖表展示的情況看,不同家庭所在地學生在自主招生中名額的差異較大,直轄市占9.7%,接近1/3;其次是省會城市、地級市、城市郊區(qū)、縣城、鎮(zhèn),最低的是農(nóng)村。這足以說明農(nóng)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在自主招生中呈現(xiàn)出明顯的劣勢。(2)根據(jù)上題的分析,提一條建設(shè)性建議就相對容易了。注意所提的建議只要一條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建議要具體,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6.B【 B項,憂,指父母的喪事。本句的意思是“因母親去世離職” 】
7.B【A項,介詞,因為/動詞,作為;B項,連詞,于是,就;C項,人稱代詞,他/人稱代詞,它的;D項,代詞,它們,指書/助詞,的】
8. (1)尚書令沈約,是當時的文壇宗師,每當看到王筠的文章,贊嘆吟誦玩味,認為(自己)趕不上(王筠)。
(2)王筠天性寬弘敦厚,不因有技藝才能而自視高人一等,而且年輕時就有才華名望,在當時和劉孝綽一起被(世人)看重。
【(1)本句關(guān)鍵詞:宗,宗師;每、每次;咨嗟、贊嘆;以為、認為;逮,及、比得上。
(2)本句關(guān)鍵詞:弘,寬弘;以,因為;高,意動用法,認為……高;而,連詞,而且,表示遞進;擅,擁有、據(jù)有;見,被;“見重當世”是被動句】
【參考譯文】
王筠,字元禮,另一字是德柔,山東臨沂人。王筠小的時候機敏聰慧,七歲時就能寫文章。十六歲那年,寫成了《芍藥賦》,文辭很優(yōu)美。等到長大后,心性純正恬靜,喜歡學習,和叔伯兄弟王泰名望相等。陳郡有一人叫謝覽,謝覽的弟弟謝舉,也有很高的聲譽,當時的人因為這種情況流傳一句話說:“謝家有謝覽、謝舉,王家有王養(yǎng)、王炬。”王炬就是王泰,王養(yǎng)即王筠,是兩人的乳名。
(王筠)剛做官時任臨川王行參軍,遷任太子舍人,又任尚書殿中郎。王姓自東晉渡江南遷以來,沒有人任郎署官職的,有人勸他推辭觀望不去就任,王筠說:“陸平原是東南的才子,王文度在江東無人能比,我能夠和古人并駕齊驅(qū),還有什么遺憾呢。”于是很高興地就職。尚書令沈約,是當時的文壇宗師,每當看到王筠的文章,贊嘆吟誦玩味,認為(自己)趕不上(王筠)。王筠寫詩賦能用生僻少用的韻,每次參加公卿們的宴會一起作詩,他的文辭一定十分妍麗華美。沈約經(jīng)常自信地對高祖說:“以后的名家,恐怕只有王筠是獨一無二的。”
昭明太子喜歡文人學士,時常與王筠及劉孝綽、陸倕、到洽、殷蕓等在玄圃園嬉游宴飲,太子唯獨拉著王筠的衣袖,撫著劉孝綽的肩膀說:“這就是‘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他被推重就像這樣。
普通元年,因母親去世離職。王筠特別有孝心,因居喪過哀而極度瘦弱,服喪超過了常禮。三年服喪期滿后,病了很久不能任職。中大通二年,任司徒左長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王筠奉命寫哀悼文冊,又得到大家的贊賞。
王筠天性寬弘敦厚,不因有技藝才能而自視高人一等,而且年輕時就有才華名望,在當時和劉孝綽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序中寫道:“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到老更是越來越專心。即使是偶爾讀到文章或看見景物,都立即分條記下來,以后再審閱觀覽,觀興更深,習慣與性情已養(yǎng)成了,寫作不停,不覺疲倦。自十三四歲,也就是齊朝建武二年乙亥年到梁朝大同六年,共四十六年了。年幼時讀《五經(jīng)》,每部經(jīng)書都讀了七八十遍。特別喜歡《左氏春秋》,時常在口中念念有詞,加以背誦,引用為談話的資料,省略取舍,共讀了三遍抄寫五次。其他各種經(jīng)書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jīng)》《本草》等都抄了兩遍。子史諸集都抄了一遍。未曾請他人代抄,都是自己親自摘抄謄錄,大大小小共一百多卷。不值得用來傳給好事的人,只是為了防備遺忘而已。”又給他的兒子們寫信論說其家世,歸納一起就是:“歷史上說安平崔氏和汝南應氏,都是歷世有文才的,所以范曄說崔氏‘世代擅長雕龍’。然而不過是父子兩三代人罷了;沒有在七代人中,累世盛德,光輝相承,爵位相承襲,人人有文集,像我們家族這樣。少傅沈約對人說:‘我年輕時喜歡讀百家諸子書,親自編撰了四個朝代的史書,開天辟地以來,沒有哪一個家族能像王氏家族這樣官位相蟬聯(lián),文才不斷的盛況。’你們要仰觀祖先的遺業(yè),要發(fā)奮努力。”
9. 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tǒng)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文言文斷句一般首先要認真通讀全文,把容易斷開的句子先斷開,再依次縮小斷句范圍。對于疑難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抓住關(guān)鍵詞,仔細推敲。注意以下六個關(guān)鍵點:找名詞、代詞,看虛詞,察對話,據(jù)修辭,辨句式,依總分】
【參考譯文】
周室衰微后,諸侯恣意行事。仲尼痛悼禮樂崩廢,追修經(jīng)術(shù),來宣揚王道,匡正亂世使它返歸正道,通過他的著作立說,為天下制定禮儀法度,留下“六藝”綱紀給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第7天
1.D【 應接不暇:原指景物很多,來不及欣賞;后來形容人或事繁多,接待應付不過來。目不暇接: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琳瑯滿目:比喻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2. A【 B項,搭配不當,“老齡人口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應為“老齡化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C項,不合邏輯,“在建規(guī)模1.2萬公里”不包含在“中國鐵路運營里程”中;D項,句式雜糅,前面的主語為“公民”,所以“還會有一個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交通違章等的統(tǒng)一平臺建成”應改為“還會有一個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交通違章等信息建成的統(tǒng)一平臺” 】
3. D【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得體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應結(jié)合語境、語意、語感等方面確定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棥5冖诰涫顷P(guān)鍵句,①③④⑤⑥句都是在說讀書的好處,②句轉(zhuǎn)折,說“有的書有缺點”,所以②句一定不會插在那些句子的中間】
4. (家風)是父母親傳給我們的人生智慧(或道德理念),它會形成我們基本的做人做事態(tài)度(或:它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本題所提供的材料其實都蘊含著“家風”的含義,基本上都是父母對子女就某一問題進行的教育,仔細體會一下,這些教育都負有一定的技巧性(智慧性)且都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根據(jù)這樣的分析,按題目要求(包括“開頭”、字數(shù)等)整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