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暑假作業答案2016年(2)
專題五社科文
一、1.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道學家的‘道貌岸然’其實就是儒學創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誤,從第三段“宋明以來,道學家們往往方巾葛袍,嚴于治家待人,不茍言笑,‘坐如尸,立如齋’,透出來一股僵腐之氣,所謂‘道貌岸然’,指的就是這種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脫俗的必然產物,事實上,它不僅扼殺了個性,而且,也從根本上與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違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學走向僵化的標簽”等句內容來看,道學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學的“恭”已是“貌合神離”了。
2.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項,“幾乎所有的宗教”有誤,文中主要論述了儒家相關的觀點,第四段為進一步論述儒家的觀點,又舉了佛教的 “定”加以比較,但并未言及其他宗教。C項,“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從而達到修身養性,規范行為的目的”有誤,第三段的有關論述意在說明道學家的“道貌岸然”與儒學的精神相背,是儒學走向僵化的標簽。D項“后來被儒家借用”有誤,原文第四段為“宋儒忽然從先秦經典里找到一個‘敬’來解釋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響”。
3.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從第二段“宋儒曾拿《禮》中‘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這兩句話解釋‘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準確意義,就會因為房間里沒有人而掉以輕心,生出輕慢之心”與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觀點。
二、
1、D“對別人的思想不能全盤加以吸收”在文中無依據。
2、C這個說法和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并且“一旦閱讀”的說法應該是“一旦不加選擇地大量地閱讀”。
3、A B項適當讀一點各門學科的經典之作,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C但“動腦子”在文中的意思是“鍛煉思維能力,增長知識水平。”不是“累腦子”D首先應該閱讀本行業的開山之作。
三、
1.C(這一說法在文章中沒有依據。)
2.B(文中沒有講“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區別”。)
3.D(說“儒家思想的演變,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演變”,過于絕對,儒家文化只是代表,還不能包容全體。)
專題六 文言文有閱讀
一、1. C (先:……之前)
2.B A.而:均為連詞,并列關系/因果關系;B.因,均為動詞,趁著、趁機;C.之:音節助詞/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以,均為介詞,把/因為)
3.B ①表示魯宗道勤奮刻苦有志氣;②是魯宗道的政治主張;⑥是表示魯宗道的忠實;以上三項均與為人剛正的品德無關
4.A B.魯宗道最終并沒有因此而無奈辭職;(:.在七廟中設立牌位并不是章獻太后的主張,更沒有成為事實;魯宗道也并沒有“當眾阻攔太后的車隊”;魯宗道要求太后出行應該跟在在皇帝后面,章獻太后都能虛心接受并一一改正這個說法也不盡正確;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5.見譯文。
[文言文參考譯文]
魯宗道字貫之,亳州譙人。幼年喪父成了孤兒,寄養在外祖母家。舅舅們都是行武之人,很輕視宗道,宗道越發奮厲讀書。(宗道)拿著自己所寫的專章拜見戚綸,戚綸很器重他。中了進士,做了濠州定遠尉,兩次調動任海鹽縣令。縣東南原來有小河;能夠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鄉丁疏通治理好了這條河道,人們稱這個水利工程為“魯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開始詔令兩省設置六名諫官。考核宗道的政績為上等。兩省首先提拔宗道與劉燁擔任右正言,(過去)諫官的奏章都要通過“閣門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諫官無法與皇帝面陳意見,魯宗道請求當面與皇帝論事,奏章通過“通進司”直達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從傳聞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進諫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討厭他說得太多。后來趁回答皇上問話之機,宗道為自己辯解說:“皇上任用我,難道只是想有納諫的虛名嗎?我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祿感到羞恥,請求罷免我的官職讓我離去。”皇上反思了好長時間,終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來在大殿的墻壁上寫上“魯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獻太后執掌朝政,問宗道說:“唐代的武后是個怎樣的君主呢?”回答說:“她是唐代的罪人,差點危害國家。”太后默不作聲。當時有人請求在七廟中設立劉氏的牌位。太后問輔臣們,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贊成這么做,說:“如果在七廟中設立劉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辦?”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將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輦車在皇帝前邊走,魯宗道:“丈夫死了跟從兒子是婦人立身的道義。”太后就立即改為在皇上的車子之后乘輦前往。當時很多當權者都讓自己的孩子在館閣讀書,宗道說:“館閣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紈绔子弟們憑父輩的恩澤待的地方呢?”樞密使曹利用依仗權勢驕橫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責他,從貴戚到當權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魚頭參政”,因他姓魯,而且說他的秉性像魚頭那樣硬。兩次升職做尚書禮部侍郎、祥源觀使。病重的時候,皇上親自來慰問,賜給他白金三千兩。死了以后,太后親自去祭奠他,追封他為兵部尚書。
宗道為人則毅正直,痛恨邪惡,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說話,不注意細枝末節。做諭德時,住得離酒館很近,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緊急召見,派去傳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從酒店回來。到了宮中,使者要先進入稟報,就給他打招呼說:“皇上如果怪罪魯公子何來得那么遲,該找個什么的理由回答呢?”魯宗道說:“只管將實情告訴皇上。”使者說:“(如果)這樣,那么魯公就獲罪了。”魯宗道說:“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過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詰問他(為何遲遲而來),使者就完全按照魯宗道所說的話如實向皇上稟報。宋真宗責問魯宗道,魯宗道謝罪說:“有老朋友從家鄉來,我家貧,沒有像樣的杯盤,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真宗聽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認為魯宗道忠實可大用,并把這個意見告訴了劉太后。(真宗死后)劉太后臨朝,魯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二、9.A(詭:假稱。)
10.C(C項均是介詞,從。A項,副詞,趁機;介詞,憑借、依靠。B項,副詞,于是,就;副詞,竟然。D項,表“……的原因”;表方式或手段,“用來,靠他來”。)
11.B(③是張永說的話;⑥是張永做的事。)
12.C(“不要改動反映的情況”不正確,應為“去掉此疏,換另一道立刻進呈”。)
13.(10分)
(1)(一旦)劉謹被誅,您一定會受到皇上的重用,就可以全部矯正他以前的所作所為。
(“用”“矯”及被動句式翻譯準確各給1分,句意正確給1分。共3分。)
(2)劉謹專權時,連我們這些人都不敢直言,何況是其他官員呢。
(“用事”“亦”“況”翻譯準確各給1分,句意正確給1分。共3分。)
(3)張永不希望牽連太多大臣,更是有遠見的做法,然而若不是楊一清的智略比張永更勝一籌,張永也不會被楊一清所說動。
(“旁”“識見”“出”及被動句式翻譯準確各給1分,句意正確給1分,共4分。)
以上是學習啦小編分享了高二語文暑假作業答案2016年,有幫助到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