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心理學知識點
變態心理學考試重點整理
1、變態心理學精神病
ICD-10已經放棄使用精神病一詞,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而且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癥狀的情況:幻覺;妄想;顯著的興奮和活動過多;并非抑郁或焦慮引起的嚴重而持久的社會性退縮;顯著的精神運動行遲滯;緊張癥性行為。
2、對心理異常現象的現代說明:
1)精神分析理論解釋異常心理現象的兩個基本命題:
第一個: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
第二個:認為性的沖動都是神經癥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以上述兩命題為基礎,弗洛伊德推演出如下的五個判斷:
①人類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動的動力,這一動力叫力必多;
②性心理發展在力必多驅動下經歷三個階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
③人的心理結構由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構成;對應人格則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
④本我-快樂原則;自我-現實原則;超我-道德原則;
⑤人具有防止焦慮的能力,叫防御機制。
1)精神分析理論對心理異常現象的說明:
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條件:合理度過性心理發展的每個階段。發展受挫會造成“固著”和“退化”;
②焦慮體驗:自我處理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③克制、壓抑非理性沖動,以防止、抵御和消除焦慮,出現神經癥、心理障礙。
2)行為主義的解釋 (巴甫洛夫)
①神經癥和精神病的區別:神經活動障礙的復雜性或精細性特征上的區別;
②神經癥和精神病的原因:興奮和抑制這兩個基本神經過程的沖突造成;
③神經衰弱與癔病:前者興奮過程的優勢和抑制過程的薄弱;后者是抑制過程的優勢和興奮過程的薄弱。
3)人本主義的解釋
①潛能的性質和特點——趨向完美
②心理異常的原因:潛能受阻是自我無法實現的結果。馬斯洛認為心理異常最基本的表現:存在焦慮,是存在與責任的沖突。
3、正常心理活動的功能
1)保障人順利地適應環境,健康地生存發展;
2)保障人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在家庭、社會團體、機構中正常地肩負責任,使人類組織正常運行;
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
4、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1)標準化的區分:李心天四標準(醫學標準、統計學標準、內省經驗標準、社會適應標準);
2)心理學的區分:郭念峰三原則(主客觀世界統一性、內在心理活動的一致性、人格的相對穩定性)。
5、 常見心理異常的主要癥狀,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必備的基礎知識。對于精神障礙患者,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輔助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并且要滿足如下條件:
一是必須是在經過系統臨床治療,病理性癥狀緩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進行;
二是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目標,應是社會功能的康復和預防復發;
三是必須密切配合精神醫生一起實施。
6、感知障礙:
1)感覺過敏:感覺閾限降低,反應過強。見于神經癥或感染后虛弱狀態患者。
2)內感性不適:性質不明、部位不具體的不適感,或難以忍受的異常感覺。見于精神分裂癥、抑郁狀態、神經癥和腦外傷后綜合癥。
7、知覺障礙:
錯覺:對客觀事物歪曲的知覺,不能接受現實檢驗,在意識障礙譫妄狀態時,錯覺常帶有恐怖性質。
幻覺:是無對象性的知覺。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觀事物引起。幻覺是一種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癥狀。
按感覺器官不同可分幻聽、幻視、幻嗅等
1)幻聽:包括非言語性和言語性的幻聽(評論,命令,爭論)。見于精分,器質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礙。
2)幻視:缺乏具體形態和明確結構的幻視,叫做原始性幻覺。見于精分,腦器質性疾病和高燒患者。
3)內臟性幻覺:軀體內有性質明確,部位具體的異常知覺。多見于精分或嚴重抑郁癥發作。
(二)按體驗來源,分真性幻覺和假性幻覺
1)真性幻覺:形象清晰、生動,位置精確,與客觀事物一樣,有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刺激從外部進入并由相應器官感受)。
2)假性幻覺:與上相反。產生于主觀空間(腦內、牙齒內),不是相應感覺器官感知。如患者說閉上眼能看到東西,不用耳朵腦子也能聽到聲音。
(三)按產生的特殊條件,分功能性幻覺、思維鳴響、心因性幻覺等
1)功能性幻覺:功能性幻覺與正常知覺同時出現或消失。見于精分、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或其他精神障礙。
2)心因性幻覺:由強烈的精神刺激引發的幻覺,幻覺的內容與刺激因素有密切聯系。見應激精神障礙或癔癥。
8、思維障礙:
(一)思維形式障礙
1)思維奔逸:興奮性思維聯想障礙,表現語量多語速快音聯意聯,隨境轉移。見于躁狂或情緒性精神障礙躁狂發作。
2)思維貧乏:抑制性思維聯想障礙,思維活動顯著緩慢,聯想困難,思考問題吃力,反應遲鈍,語量少語速慢語音低沉反應遲緩。見于抑郁狀態或情緒性精神障礙抑郁發作。
3)破裂性思維:意識清楚,思維聯想過程破裂,內容缺乏意義上連貫和邏輯性,邏輯混亂。
4)思維不連貫:意識不清楚,言語支離破碎,語句片斷,語詞雜拌。見腦器質性或軀體病所致精神障礙。
★破裂性思維與思維不連貫的區別:前者意識清楚而后者在意識障礙情況下出現。
5)思維插入:在思考過程中,突然出現與主題無關的不自主的意外聯想,認為是別人強加的思想不受自已意志的支配。見于精分。
6)思維云集:又稱強制性思維。指一種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強制性地大量涌現在腦內,內容雜亂多變,毫無意義,突然出現,迅速消失。
★思維插入與思維云集的區別:思維插入患者還有屬于自已的、受其意愿支配的思維活動;強制思維完全不受其意愿支配,已沒有自已的思維活動。
(二)思維內容障礙
1)妄想: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病理性思維。
妄想的特點:
①以毫無根據的設想為前提進行推理,違背思維邏輯,得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②對這種不符合實際的結論堅信不移,不能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進行知識教育以及自已的親身經歷來糾正。
③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為參照系。
妄想的主要內容
①關系妄想:把實際與已無關的事情認為與自己有關系。
②被害妄想:堅信有人跟蹤、陷害。
③特殊意義妄想:認為他人言、行有特殊含義,如認為妻子分梨為想離婚。
④夸大妄想:感覺自己有超乎尋常的能力,夸大自已的財富、地位、能力、權利等。
⑤疑病妄想:毫無根據堅信自己患了嚴重鐵面軀體疾病或不治之癥。
⑥嫉妒妄想:堅信配偶對自己不忠,有外遇。因此跟蹤監檢查配偶的日常活動,形式不可理喻。
⑦鐘情妄想:被鐘情,堅信某異性對自己產生愛情,遭到拒絕會認為是對自己的考驗。
⑧內心被揭露感:又稱被洞悉感。認為自已內心想法或隱私被別人知道。
按照妄想的起源分:原發性妄想和繼發性妄想
①原發性妄想:突然發生的、內容不可理解,與既往經歷和當前處境無關,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異常的病態信念,以突發性妄想最為常見。
②繼發性妄想:以錯覺、幻覺、情感高漲或低落等精神異常為基礎所產生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的基礎上產生另一種妄想。
2)強迫觀念:又叫強迫性思維。強迫性回憶,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性計數,強迫性懷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