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學題及答案
化學必修一答案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
7.不可靠,因為碳酸鋇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擾了硫酸根的檢驗。
由于硫酸鋇是難溶的強酸鹽,不溶于強酸,而碳酸鋇是難溶弱酸鹽,可溶于強酸,因此可先取樣,再滴入氯化鋇溶液和幾滴稀硝酸或稀鹽酸,如果出現白色沉淀,說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節 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這種操作會使得結果偏低,因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質,相當于容量瓶內的溶質有損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
第一章復習題 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確。(標況下或沒有明確O2的狀態)
(2)不正確。(溶液體積不為1L)或氫氧化鈉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體積不能確定
(3)不正確。(水標況下不是氣體)或水在常溫下是液體
(4)正確。(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即為物質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個數比)
7.(1)5% (2)0.28mol/L
8.稀硫酸
鐵 粉
過 濾 Fe、Cu 過 濾 蒸發
結晶 FeSO4溶液 9.1.42 g,
操作步驟
(1)計算所需硫酸鈉的質量,m(硫酸鈉)=0.2mol/L×0.05L×142g/mol=0.56g
(2) 稱量
(3)溶解并冷卻至室溫
(4)轉移至50ml容量瓶,并洗滌小燒杯2次~3次,將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輕輕搖動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勻
第二章第一節 p29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樹狀分類法 略
7.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圍。
膠體的應用,例如明礬凈水、豆漿加石膏成豆腐、靜電除塵、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飽和氯化鐵溶液用于應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節 p33
1.水溶液 熔融狀態 電離 陰陽離子 陽離子 H+ 陰離子 OH- 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 酸根離子 H+ + OH-=H2O
2.兩種電解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離子的反應 生成難溶物、易揮發物質、弱電解質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 (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2 (4) 不反應。
10.(1)可溶銅鹽+強堿=可溶鹽2 (2)強酸+強堿=可溶鹽2O
(3) 強酸+CaCO3=可溶鈣鹽+H2 (4) 強酸+可溶鹽=可溶鹽2O+CO2
(5) 可溶銅鹽+Fe=可溶鐵鹽+Cu
11.金屬導電的原因是自由電子在外加電場下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溶于水后發生電離,電離出來的陰陽離子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形成電流。
金屬是單質,不屬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第二章第三節 p38
1.電子 氧化還原 失去 氧化 還原 得到 還原 氧化
2. O2 K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 H2 C CO 金屬單質等
3.氧化 S+O2=點燃=SO2 還原
4.C 5.D 6.C 7.C B 8.B C
9.(1)還原劑 H2 氧化劑 O2 轉移電子 4e-
(2)還原劑 P 氧化劑 O2 轉移電子 20e-
(3)KClO3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轉移電子 12e-
(4)還原劑 H2 氧化劑 WO3 轉移電子 6e-
10.略
第二章復習題 p42
1.(1)A組CO2 ;B組 非金屬單質或氣體等; C 組 O2 ; D組 酸或強電解質等
(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轉移4e-
2.還原性
3. C;S和K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