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人教版(3)
【參考答案】D(A搭配不當,“信奉”應改為“堅持”;介詞“經過”也應改為“通過”。B 主語殘缺(偷換主語),在“影響范圍廣”前面補上“一些突發環境事件”。C語序不當,“地區發展、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應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進步、地區發展”;“見讓著……足跡”也屬搭配不當。
4. (3分)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E。
【參考答案】B(答題思路是,先“文化”后“文學”)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5. (3分)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理解,能力層級B。
【參考答案】B(勒:雕刻)
6. (3分)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層級B。
【參考答案】C.乃:于是,副詞( A.代詞,之/句末語氣詞; B.因為,介詞/憑著,介詞;
D. 但是,連詞,表轉折/表示修飾關系,連詞)
7. (3分)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以及信息篩選能力,能力層級C。
【參考答案】A
8. (3分)本題考查對相關文意的綜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層級C。
【參考答案】 A(“向衡陽王推薦他當主簿”不符合文意)
9. (10分)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層級B。
【參考答案】(1)又以荔蔬食積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當為高/卿年事已多/氣力稍減/今給卿魚肉/不得固從所執也/荔終不從/天嘉二年卒/時年五十九(4分,該斷不斷、不該斷斷了均算錯,每錯3處扣1分。)
(2)①虞荔隨問隨答,沒有遺漏缺失的地方,陸倕感到十分驚奇(詫異)。(3分,“異”1分,句意2分)②我也有弟弟在遠方,這種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3分,“切”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虞荔字山披,會稽馀姚人。祖父虞權,在梁朝任廷尉卿、永嘉太守。父親虞檢,任平北始興王咨議參軍。
虞荔幼年時聰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歲那年,隨從堂伯父虞闡去探望太常陸倕,陸倕問虞荔《五經》中的十件事,虞荔隨問隨答,沒有遺漏缺失的地方,陸倕十分驚奇(詫異)。又曾經拜訪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當時太守衡陽王也來訪,何胤把虞荔的情況告訴衡陽王,衡陽王要見虞荔,虞荔推辭說:“沒有擔任官職,不可拜見?!焙怅柾跻驗橛堇笥懈呱械闹拘?,極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為主簿,虞荔又以年紀小辭謝而不就任。到成年時,有漂亮的風度儀表,博覽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脫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參軍,兼任丹陽詔獄正。梁武帝在京城西邊設置士林館,虞荔便寫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將碑文刻石,陳列于館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學士。接著任用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騎侍郎,兼任中書舍人。當時梁武帝左右任職的官員,多參與權力中樞,朝廷內外的軍政大事,互相間交錯兼管,惟有虞荔和顧協寧靜淡泊恭謹地退避,居住在宮中西邊的官署里,只以通曉文史為人所知,當時號稱清白。接著領大著作的職務。
當初,虞荔的母親隨虞荔進入臺城,死于臺城中,接著臺城失陷,哀情喪禮無法表示,虞荔因此終身吃素食穿布衣,不聽音樂,雖所擔任職務待遇貴盛,而生活節儉樸素,寧靜淡泊無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時常帶領在自己身邊,早晚顧問。虞荔性格深沉謹慎,少說話,凡是諍言進諫獻上可行的意見除去不可行的做法,這方面沒有誰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會列在別人之后。
那時虞荔的第二個弟弟虞寄居住在閩中,依附陳寶應,虞荔每次談到他就流淚。文帝哀憐而對他說:“我也有弟弟在遠方,這種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發詔令給陳寶應索要虞寄,陳寶應最終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傷感生病,文帝幾次親往看望。命令虞荔將家中人口搬進官署居住,虞荔以宮中不是私家居住的處所,請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許可,便命令他家住在蘭臺,文帝乘輿再三親臨慰問,親自寫詔書派往探視的宮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詔令說:“能淳樸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節操,你年紀已經老了,生氣活力稍有減退,現在給你魚肉,不準堅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庇堇笞罱K不聽從。天嘉二年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文帝十分哀傷惋惜,贈給他侍中的官銜,謚號叫做德子。到他的喪柩送還故鄉時,文帝親自出來送行,當時的人認為很榮耀。
10. (7分)本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表達技巧和內容的鑒賞,能力層級D。
【參考答案】(1)高詩寫出了夏日薔薇院中環境清幽、淡雅、明麗的特點,李詩寫出了春日薔薇院空寂、冷落、凄清的環境氛圍。(3分;答對特點各得1分,若能寫到季節可加1分)
(2)高詩中的“薔薇”花開滿架,一院飄香,為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機,表達作者閑適情懷;李詩中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園中,紅艷的薔薇,生趣盎然的景物與冷寂、凄清的氛圍構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凸顯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4分)
11. (6分) 本題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寫,能力層級A。
【參考答案】(1)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人教版)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粵教版)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12. (5分)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層級C。
【參考答案】BD(B.“中國人自古就以一種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態度來對待世界”并非只是“古代”。D.“西方文化無法形成詩性的文化”屬 臆測,文中無據。)
13. (3分)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層級C。
【參考答案】B.(“不重科學”之說與原文不符。)
14. (4分)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及綜合概括,能力層級為C。
【參考答案】
(1)中國文化以詩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學為代表;
(2)中國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3)中國文化具有和諧美的審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純粹客觀的態度來再現生活。
(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即可得4分。)
15. (4分)本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把握,能力層級C。
【參考答案】
(1)詩歌占據著中國藝術的主導地位,并滲透到以后出現的其他藝術形式之中。
(2)詩歌的精神主宰著中國藝術的整體精神,詩歌指導著中國人的生活。
(3)詩詞有利于中國文化形象性的表述和藝術性的展現。
(4)中國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實現了詩歌的審美理想。(答對一點得1分,對四點得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16. (4分)本題考查分析表現手法運用的能力。
主要手法有:①比喻,如“如奔馳的千軍萬馬”②比擬(擬人),如“驕橫無度地揮殺著,翻卷著,放肆地撕毀了”③對比,將窟野河發洪時的情形和平時的情形對比。(三種可任答一種)
這樣寫,突出了窟野河發洪時的兇猛(或“強大的生命力”),為下文寫村民們在河中打撈煤炭的艱苦作鋪墊。
(4分,手法2分,其中指出手法1分,舉例1分;作用2分,其中對內容和結構的作用各1分)
17. (5分)本題考查把握文意、分析寫作意圖的能力。
作者詳細描寫了二牛一家的慘遇,以點帶面,反映了窟野河下游村民的生活艱難,而且反映了這一現象的普遍性;(2分)同時寫二牛一家的慘遇,也表現了窟野河下游村民面對不幸的無奈和堅強,(2分)表達了作者的對他們的不幸的深切同情。(1分)
18. (6分)本題考查探究作品的豐富意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1)窟野河的強大生命力震撼了作者,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滅的烙印。(2)窟野河下游村民們生活的艱難,令作者感到無奈和痛苦,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不幸的深切同情;(3) 在窟野河中撈炭的村民們面對苦難和不幸時迸發出來的強大的生命力和頑強(堅強)不屈的生存意志,令作者感動(震撼),畢生難忘。
(答出兩點即可,每點3分)
19. (4分) 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把握文意和概括要點的能力。
(1)敢于開拓創新,大膽改革機構,重用年輕干部,把科學院這支科技國家隊改造成為同時能服務于經濟增長的研究隊伍。(2)在科學的前沿陣地上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項專利,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和專著。(3)提攜后輩,培養了大量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后。
(答對一點1分,答對兩點2分,答對三點4分)
20. (5分)本題考查把握文本特征和分析表現手法運用的能力。
(1)言為心聲,引用路甬祥的話,能更好的展示路甬祥的內心世界和崇高思想品格。如在德方為他舉行的挽留會上的話,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回國服務的急切心情。如在央視國際的一次訪談節目中的話,充分表現了他為人低調、謙遜的優秀品格。(2分,舉一例即可)
(2)引用魯賓斯坦的評述,能從他人的角度更全面更客觀地反映路甬祥任科學院院長所作的貢獻,人物形象更豐滿。(2分)
(3)引用人物的語言和他人的評述,都能使文章更具真實性,更富感染力。(1分)
21. (6分) 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把握文意,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
(1)主觀因素主要有:①刻苦鉆研的毅力②開拓創新的精神③低調謙遜的作風④強烈的愛國感情。(3分,每點1分)
(2)客觀因素主要有:①名師巴克教授的指導②前輩周光召院士的推薦提攜③祖國正處在中興時期,需要科技人才④他領導的全體科學家的團結協作共同努力。(3分,每點1分)
(主客觀因素能各指出兩點并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即可)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22.(6分)本題考查學生簡明、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答案:
(二)平民性。如打工歌曲和出門人文化歌曲。
(三)娛樂性。如一首《小芳》幾乎人人愛唱會唱。
(四)兼容性。流行樂和民樂、交響樂互相滲透交融。(或:如歌曲錄音中使用大量的民族樂器。)
(評分要求:每概括出一個特點得1分,解說1分;不按示例答題酌情扣分,每點答案若超5個字要扣1分)
23.(6分)本題考查考生簡明、得體運用語言的能力。
答案示例:
(1)主題:品味經典,完善自我(或“品讀《論語》,修身育德”)
(2分;扣住經典或《論語》1分,提示合理目的1分;每超過3個字扣1分。)
(2)開場白:誦讀經典,“學而時習之”,讓我們生命不再單薄,讓我們的內心充滿智慧和力量。讓我們在和《論語》對話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傳承中國文化。
(4分;扣住經典或《論語》1分,闡述積極目的1分;得體和有文采各1分;每超過5個字扣1分)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24. (60分)本題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層級E。
本題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思考能力及創造性思維;②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的能力;③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的能力;④調動語言和文化積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