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茷槭裁淬~片上的白磷燃燒了,而紅磷沒有?
?、菫槭裁淬~片上的白磷燃燒了,而水中的白磷?……
學生回答第1個問題時,幾乎是不加思索,異口同聲,因為這實在是一種太尋常不過的現象。正是這種尋常,導致學生忽視了尋?,F象背后隱藏的問題,在被教師接二連三的問題問倒后,學生對一個普通現象后面居然隱藏了這么多讓人深思的問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演示三個對比實驗:⑴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點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難點燃⑵用火柴能將紙點燃,而用火柴不能將煤點燃⑶一支燃燒的蠟燭用燒杯罩住后很快熄滅,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據此說出自己尋找到的問題,比比誰找到的問題多,比比誰發現的問題最有思考價值。學生的問題意識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不少學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蘸水的棉花等水蒸發完后能燃燒嗎?將煤澆上酒精后能用火柴點燃嗎?將燃燒的蠟燭放在裝有二氧化錳的燒杯中,再沿燒杯壁倒入過氧化氫溶液,蠟燭會燃燒得很劇烈嗎?將燃燒的蠟燭放在裝有碳酸鈉的燒杯中,再沿燒杯壁倒入稀鹽酸,蠟燭會熄滅嗎?液化氣灶、煤爐為什么留有通風孔?……學生處在這樣的問題情景中,思維空前活躍,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問上,久而久之,問題意識就極易得到激活和強化,主動尋找和發現問題就會成為大多數學生的良好習慣。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在研究問題中,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學生設計實驗只是教材提出實驗課題,而實驗原理的運用、實驗方法的采用、實驗材料的選擇準備、實驗步驟的安排則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一種模式。為了使實驗課上得更生動精彩,我認為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設計實驗,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來操作控制,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創新空間。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動手動腦、心靈手巧”。例如:在了解燃燒的條件后,可設計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受哪些因素影響及燃燒的劇烈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在學習了“鐵生銹的條件后”后,可設計防止金屬銹蝕的實驗方案。利用書本知識結合實際,可設計實驗檢測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氣污染情況等,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在動手實踐中,教會學生學會探索問題
當我們的學生已經有了對問題思考和分析的習慣后,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觸發新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問題意識才會變得更有創新意義,更趨向于創造,更接近于發明。
筆者所在的城市地處長江沿岸,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人們總能吃到一種味道極佳的“長江鮮”——野生回魚。然而,最近幾年這種魚卻越來越少,逐漸遠離了普通百姓的餐桌。這種最多讓人發發牢騷的現象,也被學生善于捕捉問題的目光注意到了。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學生自發成立了野生回魚資源科考小組??瓶夹〗M的學生走訪長江沿岸的老漁民,到環保局了解長江歷年的水質變化情況,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最后學生合作寫出了“長江野生回魚資源現狀的分析和對策”的科考論文,他們在文中提出的觀點可謂新穎別致:除了要抓緊對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水環境加以整治外,針對過量捕捉,長江沿岸有關地區要推遲捕捉野生回魚的時間——待野生回魚產卵結束徊游入海時再行捕捉,這樣就既滿足了人們吃魚的需求,又避免了野生回魚因無法繁殖后代而“斷子絕孫”的現象出現。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多媒體具有的聲、光、
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經典實驗,則可以通過電腦模擬來實現,幫助解決問題。如:分子的擴散作用、電子的得失過程、中和實驗等,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破實驗課中的難點
在化學實驗課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實驗教學手段適當結合,恰當運用,有助于調動學生自行探索知識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學生在不了解實驗程序前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也不知道尾氣應處理。因此在學生動手實驗前,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教師邊講解邊實驗的錄像片,將學生容易忽視的環節、容易出錯的環節一一分解、剖析。學生就很清楚實驗成敗的關鍵。
看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