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 中國石拱橋說課稿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方式。
4、激發學生贊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2、學習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贊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生活中,我們見過很多橋,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大家介紹的都很生動,但卻沒有把你舉的橋系統的說出來,怎樣說呢,那得抓住各個橋的特點,怎樣抓住特點去說,《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會給你一個很好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正音:洨河(xiáo) 勻稱(chèn) 惟妙惟肖(xiào)
2、解詞:勻稱 古樸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三、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梁學家、教育家。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2)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座橋?
明確:(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中國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橋洞拱形、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2)課文主要介紹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橋。
四、研討歸納
提名學生朗讀有關段落,思考研討以下問題。
1、趙州橋的特點是什么?
2、盧溝橋的特點是什么?
3、趙州橋、盧溝橋各是怎樣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明確:1、趙州橋:(1)全橋只有一個大拱 (2)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橋結構勻稱,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
2、盧溝橋:(1)聯拱石橋 (2)堅固 (3)形式美觀
3、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洞呈拱形的特點;“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的特點;“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全橋結構勻稱,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美的特點。
盧溝橋:“聯拱石橋”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洞呈拱形的特點;“堅固,發水時極少出事”現出中國石拱橋的橋的結構堅固的特點;“獅子形態各異,盧溝曉月”體現出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美的特點。
因為趙州橋是單拱石橋,而盧溝橋是聯拱石橋,選擇事物時,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點,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點,這樣才能把事物說明全面。
五、暢談收獲: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總結,比如字詞,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等,力求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進行總結,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鞏固生字詞,記住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來說明的?
2、課文主要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中國石拱橋的?
明確:邏輯順序
二、賞析探究
1、作者把中國石拱橋介紹得清楚明白,是因為用到了一些說明方法,接下來分小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說說其作用。
明確(參考):(1)列數字: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通過確鑿的數據,準確地說明了橋的規模,突出了趙州橋“雄偉”的特點。)
(2)打比方: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形象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創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突出了趙州橋構造的奇特。)
(4)舉例子: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用具體例子作證,顯得真實可信,有說服力。)
(5)下定義:由于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使讀者具體直觀地認識到聯拱石橋的形態特征。)
2、品味課文語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的比較早。
(2)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3)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
(4)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
明確:這些加粗的詞不可以去掉,因為它們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然后再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語句,進一步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三、感悟抒情
學了本文,你領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了嗎?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確:本文體現了作者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和敬佩,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贊揚,(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領會本文的中心)。
《中國石拱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中國石拱橋》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筑園林、名勝古跡有關。所以,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的,要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2、能力目標: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的順序,培養學生理清說明順序的能力。
3、情感目標:認識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三、學情分析
對于有一點文學基礎的八年級的學生來說,要他們說出抓住怎樣的特征來介紹事物的不難,但是在前面沒有系統地接觸過說明文這種體裁,要他們理清說明順序和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有難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特征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準確語言的特點。
五、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的說明順序。
六、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需2—3個課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時(40分鐘)
第一步:(5—10分鐘)
處理預習作業,出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圖片,由學生觀察并說出這兩座橋的共同特點:都是拱橋并且歷史悠久。引出今天的新課《中國石拱橋》,來欣賞由橋梁專家為大家介紹的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
第二步:(10—15分鐘)
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并處理文中的陌生字詞。同時思考所提問題(作者抓住了中國石拱橋的哪些特點來描述的?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另外,作者使用哪兩座橋為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第三步:(10—15分鐘)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相互討論對以上的問題有了大體一致的結論,老師再對此做出評論。并同時介紹文中所出現的說明方法。找出文中的例句,由學生來朗讀。
第二課時(40分鐘)
第一步:(10—15分鐘)
通過對文章主體的把握,再來閱讀3—8自然段,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由一般到特殊、有概括到具體、由整體到局部以及時間從先到后的說明順序。
第二步:(10—15分鐘)
再對第9、10自然段進行閱讀,分別概括出本段文字的內容。體會說明文結構安排的清晰與嚴密,同時學習語言的精煉。
第三步:(5—10分鐘)
通過對全文的把握,由學生自行完成對這篇文章主旨的概括。
七、總結升華,布置作業
(一)學生總結:說說自己的收獲。
(二)教師總結:提出要求,布置作業。
看了“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